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联动”在深化医改中的应用论文_高燕

“三医联动”在深化医改中的应用论文_高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6)

【摘要】研究“三医联动”在深化医改中的应用,本文探究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保体制改革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的内涵及切入点,进而分析制约“三医联动”存在的各种问题基础上,对三医联动所涉及的政府、医药、医疗、医保各个方面改革采取的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三医联动;医改;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384-02

在我国由于医疗单位、医疗保障、药品生产与流通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导致高层机构未能统一协调。在200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试点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的同时,各项医疗保障体制要不断进行改善,并联合促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物生产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就此,三医联动的思路被确定成为国内医疗改革的总体方向。

1.三医联动改革目的

三医联动主要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保体制改革及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三种,三医联动也被看着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医疗卫生体质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受政府与患者的影响,三医联动与其相互关联并存在牵制作用。医药是医疗服务的载体,两者关系密切,医保又影响医药的发展,三医联动的改革完全针对医疗、医保、医药三者相互利益博弈过程中,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引导运行,找寻均衡,让患者医疗权利得到保障,并最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医改政策。三医联动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人民群众利益、激励医务人员、保障财政可持续性,以此满足“人人都可享有基本医疗保障、高效的医疗服务”的目的。然而三医联动的推行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定是历经时间长、不断改革的过程,需要一系列统筹的改革步骤。首先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投入,壮大医疗保障能力,强化第三方医保监督。其次,对医疗机构运行模式进行改革,增加“政府补贴”,取消“以药补医”的机制,对医保支付体制进行变革,提高诊疗服务质量,并以患者利益为中心实现医疗本质的服务。

2.三医联动改革的切入点

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市场化运作,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医药企业监管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国内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要解决国内医疗卫生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要从总体体制进行设计,让各个子系统能相互协作,实现各个利益主体统筹发展,通过三医联动改革做到医疗卫生服务良性循环。方能解决中国医改“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三医联动只有协同发展才能平稳前进,相互协作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推行力,这也是深化医疗改革顶层设计与体制改革的发展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三医联动改革的切入点必定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定制医疗、医药、医保的相互规范合作,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作体制,才能可持续发展[1]。

3.制约三医联动改革的因素

3.1 政府监管不到位

政府的决策要具有公益性,是代表的广大社会患者的利益,也是医疗体制改革推行的主要力量,也是影响三医联动的主要因素。由于政府在医疗投入监督不到位,政府不同层级缺乏规范的责任机制,促使政府主导责任降低。

3.2 医疗机构内部机制不健全

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医药、医保作为的载体,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对药品使用和销售有着决定性作用,既是医药生产流通企业的实现盈利的场所,也是广大群众享受福利的场地。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对医疗机构监管不到位,并允许让医疗机构按服务量收费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内部营利性运营机制,似乎成了卫生服务业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使得医疗机构营利性缺乏内部完善激励和约束体制。

3.3 医保体制不完善

目前来看,医疗机构未能对第三方购买者发挥导向作用,医疗质量、医疗费用得不到有效控制。国内医疗保险体制问题还很多。比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定点药店管理、药品、诊疗项目、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服务设置范围和支付标准以及报销比例等制度都不完善。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对医疗机构管理秩序和连续服务格局,导致医疗服务政策、开展服务和流程实施管理存在不少的问题。

3.4 药生产和流通企业不规范

医疗生产和流通企业是三医联动改革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医疗费用增长的重要因素,药品与一般商品竞争机制不同,它不直接面对患者,是通过医疗机构渠道完成销售,这之间也有很多特殊问题存在。比如:药品的定价与医保制度结合的补偿机制不健全。

4.促进三医联动改革的措施

4.1 政府方面

增加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建立完善的基金补充机制,建立促进三医联动改革设计与制度改革,形成共同监督体系。对作为第三方的医保单位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加强成本核算,明确收支,节约政府投入资金。

4.2 医疗机构方面

改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模式,通过建立规范的服务价格制度,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全面改革对现有的运营模式进行补偿的体制。完善医疗机构内部激励分配机制,将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经济收入挂钩的激励方式改变为工作量、提高工作质量、医德医风、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激励体制,并全面进行绩效考核,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快速建立现代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按政事分开、官办分开的要求,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和用人的自主权,深化人事改革,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平台,通过体制的建立促使医疗机构运营科学化、高效化、精准化[2]。

4.3 医保方面

政府增加投入,扩大城镇人口医疗保险体质覆盖面,改善当前医保统筹体制,转移到强制参保的统筹机制,让人人都享有基本的医保。调整医疗保险方案要倾向于社会服务机构,对公立医院的服务层次要科学划分,引导患者有序就医,通过拉大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增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服务价格差异,让患者分级、有序就医。同时调整报销比例政策,并加快创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体制,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通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畴。

综上所述,三医联动是强统筹、强沟通、强合作的结果,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需要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三方面协同发展,共同应对现存的主要问题,规范化的医保体系、完善的医药体系、医疗卫生机构良性运行体系,做到三医联动可持续良性循环,实现医疗深入改革,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东进.“三医联动”是深化医改的不二方略[J].中国医疗保险,2015,(11):5-7.

[2]沈莎.创新管理机制,推进三医联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8):635-637.

论文作者:高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  ;  ;  ;  ;  ;  ;  ;  

“三医联动”在深化医改中的应用论文_高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