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治兴[1]2002年在《矿产项目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矿产项目投资决策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环境、生态等多层次、多目标、多决策者的决策问题,矿产项目投资决策支持系统是一套实现矿产项目投资决策智能化、资源管理现代化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对实现矿产项目投资决策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系统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合理的、全面的分析数据,并提出科学的决策方案,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系统采用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程序结构设计方法,用Visual Basic编程实现,解决了矿产项目投资决策分析手段现代化和资源管理程序化的问题;同时完成了根据决策分析模型所得到的决策策略的优化工作。本文提出了矿产项目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原则,介绍了该系统的系统功能、系统结构和实现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得到验证。该研究成果使计算机在矿产项目投资决策工作中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婕[2]2007年在《基于柔性理论的大型工程投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大型工程投资决策中复杂多变的柔性影响因素,提出应在柔性理论指导下进行大型工程投资的柔性决策。大型工程投资决策问题的研究,不仅仅是方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树立科学的理念。本文的核心就是如何应用柔性理论的理念研究大型工程投资决策问题,它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轨过程中有限资源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和有效利用的问题。在柔性理论、决策理论、协同学理论、和谐理论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柔性决策理论。提出了柔性的7种内涵,并给出了柔性决策的特征。研究了柔性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体系以及其关键问题。在柔性决策理论的指导下,从系统角度,研究大型工程投资决策系统的要素、系统结构与功能。并对其决策系统进行了柔性辨析,提出了大型工程投资的柔性决策体系,包括大型工程投资柔性决策的准则、程序以及内容。针对大型工程投资决策主体复杂多变的特点,从决策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构建了面向柔性的松散式团队群集的柔性决策组织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决策组织结构的措施。在大型工程投资方案的综合评价环节,借鉴金融学中的实物期权理论改进传统的经济评价投资决策方法,建立了基于实物期权的大型工程投资柔性决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交互式思想、变分方法,建立了针对大型工程投资多目标的交互式多目标投资方案决策模型。针对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主体利益冲突问题,建立了大型工程投资的协商群决策柔性模型。结合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实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大型工程投资柔性决策方法与机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对于一般大型工程的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左治兴, 段丹青[3]2003年在《智能型矿产项目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的研究》文中指出智能型矿产项目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完成传统决策支持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又可通过数据挖掘来提高系统的智能性,为推动矿产项目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实用化进程开辟新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数据仓库的矿产项目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结构,阐述了系统各部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系统的实现技术,指出基于数据仓库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今后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方向。
魏铁军[4]2005年在《矿产资源法律改革初步研究》文中提出导论着眼于新一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订工作,阐述矿产资源法律现代化、法典化和司法化问题,提出矿产资源法律改革的基本路径。 第一章从法律改革的经济基础入手,分析国内外矿产资源形势和我国面临的保障资源安全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任务,强调要正确处理矿产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宣传和培养资源伦理;接着又论述了我国矿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及世界矿业发展趋势,对外商来华投资矿业以及我国全球资源战略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掘与矿产资源法律改革的关系。 第二章分析矿产资源法律改革的法治环境,从管理体制到法制建设进行历史的回顾,归纳矿产资源法起草和修正的经验,考察矿产资源法实施效果,提出法治国家标志以及在矿产资源法制建设中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形势,改进矿产资源行政管理并修订矿产资源法。 第叁章是本文的主体,论述与矿产资源法律改革有关的产权问题,包括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与私人占有权,而矿产资源个人占有权的主要法律形式即矿业权,矿业权法律制度是连接所有权和占有权的桥梁,应当根据我国入世形势加强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化建设,实现资源依法有序高效公平流转。 第四章谈法律改革的国际经验,主张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法律传统、法律文化和法律移植问题,介绍以英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改革及其对我国法制改革的启示,分析了俄罗斯的法律改革的经验教训,总结南非以及我国周边国家矿业法修改情况,梳理了美国矿业法的演进历程,在研究印度尼西亚的工作合同和西澳大利亚的州合同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我国的矿业合同法律制度。 第五章论述法律改革的立法实践,分析矿产资源法修订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认为矿产资源法修订应当有宏观布局,主张在本法和法规之间以法律体系的观点对矿产资源法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进行有效调配,在简要介绍法律修订的主要内容之后提出立法结构和起草概要的建议。最后,作者从矿产资源立法科学化角度,提出要建设一个立法决策支持系统,保障矿产资源法律改革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连续性。 尾论简要提出,要建立矿产资源法律改革常设机构。
