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论文_陈永军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论文_陈永军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第三中学)

摘要: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实现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和谐统一。加强情感教育也是对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重认知因素、轻情感因素的不合理教学现象的一种矫正。文章由情感教育的概况导入,分析当今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现状以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建议等来综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概况;现状;必要性;建议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分类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教学目标,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了很大不同,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在情感教育的内容上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权利与责任意识,关注社会公正与世界和平,这些都是我们以往教育教学中未被充分渗透的内容。我们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执教者,应该以全新的视角,重新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概况

情绪发展是个体成熟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表征。人的情感决不是自然成熟的,它是在教育促进下发展、成熟的。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打开新课标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篇篇优美的朗诵,一位位触及学生内心灵魂的鲜活的榜样……无不蕴含着美好、高尚、纯洁、健康的情感,新课改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带着对学生的关爱,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教师的生命历程。

二、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现状

一直以来,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从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道德与法治课作用非常重要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另一方面,事实上课堂教学中普遍显示出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问题。从效果来看也不能令人满意: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的学生只为分数而学;不重视的学生公开喊出60分万岁;有的学生干脆不学。缺乏“情感”的教育是没有活力的教育,从而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边缘化。其具体表现为:

1.教学目标上,重认知目标轻情感目标。完善学生的人格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表现为以下四方面:认知、能力、情感、态度。许多教师只注重考试分数,在教学中只灌输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德行分离的结果。

2.教学方法只重视教条式讲解而忽视情感投入。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很反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也许会出现这样一种场面:教师上课滔滔不绝,学生趴着呼呼大睡、课堂教学效果微乎其微。我曾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学习情况作过一番调查,结果发现有许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课不值得一学,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渗透很少,一味地说教,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务之急是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构建情感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道德与法治课的特色需要渗透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兼有教育品德和传授知识的双重任务。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就是解决“知-信-行”的过程。其中,“知”是基础,“信”是关键,“行”是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达到教育目的关键是解决学生“信”的问题,让学生“动情”又是解决“信”的问题的关键。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达到最终教学目的的必由之路,是课程本身的要求。

(二)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渗透情感教育

相关研究表明: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是非智力因素。“情商”这个概念是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在《情感智力》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成才智商占20%作用,而情商占80%的作用。人的情商包括性格、兴趣、意志等情感因素,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这些情感因素的作用很重要,如定向、调解、启动等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创新开拓精神的培养。

(三)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需要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生的情感很丰富但又不稳定,所以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而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渗透情感教育是突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瓶颈落实课程改革要求的需要

而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局限于认知目标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情感和思想觉悟的培养,这种情感问题漠视造成学生思想道德的失真。

四、关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这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它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笔者就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提几点建议。

(一)情感的渗透充分体现在备课中

老师不仅把知识教给学生,更要注重把文化理念传授给学生。学校的德育工作很大一部分落实到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所以,教师要把情感的渗透充分体现在备课中。

(二)情感的渗透充分体现在导课中

融入情感的导课,使教学氛围更加和谐、愉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我在上《做更好的自己》这课时,用FLASH《我真的很不错》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合唱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并观看FLASH,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带有很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情感的渗透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把学生的情感充分融入到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师生“教”与“学”的和谐。如我在设计初一《享受学习》时,我大胆地突破课本的条条框框,而是要求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辩论“学习是痛苦还是快乐的”,结果学生辩论非常激烈、情感融入到了极致,教学效果相当的好。

(四)情感的渗透充分体现在课外活动中

课外实践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形式,是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主题班会、报告会、演讲比赛等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才艺得到充分的展示,情感得到充分的释放。

参考文献

[1]顾引新.小议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践[J].长三角(教育),2012,(7)。

[2]吴晓燕.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

[3]符晶晶,张家斗,等.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J].改革开放,2015,(16)。

论文作者:陈永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论文_陈永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