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仡佬族民间俚语『这啵儿、那啵儿』论文

务川仡佬族民间俚语『这啵儿、那啵儿』

□廖天勇

“这啵儿、那啵儿”是务川仡佬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俚语,是务川的象征,更成了务川仡佬族人的标识。当你第一次走进乌江流域武陵山区这个大山深处的神秘地带时,你听到的当地居民对你说的第一句问候语就是:“你是哪啵儿哩?你到这啵儿来整哪样?”

“这啵儿、那啵儿”里的“儿”是附在“啵”上的独特的南方儿化韵现象,不改变原有词的词性。在现代汉语里,“这啵儿、那啵儿”相当于这里、那里,是一个指代地点和方位的指示代词。务川仡佬族居民不光喜欢把“啵儿”用在指代地点和方位上,有时也用在人名上,如“强啵儿”。这里指代地点和方位的“啵儿”与叫人名的“啵儿”两者都透露出了强烈的仡佬族古老文化信息。

“啵”是“部”——古代氏族部落的代称

务川历史悠久,是古代“思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地形较为复杂,属于乌江流域武陵山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山脉交错纵横,沟壑丛生,世代流传着“对面喊得见,走拢一两天”的顺口溜。务川是仡佬族的发祥地,民间流传着“蛮夷仡佬,开荒辟草”的民谣。《濮祖经》上载有“九天母石”一词,在务川的洪渡河边也能找出那个相应的地名,而今仡佬族每年祭祖的地方也是在“九天母石”。务川还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包括汉族在内,有16个民族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这里的居民大多都是依山而居,往往一个山堡或者一个山坳就居住着一姓或者一个氏族。由于这里的地貌奇特,交通不便,往往就是隔河相望的两族人也较少来往。长此以往慢慢形成了以族姓占山为王的各个原始部落。部落与部落之间交流很少会询问姓名,又由于大家较少交流,所以对他部落的地名也无法得知,所以就简单问你是哪一个“部落”的,后来也就慢慢简称为“部”,进而诞生了“这部、那部”的说法。另外,用在人名上的“强部儿”也应该是指那时比较强大的部落,那时都以强大的部落引以为傲,所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建立强大的部落,于是就为男孩取名“强部儿”。

◇仡佬九天母石

务川仡佬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也有儿化现象,时间一长,就把“部”儿化成了“部儿”,于是就产生了“这部儿,那部儿”的说法。

◇仡佬农家

“啵”是“濮”——仡佬族的先民称谓

“濮”是仡佬族的先民,最早出现在商朝。仡佬族在历史长河里经历了“濮”—“僚”—仡佬的漫长过程,直到隋唐时期才出现仡佬族这个称谓。而真正见诸史书的是南宋朱辅写的《溪蛮丛笑》。秦汉时期建立于贵州的古夜郎国的主要居民是仡佬族的先民僚人,而居住于贵州的僚人也有多支,因有“百濮”即有“百僚”的可能。沈平山《中国宗教神明》一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僚人在贵州已有若干个部落集团,而以夜郎为最强大。”夜郎灭亡后,僚人开始演变为“葛僚”“仡僚”“仡佬”等,其中一支僚人退居务川境内复建濮国。张明权在其《濮祖经与濮语仡佬族》一文中说:“夜郎灭亡后,务川地区的仡佬部落重新组建起后濮国,一直延续到南宋时期,政治中心九天母石也就建在了务川。”这说明仡佬族人退隐务川山区居住,依然在复辟濮国,由于“濮”本身就是“百濮”之源,所以来这里居住的仡佬人也是各支濮人的后裔。据《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也就是说夜郎分散后,濮人各自去找自己生活的地方。所以产生了“这濮、那濮”的说法,以此用来区分不同的濮人后裔。

◇仡佬族生活用具

另据《逸周书·王会》载:“卜人以丹砂。”孔晁注:“卜即濮。”卜就是萝卜的卜,于是读音就慢慢变得和萝卜的卜相同了,再后来同样把这个“卜”字儿化,就成了“这卜儿,那卜儿”。

“啵”是“堡”——古代村庄的名称

◇仡佬族打挂子舞

在这里,“这啵儿、那啵儿”的“啵”仅是一个辅助词,强调了“这”的指代性,并无他意。在读音上加强了“这”的响亮度,由于把“啵”儿化了,所以读音不但响亮,而且还清脆有弹性,有拟声的效果。

