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细节,提高低年级的词语积累效率论文_李永文

落实细节,提高低年级的词语积累效率论文_李永文

李永文 广东省阳山县太平镇白莲学校 513128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材料。词语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句句话,一篇篇文章。词语的积累,在落实语用上是如此的重要。但又如何去落实词语的积累呢?我觉得词语的积累教学,不能够只停留在理解这个层面,应该要让词语恰当地放在自己想表达的语用情景中去,也从而使词语成为学生在语用情景言语中的鲜活的元素。

一、利用构字规律,理解词义

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更加的容易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表达词语的语意,从而提高学生掌握语意的本领。

请看S版四年级下册《种子》中“饱满”一词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饱”字的声旁是“包”,“饱”字是第三声,所以大家读这个字的时候,要读得饱满。(生读)师:“饱”的形旁是食字旁,大家知道里面有什么奥妙呢?生:“饱”字跟食物有关系,只有吃了食物,肚子才能饱,所以是食字旁。师:同学们能够根据形旁表义来理解词语,真不错。师:(出示不同大小的种子),同学们看看哪个种子才算是“饱满”的呢?生:我觉得比较大的,长得结实的那个比较饱满。师:是的。那同学们平时还有见过什么也是饱满的呢?生:我家的橘子长得很饱满。生:我家的玉米也长得很饱满。……师: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是饱满的呢?生:我觉得老师你今天就很饱满。师:那你说说我怎么饱满?生:老师的眼睛发亮,精神抖擞。师:我知道了,我的精神很饱满。同学们又会在什么的时候精神饱满呢?生:做操的时候,同学们的精神很饱满。生: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的精神很饱满。……师:看来,这个“饱满”的词语不仅藏在生活的事物里,还藏在人们的精神面貌中。

以上的教学,教师充分地利用了构字的规律,更加的容易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表达词语的语意,又通过了两种不同的种子进行对比,更加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饱满”的基本含义,并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己所见的来表达“饱满”,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生活表象,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把眼前所读到的语言文字,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学生把自己认识到的与他们的生活现实积累到的融为一体,从而让词语在一个缤纷多彩的语用花园中悄悄地萌芽、长叶、开花、结果。

二、利用词性特征,归类积累

在认知的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之为“组块”。而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识块”。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单位、知识单元。知识单元也可以说是“相似块”,这些“相似块”有着各种不同的类别,如:语言相似块、情感相似块、形象相似块、词性相似块等等。如教学ABB式词语教学。

请看S版第四册《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的教学片段:

师:一个泥窝有什么快乐?我天天睡在软绵绵的沙发上,也没觉得什么快乐。(学生齐读这句话。)师:同学们说是在泥窝里舒服还是沙发上舒服呢?生:当然是沙发上。生:软绵绵的沙发,当然舒服了。师:躺在软绵绵的沙发上,真的很舒服。师:齐读软绵绵。师:再把软绵绵放到句子读一读。师:对了,这是ABB式的叠词,软绵绵这个词语在句子中起到了加重和强调的作用,在句子中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师:这么好的词,我们何不把它放在我们的句子当中去呢?生:我的眼睛圆溜溜的。生:我的书包沉甸甸的。生:老师总是笑眯眯的。……师:能不能在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中出现几个这样的ABB式叠词的呢?生:我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黑黑的头发,胖乎乎的小手。生:开饭了,一锅热腾腾、白花花、香喷喷的米饭上桌了。……

教者让同学们反复诵读ABB式的叠词和相关句子,而后出示不含ABB式叠词和有ABB式叠词的句子再读,使学生感受到ABB式的叠词较之原来的词有所加重和强调。从而让学生知道ABB式的叠词在句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教者在这样的课文在识字的基础上要注重叠词的积累,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充分利用词性特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组块”作为认知的过程中的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的功能,可以提高记忆容量和效率。

三、激活生活经验,感受意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句话是写作文时教学生用得最多的一句话,让学生多写自己身边事,自己参与过的事……其实教学也一样,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合理地组织教学创造一个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情境,这样就使学生有话可说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就更容易沟通了。就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对词语的积累也更加牢固。

请看S版的第四册《假如》中的“缩着身子”“轻轻的叹息”两个词语的教学片段:

师:谁来读这两个词语。(生读)师:冬天到了,天气寒冷,北方呼呼地刮着。有时候这北风像刀子一样,把我们的脸吹得红红的,手冻得紫紫的。在这冷风里,小朋友们会怎样呢?生:我会冻得发抖,牙齿哆嗦。生:这时候,我会把手都放进袋子里。师:你就这样缩着身子,看你多冷呀。生:我会大声说:“哎呀,冷死我了,冷死我了。”生:北风,你就停停吧。师:什么时候才会停呢?我实在受不了了,你叹息着,这个时候,你最希望的是什么?生:我最希望的是有一个红红的太阳,这样我们就暖和了。生:我真的希望寒冷的冷风停下来,太阳又出来,那个时候,暖暖的,舒服极了。师:是呀,暖暖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是多么的舒服,同学们,那窗前的小树也有生命呀,你们看,在寒风里,它和我们一样。(谁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齐读)师:同学们读得真好,现在感觉到了,词语也有了呼吸,有了心跳。……

教者通过了情境的引入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寒冬,之前真真切切体验的“冷”,运用到了教学上,学生的记忆激活了,“冷”不再是空洞抽象的字眼,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小树也和我们一样,也是有生命的。这样我们不是出来效果了吗?这组词,在学生的眼里不是活了起来,小树的形象也清晰了起来了吗?

四、依靠文本范例,指导运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本的篇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它们不仅是文章的范本,也是立身的范本。毋庸置疑,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文本”,“回归文本”。

请看小学语文S版第三册的《天鹅、大虾和梭鱼》的教学片段:

师:课文有个词语告诉我们拉车的结果,请同学们找找看。生:未动分毫。师:这一节里面还有一个句子的意思跟“未动分毫”的意思一样的,请你找出来。生:大车至今还在原处。师:“大车至今还在原处”就是“未动分毫”。你对他们努力的结果感到惋惜和遗憾吗?你能试着把你的惋惜和遗憾读出来吗?学生读。师:是呀,真是太遗憾,太不可思议了。就这样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三个合伙人却让它纹丝不动,这是为什么呢?是他们当中有谁偷懒,没使劲吗?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拉的。指名读第二小节。边听边想:天鹅、大虾和梭鱼都给自己上了套,什么是上了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他们都在努力拉车?请一名学生上前(在天鹅、大虾、梭鱼贴图上)演示“上套”。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他们在努力拉车?生:拼命。师:他们拼命地拉呀,拉呀,大车却一步也动不了。“一步也动不了”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生:未动分毫。师:下面有请几个同学表演“上套”。……师:我们通过了课文的对“未动分毫”理解得比较好,而且还通过了“上套”这个表演去感悟这个词语了,现在我们能不能用“未动分毫”说一个句子呢?生:小明爸爸让我们推车,我们用尽了力气,却见车子未动分毫。生:我的书一直在桌子的右角,未动分毫。……

我们很容易看出教者对词语教学的高超,把“未动分毫”这个词语利用文本教得淋漓尽致,还有让学生动手操作表演“上套”,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词语,感受语境,这样润物无声的学习词语的引导,使学生在过程中实践,把最终的教学目标实现了。语文课堂有“语文味道”了,有“语文意识”了。的确如此,走进文本,精读细品,深挖细掘,这样才能教出“语文味”,这样对词语的积累才更加牢固。

论文作者:李永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落实细节,提高低年级的词语积累效率论文_李永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