自由时间与人的自由发展_社会财富论文

自由时间与人的自由发展_社会财富论文

自由时间与人的自由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由论文,与人论文,时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0X(2006)01-0057-05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假如说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人的片面而不自由的发展而言,而人的片面而不自由的发展又是由于人的时间基本上都用于某种特定的、单一的职业谋生,那么,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间保证,就是将人从这种特定的、单一的职业谋生时间里解脱出来,亦即使一部分时间不再用于人的职业谋生,从而使人在这部分时间里从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揭示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之一,就是创造可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间,与此同时,他又深入地论述了自由时间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如何实现自由时间从劳动谋生时间中的分离呢?马克思认为这取决于节约。他说:“真正的经济——节约——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而这种节约就等于发展生产力。”[1] (P107)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就是节约;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节约的学问。节约什么呢?节约劳动时间。而所谓节约劳动时间,也就是指在生产同等数量的劳动产品时,所用的时间比过去减少,因而这种时间越是减少就越是节约。而节约的结果就是发展生产力;反过来也可以说,生产力的提高或发展就表现在生产同等数量的劳动产品所占时间较少即劳动时间的节约。

既然劳动时间的节约决定了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又是人所创造的社会物质力量,那么,劳动时间的节约就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了重要意义。马克思说:“如果共同生产已成为前提……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约。正像单个人必须正确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以适当的比例获得知识或满足对他的活动所提出的各种要求一样,社会必须合乎目的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实现符合社会全部需要的生产。因此,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上首要的经济规律。”[2] (P123)在这里,马克思反复强调了时间的规定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时间的规定也就是时间的节约,时间的节约也就是劳动时间的节约,而劳动时间的节约也就是尽量减少劳动时间,以便从中腾出剩余时间。这样,整个时间就被划分为劳动时间和劳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正确地分配这两种时间以及很好地使用剩余时间,对个人来说,既可以去获得知识、提高素质,也可以去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其他活动;对社会来说,既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也可以更好地实现符合社会全部需要的生产。从中可见,正是由节约劳动时间而腾出的剩余时间,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可能性;劳动时间的节约或者剩余时间的获得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马克思把这种由劳动时间节约而腾出的剩余时间称为“自由时间”。他说:“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为整个社会和社会的每个成员创造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为个人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因而也为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创造广阔余地)。”[1] (P103)劳动时间也可称为必要劳动时间,它表示在这种时间里,生产出的产品可以抵消成本,支付劳动者的报酬并产生一定的结余,这种劳动是社会及个人生存的最低限度,因而用于这种劳动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劳动时间因此称为必要(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或由必要劳动时间结余而出的时间,由于它可以被个人自由地支配,因而称作自由时间。自由时间的产生以及大幅度地产生只有在马克思所划分的第二个社会形态即物的依赖关系时期才有可能,因而它是这一时期才出现的资本的功能。对此,马克思论述道:如果说资本有着自身的“狭隘性”,那么,由于资本还具有“超越出发点”的“变易的绝对运动”的性质,则“资本就违背自己的意志,成了为社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创造条件的工具,使整个社会的劳动时间缩减到不断下降的最低限度,从而为全体[社会成员]本身的发展腾出时间。”[1] (P103)资本不仅创造自由时间,而且还最大限度地创造自由时间。