从2013年至2017年黑龙江省接待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持续增长,2014年旅游人数大幅度下降了63.36%,旅游收入下降了23.00%,旅游收入是旅游人数下降的三分之一,可以看出个人的消费能力在上升。2015年到2017年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逐年增长,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的增长率明显回升,这与黑龙江省大力推广冰雪产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近代本地作者大量使用“这啵儿、那啵儿”的书写,如务川仡佬族本土作家王明析在务川洪渡河仡佬族文化论坛上发表了《漫话务川方言》一文,其中谈到俚语“这啵儿、那啵儿”的时候,就是用“啵”来呈现的。

“啵”仅是一个辅助词并无他意

“堡”的另外两个读音在务川仡佬族地区依然存在。务川仡佬族地区还流传着另外一个俚语叫“点堡儿”,它对应的汉语意思就是地方,譬如说“你们这个点堡儿很好”,就是说你们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风景秀丽,是个好地方。其他使用情况如:坟堡儿、大树堡儿、学堂堡等。“堡”读pù也有存在,如“堡子湾”,指的就是过去下江口背盐中途投宿的地方,“堡”通“铺”。由于这两个读音与本文论述的内容关系不大,恕不赘述。

“这部儿、那部儿”这个民间俚语由来已久,但并没有详细的刊载和记录,本文也只能通过一些仡佬族本身的民族文化现象做多源的探究和分析,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仡佬大二牌

正如前文所述,务川仡佬族地区是一个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峡谷密布的多山地带,这里的仡佬族先民大都只能依山建房居住。务川的山脉不是一脉走向,而是多支山脉不同走向,所以这里的山脉走向错综复杂,到处都是水沟、峡谷。正是这些深沟、峡谷把山脉割裂成很多既独立又连接的山堡。这里的山堡和平原的丘陵有很大的不同,很多都是三面环水甚至四处绝壁,了解古播州国的驻地——海龙囤就会明白这里的各种山堡。柳木在《漫谈务川仡佬族的坚韧进取精神》一文中说:“有些仡佬族村寨建在崎岖险峻的山岩上,和岩脚的村寨联系就是靠在悬崖绝壁上凿的石窝步或者用藤木扎成的十一架‘天梯’。”可想而知这里的山堡是多么的险要。

堡是一个多音字,读音有:bǎo、pù、bǔ,这里“堡”读“bǔ”。在务川不需要另外给山堡建围墙,那些悬崖绝壁就是天然的保护屏障,所以这里的“堡”应该就是“bǔ”,以堡为单位的仡佬族村寨,都是各姓各族聚居,为了区分不同的村落,遂有“这堡、那堡”的说法。同样的道理把“堡”儿化,就变成了“这堡儿、那堡儿”。

结 语

务川是一个以仡佬族聚居的地方,它地处我国西南部的内陆地区,隐藏在乌江流域武陵山区深山地带。这里地势险恶、交通不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居民走村串寨都极不方便。也正因为有如此恶劣的地理条件,所以这里很少受到战争的侵扰,到如今这里依然是全国仡佬族文化保留得较为完好的地方。这里原始的民族语言极其丰富,而且很多民间俚语记录了这里的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生产生活状况。这些民间俚语就是饱含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定植后至第一穗果坐住之前,不浇水,蹲苗以促根子下扎,当第一穗果有核桃大时,结束蹲苗,开始灌水,每10~15天/次,并结合浇水冲施硝酸钾复合肥,每667平方米10千克。

The links are part of a plan to create an integrated[整合的,互相协调的]region that officials have dubbed[把……称作] the “Greater Bay Area.” The bridge will put Hong Kong, Macao and Zhuhai within an hour of each other.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啵儿、那啵儿”并不是务川独有的方言,它是整个武陵山区乌江流域共同的语言文化财富。

有“这啵儿、那啵儿”的地方就有仡佬族古老文化的踪迹。

基于病史、起病特点及病情进展速度,肝衰竭可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 (Acute liver failure,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 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 (Sub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 或 S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见表 3。

作者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标签:;  ;  ;  ;  ;  

务川仡佬族民间俚语『这啵儿、那啵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