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论文_潘亮发,饶枫,郭伟伟

宁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宁都 3428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在医院2015年6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42例作脑卒中组研究对象,同期选择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脑卒中主要发生因素包括饮酒、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结论:高血压、饮酒、年龄、糖尿病和高血脂为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要求医护人员经相应干预措施强化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以此降低其脑卒中发生率。

关键词:脑卒中;危险因素;应对措施

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是因脑部血供出现障碍,导致其脑组织缺氧、缺血而软化、坏死所致[1],具有疾病急骤、发生率高、后遗症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脑卒中,忽视了护理、预防和康复重要性。因分析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对于预防脑卒中发生、复发有重要临床意义。而本研究为明确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对42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针对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应对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42例脑卒中患者均为医院自2015年6月到2016年1月收治,已经头颅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符合中华神经学会在1996年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2]。排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心房颤动、脑出血、血液系统疾病、活动性消化溃疡、恶性肿瘤以及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为42~74岁,平均年龄为(53.29±2.74)岁;病程是3~19个月,平均病程是(11.53±2.75)个月;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23例,出血性脑卒中19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43~74岁,平均年龄为(53.29±2.72)岁;脑卒中组、对照组受检者年龄与性别的数据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其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逐一调查本研究中脑卒中组、对照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并定期组织有关科室人员进行专题讨论,对其临床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民族、受教育水平、既往健康状况和居住地等;(2)合并症: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冠心病等;(3)生活行为习惯:饮酒、吸烟。针对每一位患者的职业特征、家庭生活背景以及个性特征等予以个别指导,并协同患者分析、提出行为、心理社会、经济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建设性、指导性意见,并予以护理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资料均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以c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计量资料对比则接受t检验;对于危险因素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计算各个危险因素优势比和回归系数,P<0.05表示2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筛选主要危险因素。

2. 结果

将是否有脑卒中作为应变量(Y脑卒中=1,Y对照=0),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脑卒中主要发生因素包括饮酒、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骤然起病的一种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病症,是在各类诱发因素作用下出现的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者破裂,从而形成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在临床上表现出永久性或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体征、临床症状[2]。脑卒中主要分成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生命,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3]。伴随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持续提升,加上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脑卒中发生率也持续升高。因此,有必要了解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因素,为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4]。

经本研究结果证明,饮酒、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为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相关报道有一定一致性[5]。当前,临床上对于脑卒中尚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积极预防为应对脑卒中的关键,医护人员应通过多个途径促使全社会尤其是中老年人改变自身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6];同时,针对脑卒中发作诱因进行预防。针对本研究中脑卒中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具体应用如下干预措施:(1)进一步了解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应加大对流行病学的研究,彻底摸清各个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人群内分布情况,明确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因素[7~8];(2)健康宣教。对于脑卒中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龄患者及其家属需实施针对性健康宣教,通过住院或门诊发放脑卒中基本知识宣传手册、医院内经多媒体、电视等宣传关于预防、应对脑卒中的相关视频,提升脑卒中高危人群预防意识。同时,医务人员需纠正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生活行为习惯,如不要熬夜、情绪过激等,应多进食高维生素、低糖低脂的新鲜蔬菜、水果,遵循荤素搭配、少食多餐等健康饮食原则,维持大便通畅。此外,告知患者一旦出现脑卒中前驱症状,则应立即到医院接受治疗。(3)开展一级预防。针对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定期对中老年人群进行检查,提升其对自身健康重视程度,增进其对脑卒中的易患因素认知。同时,教导中老年人如何有效预防脑卒中,鼓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选择漫步、五禽戏、太极拳等,锻炼强度需结合患者对于活动的耐受度而定。此外,脑卒中患者往往遗留肢体功能障碍,不但为其生活带来不便,且影响其康复锻炼。部分神志不清患者还可产生严重紧张、焦虑等消极心理,均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需针对患者不同心理问题,实施专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语言艺术,针对不同心理予以不同方针干预。护理人员具体可应用针对性疏导、安慰语言,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并予以鼓励,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勇气和自信,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对于早期康复训练患者,护理人员需注意其手部、上肢协调性,并重视康复训练实践性。对于患者早期自主运动、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等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在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护理人员尽可能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促使其使用正确姿势,保持力度平缓,最大限度减轻其疼痛和紧张情绪等。

综上所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饮酒和年龄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要求医护人员强化中老年人对于本病的预防意识,并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和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张先江,卢博,孙胜利,等.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2014,14(9):1099-1101.

[2] 詹珊珊.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4):36-37.

[3] 卢波,韩莉,尹航,等. 涿州市新农合患者进展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综述,2014,20(2):356-358.

[4] 宇文慧,周冬梅,欧杰. 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与控制措施[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10):997-999.

[5] 宋旭霞,张敏,李冬梅,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复合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9). 932-936

[6] 陈佳,李国扬,张晓云.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2015,15(5):667-669.

[7] 张梦君,闫艳.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8):212-212.

[8] 魏利娟,李新,董华,等. 天津市834名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6,40(1).17-21

论文作者:潘亮发,饶枫,郭伟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  ;  ;  ;  ;  ;  ;  ;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论文_潘亮发,饶枫,郭伟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