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_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_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发展论文,对策论文,机遇论文,我国论文,计算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八十年代以前,我国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仅限于国防和科研部门。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产品的应用才逐步扩展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此期间,国家为加快计算机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成立了国务院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后改为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提出了“抓应用,促发展”的方针;为了支持计算机工业的发展,实行了“四项”优惠政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计算机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计算机推广应用逐步打开了局面,计算机信息市场初步发育起来。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计算机产业面临十分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各个领域对计算机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对产业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市场牵引力:

1.国家在“十年发展规划”和“‘八五’发展计划纲要”中,确定发展经济要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主要手段,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传统产业,并提出电子工业是我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带头产业、支柱产业。国家计委曾提出凡是能采用电子技术而不采用的技改和建设项目,不予立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各行各业的管理现代化对电子技术装备提出了广泛需求,特别对计算机的应用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

2.国家把国民经济信息化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网工程(金桥工程)、金融电子化工程(金卡工程)、国家对外贸易信息网工程(金关工程)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大力推进信息化,建立中国的信息“中速国道”。在建的各部委的专业系统网络和数据库建设进程加快。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但需要大量计算机硬、软件产品,而且要建立信息网络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必将全面带动计算机市场领域的拓展和需求的增长。

3.居民收入的增长,计算机价格不断下降,计算机使用知识普及和适应家庭办公、教育、娱乐软件的开发,为计算机进入家庭创造了条件。国家教委《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颁布,计算机将成为中小学生开发智力和完成家庭作业的必要工具,不但电脑学习机需求增长,而且将促使386型及其以上通用微机市场加快升温。

4.国际计算机市场上升,这有利于我国计算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保持出口逐年增长的好势头。

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形势是可喜的,但是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是:

1.中国计算机市场很大,但计算机制造业还比较弱小,市场大部分被进口机占领。据了解,国内所需的大中型计算机几乎是全部进口;小型机虽然国产机占市场一半左右,但零部件进口的比重较大,国产化程度不高。销售额最大的微型计算机市场占有率曾达到较高水平,1986—1990年五年平均达到70%,最高1987年达到80%,但进入九十年代在进口机冲击下,市场占有率又逐年下降,1991年为40%,1992年为31%,1993年为37%,1994年为24%。“复关”以后,国产微型计算机所占份额还有可能继续下降。

2.国家投入不足,资金分散,又取消了“四项优惠”政策,计算机产业发展难以取得战略性突破。我国计算机产业基础薄弱,而国家对于发展计算机产业的投入有限,“七五”国家只安排投资8亿元, 长期以来处于用户进口计算机有钱,而发展计算机产业没钱的局面。1986年国家实行“四项优惠”政策,为企业靠自我积累发展创造条件,长城、联想、四通等有较高知名度公司的发展都得利于这项政策。1994年财税改革取消了这项优惠政策,国家投入强度又未增加,使产业发展受到资金不足的严重困扰,一些企业只好为国外公司当代理商。

3.企业重复分散,各自为战,经济规模小,缺乏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实力。目前,我国从事计算机产业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企业11550多家。计算机产业的从业人员约25万人, 工程技术人员10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人员5万人)。计算机应用部门的从业人员55 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人员约5万人)。应该说, 我国计算机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综合实力,关键是尚未很好组织起来。

4.走私活动猖獗,水货冲击市场,严重威胁计算机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据1994年上半年统计,市场销售各类微机29万台,同期国内生产和进口仅7万多台,走私或非纳税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约22万台, 所占比重高达75.8%。这种状况不但国家失去了大量税收,而且由于参与非法走私充当国外代理商的销售成本低于生产企业30%以上,国内以合法手段生产和经营无力同走私产品竞争,恶化了国内吸引外资的投资环境,严重打击了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计算机产业。这是一些企业走上充当外国产品销售商道路,参与违法走私活动者增多的重要原因。

5.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层次人才,不适应计算机产业发展要求。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特别是软件产业更是以人为中心,计算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计算机行业虽然有10多万技术人员,但远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有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少,具有计算机知识又有各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更为严重的是世界各国大小计算机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纷纷在中国计算机企业和科研单位挖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优势。

二、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对策

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计算机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结合当前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实际,建议采取如下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

1.坚持市场导向,注重经济效益。

2.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发展重点。由于我国基础差、底子薄、资金有限,决定我们必须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例如:在硬件生产上,为集中力量发展微、小型机,对大中型机在一定时期可走散件组装和进口的路子;在软件开发上,对国外已占领市场、形成标准的软件(如操作系统),应采取拿来主义,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应用软件的开发,或在外国操作平台上做具有中文特色的部分;在信息工程建设中,网络的设计开发和建设应主要靠自己搞,所需配套产品则可采取国内开发生产和进口相结合的路子;在计算机整机产品生产中,要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倡但不必过于强调自制率。

