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洋1 秦丹1 刘勇2△
(1.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科;2.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ICU 629000)
【摘要】益生菌可以通过减少肠道产脲酶细菌来治疗肝性脑病,但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特别在中国人群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我们开展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益生菌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作用。
【关键词】益生菌;乙型肝炎;肝硬化;随机对照试验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029-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前瞻性干预分析2011 年3 月至2012 年12 月我院门诊代偿期乙肝肝硬化153 名病人。纳入标准:①Child-Pugh评分A级;②曾发生过一种或一种以上严重的肝硬化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③存在腹水,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曲张临床门脉高压的证据;④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排除标准:①Child—Pugh评分B、C级;②已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
1.2 干预措施
根据SPSS13.0生成随机数字表,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S10950019),一次2 粒,一日3次,首次加倍,治疗时间共4周。对照组未使用安慰剂,两组根据病人具体均给予常规抗病毒、保肝等治疗措施。告知两组病人在研究间避免服用其它益生菌食品或药物。未使用安慰剂与盲法。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纳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结局测量
主要结果为肝功能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即是否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在研究开始与研究结束时测量以下指标:①肝肾功能、凝血指标: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rninase, ALT)、白蛋白、总胆红素、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②数字连接实验(number connection test,NCT):将随机排列的1~25个数字按顺序连接起来所需的时间,包括纠正错误所用的时间;③数字符号试验(digit symbol test,DST):统计被测试者90 秒内写出与数字相应的符号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采用意向性分析处理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退出与失访情况
在研究期间共有202名合格病人,其中49名患者或家属拒绝参加研究,使用SPSS13.0 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其中有75 名分配至治疗组,76名分配至对照组。在研究期间治疗组有6名患者失访,对照组有5名患者失访,其原因为在外地不能回本院复查或联系中断。对照组有4 名病人在研究期间服用含益生菌的乳制品,但考虑用量较小,仍纳入对照组进行分析。
3 讨论
使用益生菌改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肠道功能并不是一项新颖的治疗方式,早期临床试验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改善[8-10]。在动物试验中,口服益生菌能够保护酒精诱导的肝损害,同时也可以降低NF-κβ 与TNF-α 等炎症标志物[11,12]。其机制可能为益生菌可增加非产脲酶细菌比例,减少肠道产脲酶细菌数量与活性,从而减少氨的产生,降低血氨,抑制肝性脑病。另一方面,通过减少毒素吸收,从而保护肝功能,防止肝硬化失代偿[13]。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患者肝、肾、凝血系统检测,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总体指标好于对照组,其中白蛋白、总胆红素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ALT、肌酐接近统计学界值。治疗后两组差异主要体现在治疗组肝功能相对稳定,而对照组则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在肝硬化代偿期使用益生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肝功能进一步恶化,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虽然本研究中两组间并发症的病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13),但例次数治疗组更低(例次数:8.0%VS.22.37%),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2)。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一方面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治疗时间有限,多数研究认为至少一个月以上,或长期使用益生菌制剂才能达到临床效果[7]。
Bass等人[14]研究显示,使用利福昔明与乳果糖将肝性脑病控制在缓解期比安慰剂更有效。但在临床中,一部分病人对乳果糖的腹泻作用不耐受,而长期使用利福昔明增加了肠道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风险[13]。相对前两种药物而言,益生菌的副作用更小。而Sharma等人的研究[6]证实益生菌与乳果糖有相似的临床作用。Bajaj 等人的研究[15]证实酸奶中所含的益生菌可以降低肝性脑病的发作次数,改善心理测试结果。总的来说,益生菌相对于药物治疗更为经济方便、副作用小,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此外,益生菌包括乳酸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等种类,不同的益生菌菌株与数量可能导致不同的临床效果,而不同菌株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对比研究在国内外尚属空白。设计此类研究,最好能测定血中内毒素与粪便中的菌群分布情况,但目前多数研究未予以采用。
参考文献
[1] 贾继东,李兰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 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01):113-128.
[2] Zhang Y, Zhang H, Elizabeth A, et 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andassociated liver diseases in china [J]. Chin Med Sci J 2013;27 (4):243-248.
[3] 原庆,王惠吉.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作用[J].北京医学2005(02):115-117.
[4] 华静,李继强,曾民德,等.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02):79-81.
[5] 赵海英,王惠吉,吕治,等.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3(07):19-21.
论文作者:罗洋1 秦丹1 刘勇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肝硬化论文; 益生菌论文; 患者论文; 肠道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肝功能论文; 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