关锌[5]2013年在《地热资源经济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温室效应,空气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特别是在近些年来,节能减排压力与日俱增。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要将能源消耗强度在2020年前降低40%---45%,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2个5年规划纲要》中明确的指出,截至2015年,中国要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将提高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产生的能耗降低16个百分点,将CO2排放量下降17个百分点,其他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下降8到10个百分点。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将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海洋能和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列为优先开发利用领域的国家重要资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将“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之一,指出应“重点研究开发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在通知中,明确的提出要加大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力度,抓紧制订出台针对可再生能源的中长期规划,推进针对一切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科研工作,并加强针对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调查评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原地矿部的领导下,我国开展了针对地热能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调研工作,完成了20多个省市的调研工作,并选取重点地区进行了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但我国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系统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本论文在大量收集已有资料成果基础上,对我国地热资源城市地热开发利用进行经济评价研究,目的是初步掌握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为今后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参考,为大力发展地热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提供宏观决策依据。本文以我国地热资源潜力和资源特点为基础,分析我国当前地热开发利用方式,结合国外先进技术经验,从典型区域项目经济评价入手,从理论上,分析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为构建地热经济评价体系和方法提供案例和参考依据。本篇论文收集全国地热资源相关文献资料和部分国外相关资料,并依靠学校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资源,收集相关学术资料,对文献材料进行梳理分析,寻找地热领域研究的研究点,把握最新产业发展动态。同时,通过与该领域专家座谈,交流以及实地调研,探讨地热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和瓶颈,与国外地热开发的先进经验比较研究,从个案入手,探讨经济评价对地热产业的影响作用。本文在经济评价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地热资源和地热产业现状、政策导向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建立相应的经济评价方法,对地热进行经济评价。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为验证,将整个研究分九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理论基础、研究的思路以及本篇论文的创新点。在当前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实现节能减排,缓解能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改变能源结构方式,积极推进探索地热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的地热产业发展还需向规模化集约化目标前进。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于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对于经济评价在地热项目中可发挥的作用,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利用财务评价方法,分析地热开发经济效益,并用于个案项目分析。第二章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和资源储量估算。本章介绍了我国地热资源类型,我国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特征。地热资源指的是地球内部的可为人类经济开发和利用的热能资源,包括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地热流体是指温度高于25℃的地下热水、地热蒸气和热气体。地热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流体矿产清洁资源。可用于医疗、旅游、化工和农业生产等。不同的划分方式,可以将地热资源划分为不同类型。按热储的介质不同,可以将地热资源分为孔隙型地热资源、裂隙型地热资源和岩溶裂隙型地热资源。按地质构造成因的不同,可将地热资源分为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和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又可分为断陷盆地型和拗陷盆地型地热资源,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还可分为火山型、非火山型和深循型;按地热资源的热传输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将地热资源分为传导型地热资源和对流型地热资源。