人们在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里,就可以摆脱片面的、单一的劳动谋生的束缚,去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正是基于此,马克思十分明确地说:“所有自由时间都是供自由发展的时间。”[1] (P23)反过来也就是说,人的自由发展只有在自由时间里才能进行,并且自由时间越多,人的自由发展就越充分。因此,正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既是人们社会实践追求的最高目的又是人们实践的历史的客观进程那样,社会有无自由时间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并且一个社会的自由时间越多,这个社会就越进步。第二个社会形态即物的依赖关系的资本主义(早期)阶段创造了自由时间,因而它优于第一个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时期的各个阶段。当代资本主义正处于其发展的晚期,它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自由时间,这一方面说明了资本主义最大限度地创造自由时间的历史使命还未能最后完成,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种极大增多的自由时间为第三个社会形态即自由个性时期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人们在自由时间里自由发展,那么,自由发展的内涵又是什么呢?也就是说,怎样才算是“自由地”发展,自由发展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马克思对此说道:“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以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2] (P389)在这里,马克思把人的自由发展首先灌注在发展人的一切属性上,而人的属性只有与外界物发生联系时才能显现,因而马克思又把人的发展灌注在人(与外界物)的丰富的联系上,然而,人与外界物发生联系是由于人的需要,从而马克思最后把人的自由发展灌注在人的广泛的需要上。由此可以看出,人的广泛需要产生人与外界物的丰富的联系,并从中显露人的一切属性。在这其中,培养、激发、诱导人的需要从而使这种需要广泛化和全面化,是人的自由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按照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人具有作用和改变外界物的实践本质,是一个对象性存在物;在人与外界物的各个方面的反反复复的对象性活动中,人就发展出或者说是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需要。也就是说,需要的存在、产生和日益广泛,是人的实践本质的一个内在的规定。社会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并且有意识地利用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等形式去培养、激发、诱导人的需要,则人的需要的广泛化会克服自发性而在自觉性的基础上达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由广泛的需要到丰富的联系再到人的一切属性的全面展示,表明了人的自由发展的基本面貌。然而作为人的“发展”,这些属性最终则表现为人的各种能力。对此,马克思说:“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2] (P112)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的属性表现于与外界物的联系,这种联系总是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即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而要满足这种需要或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使人处于与外界物联系中的属性具有一定的能力。在人与外界物的联系中,基本的关系可区分为三种,即认知关系、制作关系和审美关系。认知关系是为了获得外界物自身的性质和规律,它表现为人们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要达到认知关系的目的,就要拥有科学研究的能力;这种能力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就是抽象思维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制作关系是为了获得外界物原本并不存在的新物品,它表现为人们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方面的发明和创造。要达到制作关系的目的,就要拥有发明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也许同样是多方面的,就物质产品而言,最基本的也需拥有产品设计的能力、工程实施的能力和效益预期的能力;就精神产品而言,最基本的也需拥有想象的能力、灵感的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审美关系是为了获得“美好的”外界物对人产生的愉悦感受,从而肯定自己,并投入更为主动的认知活动和制作活动;它表现为人们对外界物“美好的”性质的欣赏和体验。要达到审美关系的目的,就要拥有审美能力;这种能力也许亦然是多方面的,就旅游休闲活动而言,最基本的也需拥有对自然、人文方面的鉴赏力;就体育竞赛而言,最基本的也需拥有一定的体能和熟知相应的游戏规则;就艺术欣赏而言,最基本的也需拥有文学、音乐、美术、影视、戏剧等相关知识和熏陶而出的美感能力。由此可知,人的自由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发展人的各种能力。

