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0900)
【摘要】 目的: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安全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185份,对其中发现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不合理用药43份(占23.2%),主要表现为超适应症、溶媒选择不当、剂量过大、联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我院临床中存在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现象,医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相关知识宣传、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意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病历;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340-02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现代化的方法与技术,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从而制成的一类无菌制剂,在心脑血管、抗肿瘤等疾病领域疗效显著,被医院广泛使用。但是,由于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再加临床不合理使用,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频发,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尤为重要。据报道,中药制剂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仅次于抗菌药物,其中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居多[1]。为了减少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保证其在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现对临床发现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185份,以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2015版)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等资料为依据,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
2.结果
185份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43份,占抽查病历的23.2%,不合理用药具体表现见表。
表 不合理用药情况(%)
注:有的病历中不合理使用同时存在几种情况。
3.不合理用药分析与对策
3.1 超适应症用药
如患者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入院后医师给予疏血通注射剂治疗,该药说明书适应症为瘀血阻络所致的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急性期脑梗塞见上述证候者。该病人不具备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适应症。临床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禁止超范围用药。再如有些医师将参麦注射剂用于急性肺炎,参麦注射剂为补益药,对于急性热病应以祛邪为主,使用参麦注射剂会加重病情。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辨证施治。
3.2 联合用药不适宜
3.2.1重复用药 含相同成分的药同时使用,如川芎嗪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中含川芎嗪和丹参素。功能相似的一类药同时使用。如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活血化瘀药,血塞通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同种药不同剂型同时使用,如舒血宁注射剂+银杏叶片等。这样不合理联合使用会使药物剂量增大,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据报道2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占50.22%[2]。
3.2.2药理拮抗 术后急性出血期用红花注射剂+氨甲环酸,红花的活血化瘀功能会影响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
3.3 溶媒选择不当
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溶媒选用不当,配伍后会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后造成肺栓塞、静脉炎等不良反应[3]。如糖尿病病人使用丹参注射液,部分医师为了避免血糖的升高,将5%葡萄糖注射液更换为0.9%氯化钠注射液,但后者在盐析作用的影响下,容易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那么极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3.4 剂量过大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当以药物性质、患者具体病情及个体差异为依据,准确确定用药剂量。临床抽查中多发现超剂量用药,如慢阻肺患者用丹参40ml,癌症患者用复方苦参30ml,均超过药品说明书的最高剂量。不按照药品说明书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既造成浪费又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纠纷。 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3.5 配伍不当
临床上常见在中药注射剂中混合加入氯化钾注射剂、胰岛素或其他药物。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因电解质的加入或PH值改变,会直接影响药物的稳定性,从而发生变色、盐析等现象,因此在输注中药注射剂时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4]。
3.6 超疗程使用
有的中药注射剂不宜长期使用,比如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在其说明书上明确指出该药不可连续使用半个月,然而在抽查的病历中发现有用药疗程长达22天的情况,如鹿瓜多肽注射液疗程为10~15d,喜炎平注射液疗程一般为3~5d,华蟾素注射液用药7d后,休息1~2d再继续使用[5],又如脑出血昏迷患者急性期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当病程记录患者神志清,对答切题时,仍在继续使用。
综上,我院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医院需加强监管,一方面加强临床医师中医药理论相关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辨证施治的能力,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方法及剂量严格掌握,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确保各种中药注射剂的科学、合理使用[6]。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临床药师作用,临床药师应从专业角度把关,发现并总结问题,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和反馈,加强用药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完善处方点评制度,严格执行奖惩办法,对经常开出不合理医嘱的医生加强监管。通过以上两方面减少不合理用药,切实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林红.151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7).
[2]黄小萍.364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
[3]付文焕,王斌,等.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相关研究现状及思考[J].上海医药.2013,33(21).
[4]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2012-06-20].
[5]张策,张晗.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7).
[6]张慧.基层医院和诊断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02).
论文作者:杨嘉陵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注射剂论文; 中药论文; 注射液论文; 不合理论文; 剂量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病历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