若按温度高低分类,可将地热资源分为温度高于150℃的高温地热资源、温度在90℃和150℃之间的中温地热资源以及低于90℃的低温地热资源。我国的地热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东南沿海、台湾省、环鄂尔多斯断陷盆地、藏南-川西-滇西等地区。沉积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琼雷盆地、松辽盆地和环鄂尔多斯断陷盆地等地区,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隆起山地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台湾、藏南、川西、滇西和胶辽半岛等地区。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藏南、滇西、川西和台湾地区。本章在资源类型划分和储量评估的基础上,对地热资源进行了相应的资源评价,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第一手资料依据。第叁章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本章包括我国地热资源市场现状、地热产业化进程、地热供暖现状、地热发电现状、地热直接利用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和前景趋势分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一些企业开始涉足地热开发,特别是在一些地热资源较好的地区,投资促进了地热的产业化发展。地热产业初具规模于21世纪初期,近些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地热供暖总面积已达2000万m2左右。其中天津市的地热资源开采量在2004年就已达到2468万m3,地热供热面积940万m2,占全国地热供热总面积的50%;北京自1975年利用地热能采暖,地热井出水温度达53.8℃,出水量90m3/h;辽宁利用40m地热井开采地热水进行室内供暖,地热水平均温度78℃,抽水量30t/h,供应1048m2建筑物采暖,当冬季室外温度达到零下-20℃时,室内温度仍可保持在20-25℃。在我国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利用地热采暖已初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辽宁安波,利用地热采暖每年可节约成本约15万元。目前,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存在来自于政策,技术,市场和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发展过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但通过国家政府和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必将迎来地热能发展光辉的未来。第四章国外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与经验分析。本章介绍了国外主要地热产业政策,归纳了国外地热产业政策的特征,介绍了国外地热产业开发利用现状,并分析了国外地热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国外地热资源丰富的国家利用地热资源的历史早于我国,开发利用方式也较为先进和系统,有的已经形成了系统完善的开发利用体系。冰岛,日本等国的地热能源利用率已在本国能源结构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此外,国外的地热开发利用政策也比较完善和健全。人类利用地热从事商业开发利用已有百年之久。到1997年底,全球已有46个国家开始利用地热资源,全球地热发电量为44TWh/a,地热直接利用为38TWh/a。预计到2020年,全球地热发电量将达到318TWh,直接利用将达到140TWh。特别是地热热泵技术的采用,为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利用热泵技术,可将7-12℃的地下水作为热源加以利用,极大程度上化解了地热资源分布局限性的先天制约影响。目前,在整个能源结构中,除少数国家,地热能源的地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甚至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比较,也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若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进行比较,则会发现,地热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性的热源。第五章水热型地热资源技术经济评价及案例分析。我国对于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应用,一般集中在供暖和温泉洗浴项目中。在本章中,首先分析了我国地热经济评价所依据的理论,详细介绍了财务评价和地热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构建了地热能资源经济评价的方法,指标体系和参数体系。本章以雄县,咸阳为例,分析其在利用地热供暖时的经济效益。以东营为例,进行以供暖为主,兼顾其他利用方式的地热经济效益评价。第六章浅层地温能技术经济评价及案例分析。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技术,一般分为地源热泵技术,水源热泵技术,空气源热泵技术以及土壤源热泵技术等。目前我国对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本章主要选择地源热泵地热资源开发进行经济评价分析,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评价方法指标参数体系,并对项目涉及的国民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以沈阳和武汉项目为例,分析具体项目在利用地源热泵进行地热供暖时的经济效益。第七章地热资源其他应用方式经济评价及案例分析。在我国,对于地热资源的利用十分广泛,包括发电,温泉洗浴,农业和工业利用等,在本章分析利用地热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时,为适应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对经济评价有关方法指标等做了相应的调整。选取扬州为案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第八章我国地热能未来开发利用建议。目前我国地热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着地热资源勘查程度偏低;资源家底不清;以利用地热水(气)为主而不是以利用热能为主;缺乏统一的开发利用规划;深部开发风险高、开采深度浅、利用程度偏低;全国缺乏统一的法规,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多头管理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热开发利用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政府提供政策扶持,完善技术提供保障,依靠市场为主导,获取科研团队支持来有效解决目前的诸多问题。第九章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地热能项目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是建立在区域划分和资源量计算的基础上。