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生理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总满意度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医情志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206-02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上慢性肾脏疾病的替代疗法,能够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问题,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然而,由于血液透析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极易出现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影响其生活质量。本研究于2015年11月-2016年9月将中医情志护理应用到血液透析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9月我院56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血透时间大于3个月,血透频率为2~3次/周,无相关药物禁忌症,患者愿意参加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血液透析并发症、恶性肿瘤、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8例,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8~74岁,平均(50.73±2.34)岁;病程1~14年,平均(7.04±0.65)年。试验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25~71岁,平均(49.61±1.76)岁;病程1~16年,平均(7.28±0.58)年。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在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等。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入院时,护理人员初步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指导,并介绍相关疾病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的作用、注意事项及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同时利用中医相生相克的原则,展开情志护理。(1)情志相胜法:对于存在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采用喜胜忧法,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感染引导患者。同时指导患者多听蓝色多瑙河、蝴蝶泉边等欢快的音乐,或者看喜剧、小品等转移注意力,以缓解其焦虑情绪;而对于存有恐惧情绪的患者,则应用思胜恐法,护理人员多鼓励、安慰患者,并向患者列举同类疾病成功康复的病例,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恼怒患者,采用哀胜怒法,护理人员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及治疗目的,并以切身的体验或所见所闻劝解患者,尽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思虑过多的患者,用怒胜思法,适当激怒患者,或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引导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及想法,使其疏泄心中的苦闷。另外,护理人员还需了解患者最担心的问题,针对性地给予解惑。(2)静志安神法:通过观看录像、亲身示范的形式教导患者健身气功中的常见调息法,如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吐纳,即嘱患者在练习前全身放松,闭眼并深吸一口气,在呼气时进行读字呼吸(即一边呼气一边念吹、嘻、泗、呵、嘘、呼6个单音),吐出脏腑浊气;然后,微闭口唇,用鼻吸气,用口吐气,休息片刻后再次进行第二次读字呼气练习;重复6次读字呼吸为1组练习,共进行6组,每天1次。(3)环境护理:保持血透室内环境整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温度24~26℃,湿度50~60%),且床单元清洁、整齐,通过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以减少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感、紧张感。
1.3 观察指标
护理3个月后,(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1];(2)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表(GQOLI-74)进行评价,此量表包括生理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总满意度4个项目,其分值高低均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SAS评分为(54.06±1.52)分,SDS评分为(56.68±2.80)分;对照组分别为(53.81±1.39)分、(56.19±1.45)分,两两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
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0.16±2.07)分、(42.32±1.4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1.63±1.78)分、(53.59±1.67)分,两两对比,t值分别为11.051、8.469,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生理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总满意度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血液透析是延长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期的有效干预手段。然而,在实际临床中由于血液透析治疗周期较长,且受治疗费用、并发症等各种因素影响,患者极易产生焦虑、绝望等负性情绪,导致其治疗依从性不高,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黄帝内经》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另外,“意志不治,精神不进,病不可愈。”提示情志护理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消极的情绪会使病情加重,延缓病程;而积极乐观的情绪则会使人远离疾病,或有利于疾病恢复。
本研究将中医情志护理应用到血液透析患者中,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其七情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并应用静志安神法调畅患者气机,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结果也显示,护理后,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邓彩春[3]的研究报道基本吻合,说明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雪华.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6-17.
[2]黄滨.心理行为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00-101.
[3]邓彩春.中医辨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6):20-22,26.
论文作者:范青青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患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血液论文; 焦虑论文; 对照组论文; 评分论文; 中医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