然而在自由时间里发展人的各种能力,马克思最为看重的,还是发展人创造科学和艺术的能力。马克思说:“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等的时间。”[2] (P379)这似乎意味着,在自由时间里,从事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对人的自由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毫无疑问,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是人们维持生存和促进发展的最为基本的能力,人从动物界脱离出来,成为具有人的本质的“类”存在物时,面对的是一片神秘莫测的自然界。为了生存下去,就要认识这个自然界,顺应这个自然界,并在获得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基础上,尝试着作用和改变这个自然界。而对自然界的认识就是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活动。如果说人类早期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停留于经验积累上,因而人的认识能力较为弱下,那么到了现代,人类开始深入到自然界内部去获取自然界的规则、定律和原理,从而人的认知能力大为提高,有效地保证了人类的生存,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在人类生存的早期,人类不能在实际上认识和战胜自然界,就力图在观念上去认识和战胜自然界,这就产生了艺术创作,人类早期出现的神话和史诗无不昭示了人对自然界的胜利,从而增强了人类生存下去的信心。近代以后,艺术创作更多地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情绪和感受,它一方面指示着人们的生存欲望,另一方面又陶冶着人们的审美情操。正是由于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是人们维持生存和促进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因而它们最为突出地显示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实践是人的本质,实践的实质是人与外界物相互的对象化活动,而这种对象化活动的后果就是人对外界物的认识、作用和改变。从中可以看出,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恰好显示了人的本质,它们是人的本质的自我确证或自我肯定。人的自由发展也就是人的各种本质力量的充分展示,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就是人的本质力量中最为基本的部分。由此也可以说,每个人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越是充分或活动能力越高,就越是展示了或证明了他的“人的”本质,越是体现了他的“作为人的”价值。既然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是人的本身力量的基础,那么连带而来的结论就是:人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充分的或高度的发展,会影响或带动人的其他能力的发展。科研和创作极大地发展了人的观察、推理、直观、洞见、想象和体验的能力,这些能力再与别的外界物发生联系,就会促使人的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

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之需要、联系、属性和能力的关系的论述,以及能力的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基本体现,科研与创作是人的能力体系中最为基本的能力的结论,在当代社会已经出现的自由时间里,就应当注重个人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和提高,也就是说,个人应把自由时间主要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中。人的本质在于创造,科研和创作正体现了创造。在深入的创造活动中,个人不但确证着自身的本质,而且也促使自身的各种能力发展起来、发达起来;拥有了发达的各种能力,个人也就迈向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新的生长历程。

人们在自由时间里自由发展,这种发展若以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为主体,则这些成果作用于社会,就会产生日益增多的财富。为此,马克思说:“创造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财富整个发展的基础。”[2] (P376)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财富仅供维持人的基本生存,它无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财富的基础,只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剩余劳动时间里,才产生供社会发展的财富。剩余劳动时间作为劳动时间的节约,最终表现为自由时间,从而自由时间成为财富发展的基础,自由时间也就是增加社会财富并由此推动社会发展的时间。

那么,自由时间作为人的自由发展的时间是如何推动社会财富增加的呢?已如前述,人的发展主要是获得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能力,获得了这种能力的人再将其投入生产劳动,必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假如说社会的发展表现为财富,而财富又不仅仅限于物质的形态,那么,人就是一种特殊的财富,即创造财富的财富。然而,人作为创造财富的财富,需要作出这样两种区分:在整个社会的财富产生于必要劳动时间内的情况下,此时的财富仅够维持人的基本生存,人虽然也是创造财富的财富,但这种创造活动并不能引起社会的发展或只能引起很小规模的发展;只有在社会财富的增加主要地实现于剩余劳动时间即自由时间内的情况下,并且社会财富的增加以不断地超越出发点为特征时,人才是真正的创造财富的财富。这就是说,人要想真正成为创造财富的财富,就需要在自由时间里发展和提高自身的科研和创作能力,使自己增加社会财富的能力空前地增强。因此,马克思说:“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1] (P104)只有个人成为“发达的生产力”,即具有促进生产力大步发展的科研和创作能力,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财富”。

在此,似有必要加深对“人是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这一流行命题的认识。我们常说的人是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是就人是生产力中活的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中死的要素而言的。死的要素必须由活的要素来推动,因而人成为生产力中诸因素的首要因素。这一理解作为对生产力要素关系的一般意义的或基本的理解并无不妥,然而,如果联系到马克思对人的生产力性质的两种区别,这一理解就显得笼统而抽象了。