根据分区和计算的结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经济学设计出适合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工程项目。计算出地热能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为国家政策出台,学术理论研究,特别是企业投资提供参考依据。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开发利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各地涌现了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热潮。目前,在供暖、生活热水、洗浴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初步形成地热产业。我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在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也还存在着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管理混乱等问题。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如何评价地热能在竞争中的优势,对于整个地热能产业化的进程尤为重要。掌握评价地热能开发利用经济性的科学方法,是地热行业合理进行战略规划、顺利开展业务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地热产业有序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前提。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对狭义的水热型地热、浅层地温能、干热岩资源储量潜力进行了分类估算,其中对水热型地热资源又分别按照沉积盆地和隆起山分别进行估算。概略性的提出了我国广义地热能资源储量潜力总量。2、论文明确提出,评价地热常用的折算标准煤指标和二氧化碳减排指标,适用于地热资源宏观经济评价,是地热开发利用宏观决策的主要依据。在地热开发项目微观经济评价的国民经济评价和项目决策中,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地热开发项目微观经济评价适用投资收益评价指标,利润是地热开发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澄清了以往有关地热技术评价、经济评价,以及宏观经济评价、微观经济评价等混合反复使用等问题,使对地热的技术经济评价向更科学、更准确,迈出了重要一步。具有一定创新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3、论文按照水热型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分类,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案例,较系统的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类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经济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地热的开发利用项目经济评价体系理论和方法,为政府决策,政策研究和市场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黄生权[6]2006年在《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矿业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矿业投资具有投资建设时间长、投资不可逆性和较高的不确定性等特点,矿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形成了投资的机会价值。传统的矿业投资决策方法存在对折现率的选取困难、现金流量预测不准以及不能反映管理的灵活性等缺陷,因而它忽视了矿业投资的期权价值,常常低估矿业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本文将“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矿业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作为研究的课题,运用实物期权理论与方法,研究了矿业投资在不确定性因素下的投资决策方法与评价模型,为矿业投资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决策方法。 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分析了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概述了我国矿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的内容。 (2) 追溯了期权理论的演进,综合了期权理论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总结了实物期权分类和定价方法,回顾了实物期权理论在国内外的应用研究状况,重点综述了实物期权理论在矿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关注点。 (3) 研究了矿业投资的特点,指出了矿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评价和扩展了传统的矿业投资决策方法,讨论了传统矿业投资方法的局限性。 (4) 详细探讨了实物期权理论在不确定性矿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基础。分析了矿业投资的灵活性及其实物期权特性,研究了矿业投资实物期权价值影响因素及其定价的基本思路与困难,提出了在矿业投资决策中实物期权的适用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
买买提艾力·吾甫尔[7]2015年在《西部资源导向型城市电网建设项目决策风险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部资源导向型城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下,其经济超常规速度发展,电网建设也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由于电网建设必须具有超前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征,而该类城市的经济建设与用电需求项目受到多政策、多主体和多环境的动态交织影响,且电网自身建设基础又比较薄弱,这些都使得电网建设项目决策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决策风险。因此,为了保障西部资源导向型城市电网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做到电网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有效控制决策风险并减少损失,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应西部资源导向型城市电网建设决策的风险控制方法工具与管理体系。本文从“项目群决策”与“单项目决策”两个角度入手,基于大量的实际调研和理论文献梳理,运用项目决策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提出了将关键风险源头识别和控制作为西部资源导向型城市电网建设决策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的研究思路。