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县羌族自治县桂溪镇小学,622750)
除去“道”的层面,我认为,从“术”的层面来讲,“本真语文”,就是让我们回到语文教学的原点、语文教育的原点。所谓“本”,就是以发展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所谓“真”,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为真,使语文教学做到真实、朴实、扎实,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一、识字、写字和学词
公元前40年,西汉成书的《急就章》就是识字教材,2114个字,34章,把常用字按照姓氏、生理、兵器、飞禽、走兽、医药,等等,分类汇编成韵语,可谓是小百科全书,一边识字一边进行常识教育。后来,公元535年到545年,南朝梁武帝时期周兴嗣编纂的《千字文》,是后世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识字教材。再后来,《千字文》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被称为“三百千千”,就成了识字教材的典范。儿童用一年多的时间,通过读“三百千千”认识两千多字,同时受到文、史、哲、伦理、道德、科学、常识的启蒙教育。这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识字教学财富。
新中国成立以后,语文教学经验有很多,但是最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还是识字教学方面的。起先是在“三五观点”的指导下进行识字教学。所谓“三五观点”,就是每篇课文只认三五个字,随文识字,造成了识字教学的少慢差费。到了1958年,出现了黑山北关实验学校、景山学校的集中识字经验。同时期,还有斯霞老师的分散识字经验。这两种识字教学经验,都可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让孩子认两千多字,同时读很多篇课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后来又出现了部件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注音识字、电脑识字,等等。课改之前,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识字教学经验就有三十多种。这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和注音识字。
我认为,在这项实验中,集中识字----利用汉字的构字方法是形,韵语识字----在语境中识字是魂。
二、关于阅读教学
语文教师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最多,占到了语文课时的60%到70%,但是阅读教学的总体效果不尽如人意。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不分年段、不分文本的题材和体裁,一概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的现状。在这上面,很多语文教师浪费了太多太多的时间。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作过一项调查,发现学生自学课文达到的理解程度和老师教读课文达到的理解程度相差无几。这说明老师讲读课文进行繁琐地面面俱到地内容分析是无效的,也说明学生学习任何一篇课文的理解不是零起点,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阅读教学还要进行深入的改革。
第一,阅读教学要把握住阶段性。低年级阅读理解的重点在字、词、句上,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中年级的重点是词、句、段,培养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和预测推断的能力。高年级的重点是句、段、篇的教学,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对文本的内容、语言、人物、写法作出评价的能力。教师只有把各年段培养目标弄清楚,才能改变目前一味繁琐分析的现状。
第二,阅读教学一定要既得意又得言,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2011年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不能只管读,不能只管得意,还要兼顾得言,要重视词语的运用、句式的迁移、段式的仿写、基本写法的领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的语言、文章的写法,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进行练笔。比如,文中的词句换一换,好的句式练一练,抓住留白补一补,观察插图写一写,短篇内容归一归,文章结构理一理,顺着情节扩一扩,展开想象叙一叙,变换文体改一改,迁移写法仿一仿,加工信息编一编,学习所得记一记。另外,要培养孩子听记的能力。低年级可以从听记词语开始,逐渐培养学生专注地听,用心记的能力。早年,袁瑢老师教《狐假虎威》时,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听写句子。袁老师从文中提取三个主要的句子,培养学生听记能力,不是一句一句地听写,而是这样做的:第一遍,请学生仔细听老师读的三句话,记住分别讲了什么内容;第二遍,请学生仔细听,注意三句话之间的联系;第三遍,请学生注意老师在什么地方停顿,停顿的地方用什么标点符号;第四遍,请学生听完,把三句话记下来,还要用上适当的标点符号。她就是这样培养学生听记能力的。到了高年级,可以让学生听一段话,然后记要点。这对学生今后的各科学习很有帮助。总之,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第三,加强课外阅读。全国范围内的许多地方,都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变一篇一篇的教课文为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大量压缩学生学习教材的时间,在课堂上开展课外读物的阅读。总之,要精简课内阅读教学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单元整组教学,就是整组地自学,整组地解决字词问题,整组地把握课文内容,整组地发现文章的写法,整组地迁移运用。然后用节省下的课时带领学生读整本书。
三、关于习作教学
习作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课上的习作,第二部分是阅读课上的练笔,第三部分是为了满足学习和日常生活需要进行的书面表达。
第一,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有动笔的愿望,要有习作的兴趣,要有表达的欲望。老师要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找到最合适且最想写的内容来写,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写出特点。曾经有位美国老师教作文,在课堂上让学生把班里每个同学的优点写在纸条上,送给同学们,然后把这个过程特别是自己读到纸条的感受写下来。后来,学生长大成人了,有一位叫马克的学生战死疆场。在父母清理遗物的时候,在马克的上衣口袋里找到了两张纸,一张是当年同学写给他的优点,另一张是他当年写的作文----《原来有这么多人喜欢我》。可以想见,通过这次作文课,让马克找到了自信,让全班同学学会赏识别人,起到了既学作文又学做人的作用。
第二,指导学生习作要有大致秩序。这个秩序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而来的。比如,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那么老师指导学生写话时注意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辅助练习,鼓励学生创作儿歌、儿童诗等来发展想象力。中年级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也是习作打好基本功的阶段。中年级应该多做“素描练习”,就是描摹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场面,来训练学生的记叙、描写的基本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自由表达、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想象和感受。高年级写简单的记叙文、想象文和常用应用文。到了高年级,《课标》才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段表达。
第三,关注日常的书面表达。日常的书面表达形式很多,比如,为了生活需要,请学生给校园中的各个公众场所写提示语,社区里的广告、通知、失物招领;为了沟通方便,请学生写短信、邮件、微博;结合节日,请学生写留言、祝福语;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意见、诉求而写;为了记录、整理、积累资料而写……这些才是最生动、最有用的习作。老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
理想中的语文课程应该包括识字课、教科书阅读课、整本书阅读课、习作课、写字课、国学启蒙课、语文实践课等。在课时不增加的情况下,用从阅读教学中挤时间的方法来丰富语文课程。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识字,为尽早阅读打开了一扇窗,为日后语文素养的提高创出一条路。语文教学改革的道路要不断走下去,为了孩子,也为了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
论文作者:黄小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语文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