3.加强科研开发,推进自主发展。科技发展是实现产业自主发展的基础,计算机产业必须十分重视科研开发,组织计算机科研院、所、大企业和高等院校,努力跟踪世界最新技术,大力抓好新品开发、通过自主攻关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实现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取得日益增多的具有自己版权和技术特色的科研和新品开发成果,为产业发展作好技术储备,创造新的生长点,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4.发展企业集团,建立规模经济。这是改变计算机产业重复分散状况,提高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长城、联想、浪潮、北大方正、四通、长江、长白、长安、中环、南天等公司,也已形成了较大规模和较好的运行机制,具备了向大公司发展的基本条件,应该按照电子工业部确定的扶植大公司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和引导它们通过进一步的联合改组和自我扩张,到2000年销售额达50亿元或100 亿元以上,进入大公司的行列。组建大公司也可走科研与生产结合的路子。

5.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协调发展。制造业要加快与信息化相关的网络产品和信息化工程配套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尽快形成工业化生产能力,力求在这个领域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软件业要加快三大软件基地的建设和专业软件企业的发展,形成我国软件开发生产的骨干力量,同时注意发挥院校、企业、用户以及集体和个人软件开发的积极性,围绕信息化和社会各领域对软件提出的巨大市场需求,合理分工,加快开发,并引导其走联合的道路,向建立有竞争实力的大型软件企业发展,逐步建立起以软件设计工程化、软件生产企业化、软件管理科学化为特征的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要不断建立健全各类服务机构,使其规模、水平、机制和服务质量能跟上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同时要促进计算机产业与通信和家电产业的结合。

6.开展国际合作,抓好以外促内。计算机产品和技术的渗透性强,需要国际合作和配套,但是,要十分重视实效,抓好“以外保内”,多在“促内”上下功夫。今后的合资合作必须有利于提高和发展而不是降低和损害这种实力和能力。因此,要实行鼓励联合开发,支持新技术引进,促进合资合作生产的政策,改变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企业给国外公司当代理商的局面。要运用产业政策正确引导利用外资,把外资重点引向新一代技术和产品项目上来;对一些重大合作项目,提倡中中联合,一致对外,以我为主,择优选择合作对象;提倡在计算机科研开发方面的合作,吸引有技术实力的大公司到国内办实验室、研究所,鼓励国内计算机大企业到国外办高技术合资公司或实验室等研究开发机构,以取得当地的高技术;要抓紧制定与实施《电子工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条例》,发布《电子工业引进技术目录》,促进引进计算机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要进一步扩大计算机产品的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逐步做到在国际计算机市场占一席之地。

7.培养稳定人才,掌握制胜王牌。我国计算机产业要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要在大学扩大设立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科,加速培养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要通过在职学习提高和组织出国培训,培养高层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人才,尽快建立起能担当科研开发带头人的高级专家队伍;要大胆启用年轻拔尖人才,要建立国家计算机与信息人才库,合理使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专门人才,促进人才交流合作;要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吸引人才,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乃至承认个人拥有的技术、专利、软件的价值,在一定条件下视同资本,可以入股,参与利润分成,对出国留学人员归国工作保证来去自由等等。

8.采取扶植政策,改善发展环境。计算机产业是高科技产业,它的发展可以对国民经济产生“倍增”效应,因此迫切需要国家的扶植。发达国家为发展计算机,其政府都曾为之筹集巨额资金,日本在计算机初创时期研究开发费全部由政府负担。建设时期从研究到生产除给予补助金外,还给予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一个好的政策可以振兴一项事业,为扶植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建议:

①增加对计算机产业的投入,增加银行信贷并给予低息和贴息贷款优惠,对有实力的大型计算机企业在融资、发行股票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②把一些计算机及软件重大课题的研究和技术攻关纳入国家高技术发展规划,列为重点攻关课题,在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多为产业提供有产业化前景和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③制定符合国情的计算机装备政策和政府优先采购国产机的政策,对选用国产机的用户给予优惠,鼓励用户选用国产计算机系统,对以推销产品、挤占国内市场为目的的卖方贷款使用要加以控制;④要着手研究“复关”后应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依照发展中国家定位获得普惠制待遇和有利保护自己的有关规定;制定适应新形势的计算机进口管理制度,以减缓带来更大的进口冲击;⑤加强海关税收征管工作,严厉打击走私活动。要组织工商、税务和公安等执法部门对有明显走私迹象的企业和销售走私产品的厂所采取稽查行动,进行专项打击,同时对计算机销售企业加强税收管理;⑥抓紧制定计算机产业政策,把国家支持计算机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纳入法制的轨道。

标签:;  ;  

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_计算机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