运用组合方法建立了风险分析模型,对处于成长期的西部资源导向型城市电网建设决策的关键风险及源头进行了识别。基于风险识别结果,分别提出并建立了信息源风险、决策源风险和过程协同风险控制的方法与模型,为该类城市电网建设项目决策风险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西部资源导向型城市电网建设项目决策风险高、不确定性较强的特点,在分析西部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及其对电网建设决策风险的影响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改进的层次全息(HHM)风险识别模型,从“项目群决策”与“单项目决策”两条主线和多个维度进行了风险识别;采用了考虑风险概率与损失的风险评判方法,评价并筛选出关键风险;对关键风险的源头进行梳理,得出关键风险源为信息源、项目群决策源和单项目过程管理的协同源风险;基于关键风险源提出了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思路,为风险控制模型与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针对西部资源导向型城市电网建设项目决策中的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变化率高等信息源风险,在对信息管理现状与决策需求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电网规划决策综合信息库的信息源风险控制策略;在决策主题分析基础上,设计了综合信息库的概念模型;为从信息库中获取更有价值的决策信息,针对决策主题进行了数据挖掘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实现信息源风险的有效控制。(3)针对西部资源导向型城市电网建设项目群的决策源风险,提出并构建了多级递进的电网建设项目决策方法体系。首先针对决策的时间源,基于对决策流程的分析,设立了规划库——前期库、储备库——投资库、投资库——基建库叁个项目群决策的时间节点;其次针对决策的目标源,基于不同决策点的决策目标分析,分别建立了叁个节点的项目决策指标体系;最后针对决策的方法源,分别建立了基于前期理论、考虑决策者偏好的多属性决策模型,形成了多级递进的电网建设项目决策方法体系,并运用该方法体系对电网建设项目群进行了选择决策实证研究。(4)针对西部资源导向型城市电网建设的单个项目决策中的过程协同风险,提出并构建了基于里程碑的MP-NPT-RAM(里程碑——网络计划技术——责任矩阵)叁维结构电网建设项目全过程协同风险控制方法体系。单项目过程管理中的协同风险源主要体现在责任风险、信息风险和进度风险上,为了将电网项目的风险控制融入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提出了MP-NPT-RAM叁维(时间、责任、信息)结构电网建设项目全过程协同风险控制思路;基于对单个电网项目管理流程的详细分析,设计了电网建设项目的74个里程碑节点;基于对各节点的责任部门分析,构建了责任矩阵;基于对各节点的信息需求分析,设计了各节点输入输出的信息与文档规范;基于各节点的时间关系分析,建立了各节点的紧前紧后时序控制关系,构成了精细化的电网建设项目过程管理与风险控制高度融合的方法体系。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了该方法体系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张世超[8]2009年在《我国非能源类矿业海外拓展企业战略与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经济全球化带动了矿产资源全球化,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矿产资源的争夺,我国也加入到了对海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当中。为了获得稳定的矿产资源,保证国家在全球矿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一定的战略措施来推动本国企业在海外的矿业发展。在面临国内资源紧缺和海外激励竞争的情形下,探讨我国在海外的矿业发展战略问题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命题。本文以我国企业到海外开发利用非能源类矿产这一现象为研究对象,以西部矿业集团海外拓展为分析说明的实例,在调查我国国内矿业发展形势和开发海外矿业现状、阐述发展中国家跨国投资和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理论指导、对比发达国家矿业企业发展和不同区域矿业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对我国海外非能源类矿业投资开发特征、风险和障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重点探讨了我国非能源类矿业海外拓展的企业战略,并以国内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项目为实例,分析了海外矿业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本文共七章。第一章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并阐述了我国矿业海外拓展的经济理论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第二章分析了全球矿业发展形势和我国矿业海外拓展的必然性、可行性、有利性。第叁章分析了非能源类矿业海外直接投资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存在的风险。第四章分析了非能源类矿产资源的世界分布和我国海外非能源类矿业拓展主要目标区域的矿业投资环境,并分别从海外非能源类矿产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的角度和矿业投资环境的角度探讨了非能源类矿业海外拓展区域的战略选择问题。同时分析研究了海外非能源类矿床技术开发潜力的评估方法,并在对影响我国企业海外矿业拓展的主要经济环境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我国非能源类矿业海外拓展区域发展潜力评价体系。第五章阐述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有关基础理论,列举了影响我国海外矿业拓展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些主要问题,在分析研究国际跨国矿业公司成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企业发展与组织模式、前期投资风险管理、融资、经营管理等多方面探讨了我国企业海外非能源类矿业拓展战略。第六章论述了海外非能源矿业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工作,并从其西部矿业海外投资项目的案例出发,采用模糊数学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项目风险评价模型,提出了一些风险控制措施。文章针对我国企业海外非能源类矿业直接投资的特点与可能存在的风险、世界非能源类矿产的分布特点和主要投资目标区域的矿业投资环境状况以及我国从事非能源类矿业拓展的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障碍所在,提出了我国从事非能源类矿业拓展的企业应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到非洲和我国周边大部分国家去开发矿产,并积极参与其它地区的矿产开发;目前应尽可能优先选择拓展区域最具潜力的矿床进行开发,尽量避免选择开发一些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矿床;企业可采取事先调查、事先规避、做好风险的分析评估工作、选择好投资项目、加强与当地企业和银行的合作、采取企业强强联合、建立和培养一支矿业项目运作队伍等措施来控制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模式、企业战略联盟、项目前期调查团队化和专业化、投资决策程序化、开发利用紧缺矿产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完善企业制度建设、本土化经营、半封闭式管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战略和策略来促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文章通过海外非能源类矿业投资项目的实例分析,构建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海外矿业投资项目风险评模型,并经过验证,认为该模型的风险评估结果满足实际分析的需要。
