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人民医院骨二科 413000
【摘 要】目的观察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治疗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椎体高度恢复率和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分别达到49.3±6.8%和45.2±3.6均较为理想。结论对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椎体活动范围,具有较高的手术应用价值。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
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一般是指患者遭受前屈伤力造成椎体前半部(前柱)压缩、脊椎后部的椎弓(后柱)正常、少数有牵拉伤力损伤而使椎体出现楔形变形的一种骨折,是脊柱骨折中较多见的损伤类型。引发原因主要为创伤所致,临床表现为多发于下胸段和上腰段,患者出现背痛、不敢活动、妨碍站立行走;后柱的棘突或韧带有损伤可产生局部后凸畸形,或出现肿胀淤斑,压痛叩击痛常见,胸腰椎活动受限[1]。大部分胸腰椎椎体为压缩性骨折,少数则表现为不稳定骨折。目前对于不稳定骨折及部分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法为主[2]。为此我们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3例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治疗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32.6±2.9岁;引发原因为:高空坠落、头、肩、背部遭受重物冲击、意外跌倒等。患者经临床多项检查如X片、CT、MRI等均得以确诊,患者均自愿选择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并排除手术禁忌特征及伴有严重心脑、肝肾等器脏疾病,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确定产生疼痛的椎体:通过检查确定是单一椎体或多个椎体楔形变的压缩性骨折。1.2.2 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并取俯卧位,用两个20~30cm高的软枕分别垫在远离骨折椎体上下两端的胸部和大腿,有利于压缩骨折复位。
1.2.3 选择入路方式和位置:在C形臂下确定要进行治疗的椎体,采取椎弓根穿刺方式入路,在皮肤投影点处穿刺(如采用局部麻醉,除进行皮肤麻醉外应在椎弓根的进针点附近实施麻醉),可在皮肤做一长0.5cm切口,将穿刺针向内下方插入穿刺,在接触的骨皮质后再进行透视,并确认插入针部位,通常要求在针尖位于椎弓根外缘10点或10分处位置。
1.2.4 成型方法:把穿刺针芯拔除后慢慢插入导丝,待导丝插入成功后再拔除穿刺针,将较粗的工作套管顺导丝插入并超过椎体后缘2mm(也可用带工作套管的穿刺针直接穿刺,在穿刺针到达椎体后1/3位置时,把工作套管顺穿刺针推至超过椎体后缘2mm左右位置)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至少20ml造影剂(带有压力表),并使用带球囊的导管排出气体,后再将球囊端插入到椎体前缘的通道顶端,并向球囊内注入造影剂,先注入到压力达到50psi时拔除球囊导管内带的探针,再注入造影剂。透视下观察球囊扩张和骨折复位情况,椎体的骨皮质壁要保持完整。一般情况下球囊的压力不要超过300psi;球囊扩张完毕后注入骨水泥,方法同套管推杆注入法,对球囊扩张后长度在15mm的注入的骨水泥的量不要超过4ml,20mm长的则不要超过6ml。术后对入口进行无菌处理并包扎。
1.3 评价指标将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椎体高度恢复率以及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为评价指标内容。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椎体高度恢复率 =(术前压缩率 - 术后压缩率)/ 术前压缩率 ×100%;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 =(术前后凸角度 -术后后凸角度)/ 术前后凸角度 ×100%评价分析。在术后2周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的评价指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当 P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43例患者的评价指标内容见表1,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有显著改善,比较差异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椎体高度恢复率和椎体后凸角度恢复率均较为理想。
3 讨 论
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根君损伤情况临床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类,对于稳定性骨质可以采取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如康复治疗等),且效果也较为理想,对不稳定性骨质几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则宜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而出现的压缩性骨质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可以给老年患者获得根本性的改善[3]。
在手术治疗中以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为主,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其目的是为防止塌陷,缓解疼痛,并且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4]。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PVP的改良与发展而成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内气囊扩张的方法可以使椎体有效复位,由于在椎体内部形成空间后可减小注入骨水泥时所需的推力,而且置于其内的骨水泥不易发生流动。与PVP相比,在临床应用中不仅可以解除或缓解换着治疗的疼痛症状,还可以显著改善被压缩椎体的高度,并增加椎体的刚度和强度,使脊柱的生理曲度得到恢复,同时可增加胸腹腔的容积等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文的研究结果充分表明该手术方式的显效性。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不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度,还能明显恢复患者的被压缩椎体高高度和角度,具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波.35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5):54-55.
[2]金沧海,刘勇,刘风霞,等.两种术式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效果比较[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6(1):12-13.
[3]沈妙苗.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手术配合及体会[J].浙江医学教育,2016,15(1):58-60.
[4]兰宇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远期随访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55-56.
[5]吴发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30-131.
论文作者:樊刘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椎体论文; 腰椎论文; 患者论文; 性骨折论文; 成形术论文; 疼痛论文; 角度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