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纪凤兵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纪凤兵

江苏省盱眙县仇集镇龙山小学 211715

摘 要: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努力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富有创造性,是创新潜能得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必要条件。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涟漪,才能激起创新的欲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欲望

农村学校,由于信息闭塞,学生平时接触的知识面比较狭窄,上课时思维比较单一,想象力不够丰富,总喜欢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缺乏创新意识。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经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及对素质教育教学的探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的教学尝试,感觉与以前大为不同。

一、激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地进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激起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我先让各小组推拉四边形框架,观察它的形状是否发生了变化?然后让各小组成员合作,用一根小棒将四边形框架固定,使它不再变形,放手让学生操作。随后展示学生的操作结果,让学生自己来评析。他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把小棒斜订也就是把四边形的一部分变成三角形的订法,它就不会变形了,从而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这一概念有了很深的印象。

二、化难为易,直观展示知识

低年级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的、具体的事物,但是数学本身是反映符号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概括、枯燥。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的体会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说得清的现象。这样就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从而化难为易,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例如:教学三年级数学“笔算除法”时,根据书中设计的教学场景提出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的先后顺序,我没有进行例题的讲解,而是把学生四人分一小组进行分小棒的游戏,分给每组四捆(每捆十个小棒)又两根小棒,很多同学很快就分好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问:怎样分?有的说:先给每人两捆,再分给每人一根;也有的说:先给每人一根,再给每人两捆。这种情况下,我没有急于讲评,而是出示第二个问题:三年级三个班种42棵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呢?让学生接着分。这时很多学生在分的时候都先分整捆的然后将剩下的一捆和另外两根一起进行分,问:还能不能用刚才第二种方法去分呢?多数同学说不能或者摇头,这样我再出示除法的竖式,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先在十位上商了。

三、动手操作,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

研究证明,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要比从语言方面接受的知识要快得多,而且影响深刻,不容易忘记。基于此认识,我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实验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一摆,亲自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实践性,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领域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根据教材,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圆柱与几个不同的圆锥,让学生先比较一下圆柱与圆锥的高度、底面积是否相等。然后在各个圆锥的容器里装满水,分别倒入圆柱内,不同的圆锥要倒几次才可以把圆柱形容器倒满,并填好实验记录。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地参与小组内的实验,并急于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我让一组学生合作上台演示,同时展示出记录表。随后请学生仔细观察这张表格,问: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比较,最后发现: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或者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亲身体验了发现全过程,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四、精心设计练习,在操作中巩固新知识

过去的练习设计,多数是针对习题本身,针对做题方法的掌握及熟练的程度,缺乏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这种习题可以说是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分开了。学生做这种习题的兴趣不高,缺乏动力,只为完成任务,当然成为学习的负担。要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改进习题的设计。例如:教学“元、角、分”后,我让学生在班级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所学到的元、角、分知识。在练习中我提出怎样付一元钱?学生根据已有的购物经验,有的直接付一元钱,在经过提示:还可以怎样付钱?有的同学说付两个五角也是一元,还有的付十个一角,也有的付五个二角,或者付一个五角和两个二角、一个一角的,等等。在这种开放的运用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搞清了元、角之间的关系,克服了死记硬背的不良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符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精神。

五、动手操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后,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实践证明,数学源于现实,还要用于现实。教师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引起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渠道。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能使素质教育在创新中得到真正的升华。

论文作者:纪凤兵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5月总第2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纪凤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