张飞涟[9]2004年在《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路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铁路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更多的投资者、公众将密切关注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效益高低,迫切需要对已建成的铁路建设项目进行后评价,以便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未来铁路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水平。 本文在大量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所主持的铁道部两个后评价课题,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和多目标决策技术,明确界定了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概念,提出了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框架,重点研究了各后评价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奠定了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体系,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所建立的理论方法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创新点如下: 1.系统地构筑了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方法体系。指出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包括铁路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后评价、融资方案后评价、财务后评价、国民经济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社会后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和综合后评价八大内容。这些内容分别从某一角度反映了铁路项目的建设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益水平,为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 2.规范了铁路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后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Delphi法构筑了铁路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后评价12大指标体系及详细的评分准则,提出了铁路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后评价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主观赋权+逻辑框架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该方法在充分吸收专家评价知识、经验的同时,又对一些模糊、不确定的判断进行了定量化处理,并借助逻辑框架法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实际项目的建设过程后评价提供一个实用、方便的评价方法。 3.从中国铁路建设项目融资现状出发,比照发达国家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项目及中国其他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式的经验,首次提出铁路建设项目融资方案后评价的概念,深入分析了铁路建设项目融资方案后评价的内容,建立了铁路建设项目融资方案后评价因素集,提出了铁路建设项目融资方案后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某铁路建设项目融资方案后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铁路建设项目铁路建设基金征收和使用存在的问题、社会融资不足的问题以及运价机制僵化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铁路建设项目融资效率的五种对策。 4.将随机过程理论与铁路建设项目财务后评价和风险分析相结合,对铁路建设项目财务后评价理论与方法进行了一些创新研究,首次提出运用随机评价方法进行铁路建设项目财务效益后评价的思路。提出了基于运量波动的财务效益后评价的非平稳随机时间序列模型和随机灰色系统模型,基于综合运价率波动的财务效益后评价随机综合模型,基于客、货运价分别波动的财务效益后评价的正态模型和布朗模型,基于运营成本波动的财务效益后评价的随机线性回归模型,并根据不同模型应用的条件,分别应用于不同的铁路建设项目,获得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的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存在的基础数据预测不准、基准值确定滞后、投资体制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可采取的四种对策。 5.在分析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揭示了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后评价的基本原理,界定了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的范围,提出了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效益与费用计算的方法,特别是对目前铁路建设项目间接效益计算这一理论与实践的难点,首次提出消费者需求剩余分析法,比较好的解决了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后评价中效益的重复计算和理论依据缺乏科学性的问题,也大胆突破了现有的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方法,对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最后对铁路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存在的计算方法和影子价格与参数确定的问题,提出了四条建议。 6.