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43003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按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n=32)与对比组(n=32),分别在治疗期间施以预见性护理干预与基础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情况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经两组比较显示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患病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保障治疗安全,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常见心脏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发生粥样斑块破溃后,造成冠状动脉出现持续性缺血、缺氧,最终形成心肌坏死等症状。该疾病具有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在发病后及时接受治疗对改善病情,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价值[1]。预见性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主要由循证医学所延伸,预防风险性事件发生时期主要干预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按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n=32)与对比组(n=32),探究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3.50±14.50)岁;对比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4.50±14.50)岁;将两组性别等基础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分析显示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对比组施以基础护理干预,探究组施以预见性护干预,具体内容见下文。(1)风险事件预防。预防心律失常:大部分患者均在早晨发生心率失常,故护理人员应在早晨加强患者心电监护,同时增加巡房次数,一旦发现患者存在不适感或病情加重等情况需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工作,便于医师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治疗干预,降低危险事件发生几率。预防卒中:针对以往存在卒中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情况,并检查其肢体部位有无再出血症状,并指导患者开展持续性功能锻炼,增强肢体运动能力;预防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嘱咐患者及时更换体位,并在多数时间内保持头部及下肢均抬高的休克卧位,促进机体器官血液回流,避免发生缺氧等情况。与此同时建立静脉通道,采用强心剂、利尿剂等药物对患者病情进行改善[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健康指导。患者入院后即使其明确疾病发症危险因素,并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等,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其健康认知水平,提高患者治疗及后续护理配合度,保障治疗效果。(3)心理干预。据临床经验可知,患者心理情绪对其病情恢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故应使患者明确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病情恢复,指导患者以平和的心态直面疾病。必要时可向患者讲解以往治疗成功案例,缓解其紧张感与恐惧感,提升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情况予以比较分析。并发症主要含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卒中及心肌梗死复发等。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率情况比较
探究组(n=32),心源性休克1例、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2例、无卒中、无心肌梗死复发,共3例,占比9.38%;对比组(n=32),心源性休克2例、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3例、卒中4例、心肌梗死复发1例,共11例,占比34.38%;(x2=5.851,P=0.016),经两组比较显示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存在统计学比较价值。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内科疾病,过度劳累、暴饮暴食、冠状动脉狭窄及情绪疾病均与之发病具有密切关联。临床普遍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由急性缺血性缺氧导致,若在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诱发心肌坏死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安全[3]。现阶段主要应用冠状动脉介入、药物以及溶栓等多种方式治疗,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有效率,故配合全面、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价值。预见性护理以分析患者潜在风险及问题为主,及早开展行之有效的干预预防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同时减少人力及物理的消耗,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该护理模式的有效运用,以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为主要目的,在临床护理干预实施前对患者基本情况及病情进行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后续可按照预见性方式总结工作经验在,制定出规范、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工作有据可依,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4]。本研究结果显示探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比组,进一步证明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效降低护理风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在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其所存恐惧、不安等负性情绪予以排解,在维护护患关系的同时,提升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确保治疗工作顺利开展。研究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相较于对比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而言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保障机体健康,故可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范晓华, 曹岳蓉, 刘洪珍.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保护性临时起搏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12):1724-1728.
[2].郑启萍.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16(2):6-6.
[3].毕丽辉.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11):93-93.
[4].马波.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16):102-102.
论文作者:王文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预见性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论文; 病情论文; 几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