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根据新课标,凭借教材,从字词句入手,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语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低年级 感情朗读 有效指导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低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对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低年级的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根据新课标,凭借教材,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语感。
那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指导来培养语感呢?
一、字词句入手,打好基础
低年级朗读训练首先应加强生字教学,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语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圆润,字正腔圆。由于地区不同,读音有所差异。就我们阜阳的方言而言,翘舌音和平舌音区别不开,如“z zh”“e er”,前后鼻音阴(yīn)英(yīng),yīn和yīng的发音是重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拼音教学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花大气力突破难点,并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生字过关了,也就为朗读扫除了障碍。其次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词语,朗读词语是朗读课文的基础。首先要读好双音节词,如“蓝天”、“俩人”,第一个字“蓝”、“俩”要读得稍重一些;“小丽”、“友谊”的第二个字重读。把词语中强调的部分弄清楚后再选择重音,不能平均用力。其二,在词语中要正确读出轻声。轻声的读法是轻而短。如动词重叠的第二个字音:看看 说说;双音节的词,第二个字音:哥哥 衣服;助词:的地 得;名词词尾:我们 咱们……以上带点的字均读轻声。其三,要注意“一”的读法,“一”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出现较多,如一条(yì) 一个(yí),不能一律读yi,这是变调问题。另外,在指导词语朗读时,不但要做到正确朗读词语,还要帮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具体语境理解其意思,体会其所含的感情,读出词语的意思及情感色彩,为课文朗读奠定基础。再次,应重视句子的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读好重音。停顿要合理,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句话说些什么,再根据句子前后所表示的部分意思来停顿,然后让学生用停顿线“︱”画出,再正确朗读这个长句子,同时读好重音。如:“临走时︱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又如:“你能帮我从电脑上︱找一点︱骑牛比赛的资料吗?”
二、品词析句,注重感悟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只有细细品味重点词句,才能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的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紧紧抓住“终于”、“一颗一颗”、“叼”、“放”“渐渐”五个关键词,反复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由这些词语想像到乌鸦思考了很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和乌鸦叼石子的情景,从而体会到乌鸦“想出办法”的兴奋和办法生效后内心的喜悦。这种抓重点词句的朗读方式,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思考得多了,感悟也就更深了,读起课文来,自然能入情入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有感情朗读是对文章作者思想感情的再现,但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再加上学生生活阅历较浅,生活时代和作者文章内容的时空差距大,朗读时很难体会出作者当时展现的心情,因此,在感情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
如二年级的课文《雷雨》:哗,哗,哗,雨下起来——雨越下越大——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可以让学生们用掌声来代替雨声:开始拍手,掌声很小,速度较慢——掌声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掌声越来越小。根据掌声的变化,让学生体会下雨的过程,根据掌声的变化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读出文章的意境。
四、要体现朗读训练的层次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具体到一篇文章,学生也要经历一个逐步读通、读熟、读懂的过程。
就年级要求来说,一年级朗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训练下,能够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唱读、不丢字、不添字、不读天书。二年级学生则要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气,读好长句间的停顿,不读破句,读好句间、自然段间的停顿。以后随着年级的升高,朗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朗读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具体到一篇文章的朗读,也应体现出层次性:首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课文;其次是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读流利;最后要求读出课文的感情。课堂上要看出学生朗读水平由低到高的变化,看出学生的发展。
五、注重范读,发挥作用
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能力是比较欠缺的,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是特别强的,因此,教师应注重范读的重要性,发挥在朗读时的领头羊作用。
一般来说,较难理解的内容宜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形式。在教师范读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四到”。即耳朵听到,眼睛看到,心里想到,嘴巴读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小马过河》一课时,对老马教育小马的一段话进行范读,范读前提示学生:“老马教育小马,态度是亲切而又严肃的。同学们注意听,老师用怎样的语气读老马的话?”范读后提出:“谁能学着老师的语气读一读老马的话呢?”话音刚落,学生就纷纷举手,接下来叫了几位学生试读,都能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老马的话。事实证明,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当然,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榜样示范作用,并不要求学生完全照搬照抄,囫囵吞枣。模仿也应带有自己的特色,发展自己的个性。这时就需要个别读,比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也让学生互评互学,不断提高,并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六、反馈点拨,及时评价
在低年级,能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志。学生朗读时,最好运用边读边评点的方式,对符合要求的,教师要予以充分肯定;读得不符合要求,教师要给予示范和讲解。通常,在阅读教学中要抓动词,启发学生读好重音,准确地理解句意。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的“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一句中有几个动词,就可以让学生划出来尝试朗读,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另外,低年级课文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不乏有对话情节,如《小马过河》中,有小马和老马以及小松鼠的对话,学生朗读时,教师要通过点拨,引导学生读出小马的天真可爱,松鼠的担心以及老马对小马的教育语气,这些反馈点拨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感情朗读能力,又促进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当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多一些对学生的表扬和欣赏,对于孩子朗读热情的点燃以及朗读信心的增强也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最爱听表扬的话,一句赞赏的话能让他们乐上半天,兴致勃勃。但表扬时要讲究技巧,读得好就说“棒极了!”“读得真好。”“你真行!”“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读得一般时先指出优点,然后用“如果”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继续努力;如果确实读得不怎么样,教师就可以找出这位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进行迁移,告诉他只要多学多读,朗读也可以很好,给他信心和勇气。
总而言之,低年级是学生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只有把教师的技巧点拨与学生的朗读训练巧妙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地指导学生朗读,进而真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论文作者:王 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师论文; 感情论文; 语感论文; 小马论文; 词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