明确了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指出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影响后评价、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美学环境影响后评价和环保管理水平及治理效果后评价,在此基础上,全面构筑了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4大类20个指标体系,研究了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方法,提出了不转化为货币化指标的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方法(一览表法、矩阵法、指数法)和转化为货币化指标的环境影响综合后评价方法(环境质量效用法、环境损失价值分析法)。最后,对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提出了控制与防治环境不利影响的基本措施和具体措施。 7.从明确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概念出发,指出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内容包括社会影响后评价、社会互适应性后评价和社会风险后评价,并分别构筑了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4大类20个评价指标体系,社会互适应性2大类6个评价指标体系,社会风险后评价7大类8个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的计算或定量方法,提出了铁路建设项目社会后评价的基线调查分析法、利益群体分析法、逻辑
陈跃[10]2011年在《跨境管道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跨境管道工程,作为油气供应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相比一般长输管道,跨境管道的风险管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为此,本文开展了其全寿命期各阶段上风险管理与决策的集成研究,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1、在深入分析跨境管道工程风险的特点基础上,将项目全寿命期集成风险管理理论引入跨境管道工程中,将其全寿命期划分为建设前期、建设期和运营期叁个阶段,构建完成了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模式;并且在该模式框架下,提出了跨境管道全寿命期内一整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应评价方法与应对措施,完成了对其不同阶段、不同性质与特点风险的全面辨识、评价与管理。2、针对跨境管道建设前期有关主体进行管道提案或方案优选的决策需要,从风险分析与管理的视角给出了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将TOPSIS模型引入进来,通过深入分析方案比选决策指标赋权的特殊意义,构建了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方案比选决策方法,应用于跨境管道建设前期方案比选决策中,案例研究显示了相比现行方法,该方法对方案优选具有更好的区分度与决策精度。3、构建了基于EPC模式的跨境管道建设期综合集成风险管理方法,包括一整套多元、动态的风险管理模块和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模糊层次分析-风险矩阵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相集成的风险评价方法、多层次综合集成风险管理流程,实现了对建设全过程风险的全面管理,提升了风险评价的可靠性,强化了定量风险评价对项目管理与决策的辅助作用。4、在跨境管道运营期风险管理研究中,基于可靠性理论对现行肯特风险评价模型的计算缺陷进行了改进,并给出了具体实施过程;针对目前在役管道安全(风险)评价普遍存在着的“重技术、轻人因”,“重硬因素、轻软实力”缺陷,构建了人-机-料-法-环综合集成的管道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常权-灰色关联评价的有关缺陷,引入变权理论,构建了基于变权和TOPSIS方法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实例研究表明相比现行方法,该模型的决策效果更为合理可靠;将其应用于前面构建的集成化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多层次安全评价,构建了变权-TOPSIS-GRA相集成的多层次安全评价方法,通过管道安全评价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可靠与实用;进一步,提出了基于SVM的管道运营多层次安全评价方法。5、构建了跨境管道全寿命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框架,并设计、开发了跨境管道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系统。本文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外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技术研究”(编号:2006BAB08B01)中第七专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矿产项目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左治兴. 中南大学. 2002
[2]. 基于柔性理论的大型工程投资决策研究[D]. 张婕. 河海大学. 2007
[3]. 智能型矿产项目投资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的研究[J]. 左治兴, 段丹青.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 矿产资源法律改革初步研究[D]. 魏铁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5]. 地热资源经济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 关锌. 中国地质大学. 2013
[6].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矿业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 黄生权. 中南大学. 2006
[7]. 西部资源导向型城市电网建设项目决策风险控制方法研究[D]. 买买提艾力·吾甫尔. 华北电力大学. 2015
[8]. 我国非能源类矿业海外拓展企业战略与风险控制研究[D]. 张世超. 中南大学. 2009
[9]. 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 张飞涟. 中南大学. 2004
[10]. 跨境管道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研究[D]. 陈跃. 天津大学. 2011
标签:矿业工程论文; 工业经济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地热能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 柔性管理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矿产资源法论文; 地热发电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能源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