人作为生产力中的活的因素或首要因素,可以使生产力发展呈现为维持型或循环型,也可以使生产力发展呈现为飞跃型或超越型。人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前一种情况下,还不是真正的财富,只有在第二种情况下,才是真正的财富。之所以这样说,就在于在第一种情况下,人还不是发达的生产力,只是在第二种情况下,才是发达的生产力。人之作为生产力的发达与不发达的根据,就在于人是否拥有了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能力。由此即可得出这一结论:在自由时间已经出现并且日益增多的当代社会,每个人要想拥有“发达的生产力”,成为社会的“真正的财富”,就必须积极地、主动地投入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中去,以提高自身的科研和创作能力。

为了强调自由时间对形成人的发达的生产力的重要意义,马克思深刻地指出:“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从直接生产过程的角度来看,节约劳动时间可以看作生产固定资本,这种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1] (P107-108)在这里,马克思将“自由时间”、“个人的充分发展”和“最大的生产力”联系起来,再次说明了自由时间对人的充分而自由发展的基础作用,以及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主体是提高人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能力,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最大的生产力”,去强有力地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可以看出,个人之“最大的生产力”和个人之“真正的财富”是同一含义。这也再一次证明,人作为生产力,即使是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也有“最大的生产力”和“并非最大的生产力”之分。在已经出现自由时间并且自由时间日益增多的当代社会。这种区分显然十分重要。假如说在当代仍以民族国家相区分的社会里,某一民族的人们并没有成为最大的生产力,那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生产力中首要因素的地位,即退居于其他因素之后的次要位置;如果这样,则相对于成为最大的生产力的其他民族,其社会发展就落人之后了。

因此,如何使人成为最大的生产力以不至于遮没人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的地位,就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在自由时间开始出现的“现代社会”初期,就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他并非显得过于繁琐地议论说:“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为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对于正在成长的人来说,这个直接生产过程同时就是训练,而对于头脑里具有积累起来的社会知识的成年人来说,这个过程就是[知识的]运用,实验科学,有物质创造力的和对象化中的科学。对于这两种人来说,只要劳动像在农业中那样要求实际动手和自由活动,这个过程同时就是身体锻炼。”[1] (P108)在这里,马克思对人的自由发展的自由时间再次作了区分,即可以相对地区分为“闲暇时间”和“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而这后一时间,我们已经知道,主要是指从事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时间。当自由时间出现并发挥作用时,运用这些时间的人们就变成了另一主体。显然,马克思在这里再一次注意到人是否成为“真正的财富”的区别。这另一主体,就是相对于没有自由时间因而不能成为真正的财富的“旧主体”而拥有自由时间因而能够成为真正的财富的“新主体”。当这样的新主体再加入生产过程时,就会推动劳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这时的新主体就成为“最大的生产力”。新主体如何推动劳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呢?马克思在这里又一次作了区分,对于“正在成长的人”来说,是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即接受、熟悉和掌握生产中别人已提供的科学知识和创作成果;对于“头脑里具有积累起来的社会知识的成年人”来说,则是一个运用和实施的过程,即化解、实验或物化生产中别人以及自己提供的科学知识和创作成果,让知识实际地转变为社会财富。

正如自由时间是劳动效率提高的结果一样,新主体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过程,在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又必然创造出更多的自由时间。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循环:自由时间造就个人生产力,个人生产力又创造自由时间。这个循环连续不断的进行,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结果: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个人越来越成为最大的生产力。在这个循环的基础上,我们又可以看到一个更大的循环:个人的自由发展使个人成为最大的生产力,而个人成为最大的生产力又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总之,个人越是自由地发展,个人就越是最大限度地成为最大的生产力,而个人越是最大限度地成为最大的生产力,个人的自由发展就越充分。

至此,马克思关于自由时间和人的自由发展的论断,其巨大的社会意义已经显露无遗:既然当今社会自由时间已经出现并且日益增多,那么每个人就应当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充分地运用这一自由时间,在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全面地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的“真正的财富”或“最大的生产力”。

标签:;  ;  ;  ;  ;  

自由时间与人的自由发展_社会财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