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展,电力输送系统面临着较大的负荷压力。在新的用电形势及用电要求之下,迫切需要更加高效的电力系统。然而,就当前形势下,电力系统的运检管理仍然存在着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上的陈旧、管理设备上的落后,严重制约着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基于此,本文对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现状及优化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现状;优化管理
引言
输电线路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而言,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使得电力行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输电线路的覆盖率显著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当今时代的实际需求,需要电力企业针对当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加以有效的改进和完善。
1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在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力系统也逐渐朝向数字化、智能化、高压化、大电网方面发展,传统的定期检修方案已经无法顺应电网发展需求,特别是在“两网”改造后,电网中的科技含量直线提升,很多设备采用了自动检修方案,已经不需要定期检修,在此背景下如果依然采用定期检修方法,势必会造成资源浪费,并且会给正常供电带来影响。而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方案,可以针对智能电网发展现状,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采用实时监督检修方案,可以保证运行检修工作的针对性,降低资源浪费和提升工作效率,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要采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模式。
2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现状
2.1运检任务繁多,人员紧缺,分工不合理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工业化的不断扩张和发展,我国的电网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电力用户也在逐渐增加。庞大的用电量、电力传输使得日常巡视检查、检修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在任务繁多的情况下,电力运检人员的匮乏无疑使得运检工作雪上加霜。此外,在日常的运检工作中,运行巡视工作与检修工作往往是分开的,即运行巡视人员只负责日常的巡视、发现问题,当发现问题后只能将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向检修人员进行传送,这种分工上的不合理往往因交接后得不到有效处理而延误最佳检修时期。
2.2电力系统因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东北地区电力系统已经逐渐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但是信息化的程度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应该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进行相关信息联动和收集的工作方面,工作水平较低,信息获取的效率也不高,从而使得系统所获得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相比存在着一定的误差,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凭借系统获得的数据来进行计算,为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另外,电力信息化管理系统当中数据准确性不足,数据库的功能不够完善和健全。
2.3缺乏有效的运检管理人员及运检管理机制
运检管理人员的缺失使得电力企业在发展中无法保证人力上的有效供应。而从根本上来说,人力的缺失,人才的流失从根本上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运检管理人员。对于一些线路较长、位置偏僻、人迹罕至的电网巡检来说,迫于工作的枯燥性、责任意识的缺失性,使得巡检任务形同虚设。在缺乏专业巡检人员的情况下,不少电力企业甚至从当地找寻那些不具备专业素质、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的人员从事巡检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策略
3.1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
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等优势,针对上述一体化管理模式现存问题,就其根本是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这就需要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功能包括:可以第一时间对输电线路运行情况、工作人员制定的检修计划展开科学评估、优化;对输电线路安全性进行多维度分析,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专家系统,对所采集输电线路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工作人员制定一体化管理策略,验证各项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可行性验证实践使用情况来看,需要在系统当中输入较多的电网模型,对各种电网模型数据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输电线路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针对性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并在多种检修计划当中自动选择出最优计划。
3.2控制人为因素导致的运检失误
要想能够最大程度的控制安全隐患,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存档。在完成电力企业输电线路精益化巡检工作之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以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建立关联数据,同时也需要严格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避免由于虚报数据所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3.3在输电运检管理中大力引进智能管理平台
随着未来社会信息化技术在输电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专业的管理方式及方法将会更加的多样化,而在对于减少人力资源,提高输电运检管理人员的综合化水平上,通过大力引进智能化管理平台,可以使得整个输电运检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同时,在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发展之下,对于供电的可靠性管理、标准化管理、工程项目的全寿命管理、整个实施监控系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智能化管理平台之下,可利用系统本身的智能化巡检系统,实现对于输电线路的整个系统进行分析、判断,进而采取检修措施及缺陷处理等。在整个智能化系统管理下,能够更好地保证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减少了人员误判、运行、检修配合的不及时带来的工作延误,使得检修工作更加的有条不紊。
3.4做好后期检查维修工作
输电线路的顺利施工并不意味着输电线路的运行可以高枕无忧了,施工结束之后,电力单位还要不间断派出技术人员对这些线路进行检查维修,确保输电线路能够正常运行。对于输电线路的检修是很有必要的,由于外界环境比较复杂,各种外界因素都会对线路造成损坏,即使是破坏力不大的阳光都会在长期的暴晒中使电线老化,更别说还有破坏力更大的风暴、冰雹和雷电了。输电线路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非常容易出现故障,例如线路断裂、塔杆倒塌等现象,这些线路问题轻则给供电造成阻碍,重则会波及行人或者是引发火灾,因此维修人员一定要充分重视输电线路的安全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实业不断发展,为了能够全面提升输电线缆运行检修管理质量,需要认识到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找出一体化管理中的现存问题,从而针对性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构建一体化管理系统、构建信息库、掌握先进管理技术、融合智能技术、加强运行与检修融合,这样才能够实现一体化管理目标,发挥一体化管理效应。
参考文献
[1]谢斌.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156.
[2]朱春燕.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问题探讨[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09):52+54.
[3]史霄.解析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现状及优化管理策略[J].南方农机,2018,49(12):169.
论文作者:谭春辉 李麟凤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线路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工作论文; 系统论文; 数据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