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核病人中防范和控制HIV感染以及在HIV人群中防范和控制结核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分析论文_文德清

(新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新宁 422700)

摘要:目的 分析肺结核患者防范、控制HIV(艾滋病)感染,HIV人群中防范、控制结核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 研究纳入我中心2014年7月~2017年7月接诊的HIV患者和结核病患者共35例,入选患者均接受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观察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患者的检测接受度、检测率、感染发现率。结果 实施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后,患者检测接受度、检测率、感染发现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IV患者和结核病患者实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能够提高结核病患者检测HIV接受度,也能提高HIV患者检测结核病的接受度,提高疾病检出率。

关键词:HIV;结核病;防范控制措施

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性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有1200万人因感染HIV死亡,有3000万人感染HIV[1]。结核病是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人体多种器官,尤其是对肺脏的损害尤为突出。有关文献报道,结核病患者中,感染HIV的患者占比0.27%,高出普通人感染HIV的8倍,而在HIV患者中,感染结核病的患者也比较多[2]。本研究通过分析我中心的35例患者情况,为今后结核病患者防范控制HIV感染以及HIV患者中防范控制结核病感染提供系统的防范措施,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纳入我中心2014年7月~2017年7月接诊的35例患者,其中包括HIV感染14例,结核病21例。HIV感染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3.5~46.4岁,平均年龄(34.95±5.49)岁;病史:吸毒史5例,乱性史7例,同时存在两种病史的患者2例。结核病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7例;23.2~46.3岁,平均年龄(34.75±5.43)岁。

1.2方法

(1)在公共场所,如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剧院张贴关于结核病和HIV感染的基础知识宣传画。(2)疾病防治控制中心的专家加强对国家政策的解说,提高群众对结核病以及HIV疾病的认识。在各大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加强对就诊人员的解说力度,让患者配合完成所有结核病以及HIV检查,提高感染检测率以及发现率。(3)加强公共场所的宣传力度,提高感染检测率。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医护人员向其发放健康手册。在学校、医院、社区卫生室张贴预防疾病的宣传治疗。将疾病防范和控制宣传治疗投放在流动性大的场所。(4)建立并认真落实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建立全面的结核病等级制度,全面监控,对于结核病患者中的HIV高发人群,实施HIV血清检测。对于HIV血清呈阳性的患者,但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的患者,接种BCG(卡介苗)。对于拟诊或确诊HIV感染的母亲,对女性产下的健康婴儿也应接种BCG。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的HIV感染者,禁用BCG。HIV是经血液、血制品输入、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患者多有性行为及注射毒品,这类患者多有嫖娼、卖淫、吸毒等不良社会行为,这类患者也很难被社会接受,因此,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隐蔽性,所以,要加强对社区、产房、性病诊所、计划生育门诊等重点场所的关注,同时要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减少HIV的传播。

1.3观察指标

对35名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发放35张,回收35张,回收率100.00%。记录患者防范和控制措施实施前后患者的检测接受率、检测率、感染发现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由SPSS18.0软件处理,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如果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后,患者检测接受度、检测率、感染发现率明显高于实施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HIV和结核病双重感染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医务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现目前,已经发展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我国是结核病的高发国家,对于HIV和结核病双重感染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进步,在HIV感染患者中,发现存在结核病病例,在新发结核病患者中,亦发现有HIV感染患者。

目前,临床尚无治疗HIV的有效药物,该病毒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降低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使患者患上各种疾病,随着疾病进展,最终形成艾滋病[3]。HIV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性途径、输血及献血等。研究指出,结核病和HIV感染是密切相关的疾病,无论是哪一种疾病,均有相互感染的风险,及时发现疾病,给予治疗和相关干预,方可控制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4-5]。结核病患者会影响患者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感染HIV的风险较高,因此,要加强结核病患者HIV的检测力度,同样对于HIV患者,也要加强结核病的检测。HIV患者和结核病患者每年需体检1次,及时掌握患者疾病情况,防范和控制HIV和结核病的相互感染。

表1: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患者的检测接受度、检测率、感染发现率比较(n,%)

疫情的监测结果是防范和控制疾病的基础,也是掌握传染病的具体分布及流行情况的前提,还有助于制定感染控制措施[6]。通常情况下,大部分HIV患者均是在问诊阶段发现,但很多护理人员对自身职责的认知不到位,认为问诊属于医生职责。事实上,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是能全面,深入的了解患者的生活史,同时还能发现患儿是否有吸毒行为和性乱行为,尽早对这类高危患者进行监控。对于疑似有性乱和吸毒的结核病患者,在手术或输血前,必须进行常规的HIV抗体筛查,HIV患者必须接受常规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血清结合抗体的测定。本研究结果提示,防范和控制措施实施后,患者的检测接受度以及检测率明显高于实施前,说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已经有所提高,对疾病相互感染的重视度也有明显提高。

为整体杜绝HIV传播给结核病患者,以及结核病患者传播给HIV患者,笔者认为,设立独立的区域,分别管理患者,病房内保持通风以及必要的紫外线消毒,给予适宜的诊疗和护理,严格保密制度,不对病房设立隔离标志,整体防控HIV和结核病的相互感染。本研究结果提示,防范和控制措施实施后,结核病感染HIV以及HIV感染结核病的检出率有明显提高,说明本研究使用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对HIV患者和结核病患者实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能够提高结核病患者检测HIV接受度,也能提高HIV患者检测结核病的接受度,提高疾病检出率。

参考文献

[1] 李涛,成诗明,杜昕,等.对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重点县(区)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检测的效果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1):905-909.

[2] 何昱颖,雷世光,宋沈超,等.2010-2014年贵州省肺结核报告患者合并HIV感染状况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04):337-340.

[3] 赖钰基,成诗明,周林,等.3省艾滋病病毒感染对结核病控制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2):1738-1741.

[4] 何金戈,周林,刘二勇,等.对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符合条件的HIV感染与AIDS患者开展结核病预防性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12):1043-1046.

[5] 路丽,张联英,袁树华.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治机构合作防治TB/HIV双重感染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8,24(2):100-101.

[6] 成诗明,周林,刘二勇,等.结核分枝杆菌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合作模式与效果[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07):416-421.

论文作者:文德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在结核病人中防范和控制HIV感染以及在HIV人群中防范和控制结核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分析论文_文德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