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徐美娟

我国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徐美娟

上海致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0052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的数字化发展进程非常快,智能建筑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及其管理方面,新产品层出不穷,新建小区以及公共设施对于智能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智能建筑市场在当前的运用当中仍存有不少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智能建筑市场的发展,作者针对智能建筑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现存问题;对策

1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

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提供了技术基础。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者。

2我国智能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设计部门还不是很熟悉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在系统集成方面了解的更为薄弱。当前,我国智能建筑的重心主要放在了智能化系统方面,对建筑平台的关注较少。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的传统设计单位,人才的配备比较齐全,在智能化设计方面的成功率也高。有些业主相信国外的设计单位要比国内的好,但是由于一些国外设计单位不是智能方面的建筑专家,设计水平有时也并不比国内设计高,另外由于设计观念、文化背景和施工习惯的差异,经常导致拿到设计的图纸却无法实施。

2.2市场准入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设计单位经营管理方式不灵活,与先进的国外技术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国内的智能建筑的的设计市场大部分都是由国外的设计单位和集成商所承接,另外,选用的智能化配套产品大部分都是由国外进口的。因此,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对外国的依赖性比较强,受到国外的制约,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外的智能化产品标准不一,一些厂商也不愿意公开自己的通讯方式。另外,一些智能化设备没有达到国内消防和安保方面的要求,现在还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2.3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的匮乏

智能产品具有垄断性和不兼容性,我国建设一座智能大厦,经常是使用国外不同公司的产品,因为产品具有不兼容性,后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如果采用同一公司的产品,大厦的技术就具有了垄断性。因为不同公司之间的产品不能实现兼容,系统之间也难以连接,所以在系统中要全部使用同一个公司的产品,在后续的维修中也要采用其公司配件。如果这个公司出现倒闭或者撤离中国市场等情况,维修时就会出现求助无门的境地。国内市场虽有相似的生产厂商,但是产品的质量让人担忧。

2.4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的实施要让技术力量较为雄厚、智能化系统施工成功率较高的单位来承接。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施工队伍中经过正规训练,经验丰富的人员是非常少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安装质量不高。建筑智能化是新兴业务,对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都要求经常对现场工程督导人员进行培训。施工不到位或者管理不健全,会影响到施工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建设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很多设计单位、投资商和系统集成商没有真正理解智能建筑的真正内涵,进行片面宣传或夸大作用。一些投资商对已经建设好的或者正在建设的建筑中,提出了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智能化要求,盲目地进行建设,在设备或者集成方面只顾赶潮流,用最贵的、最新的,而不是从建筑的实际需求来考虑,结果导致一些设备或者设施不能发挥作用,等同虚设,浪费了大量的资金。

3加快智能建筑发展的相关对策分析

3.1提高对建筑智能化的认识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建筑智能化建设引入正确轨道。智能建筑的核心是3A,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通讯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智能化建筑就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此3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使大楼各项设施的运转机制达到高效、合理和节能。社会上所谓的4A、5A、6A、7A等宣传,实际上是误解。A越多并不等于智能化程度越高,相反,A越多只有说明系统的集成程度越低,也就是建筑设备无法统一集成到自动化系统BA上,内行人一看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投资商应尽早跳出这一误区,避免相互攀比或进行无谓的宣传。在现阶段,有必要举办各类建筑智能化的技术交流活动,推广和普及建筑智能化的知识和技术,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特别是投资商的认识水平,增强智能化意识,否则就无法建设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智能化建筑。

3.2要加强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工作

我国在智能建筑的理论方面研究的水平同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缺乏具有突出性的研究成果,这对我国的智能建筑的持续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要想加强我国对智能建筑相关的研究力度,建立各项奖励与研究基金,使建筑行业的智能建筑市场及其技术得到拓展。我国的相关技术研究人员在将国外技术引进的同时,还需对各企业与机构进行鼓励使其能够自主创新,深入的对智能建筑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保证技术可以顺利推广和应用。

3.3加强智能建筑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智能建筑的规范化管理是指对于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的行为进行法律的约束,对建筑行业来说,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关键所在,建筑的方便与舒适都需要在安全的保障这一前提下才能得以实现。在建筑行业当中,智能建筑的相关配套设施费用相当高,建筑的相关人员也极其复杂,安全问题要想得到保障,就要求智能建筑一定要遵循设计的规范,对于国家还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一定要以国际标准来严格要求。建筑商必须进行主动积极的审查,在审查合格通过以后再进行智能建筑的建设工作。同时,要严格、有效的对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进行监督,国家相关的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的审查、考核建设单位施工的技术水平,还要把智能建筑的设计以及施工划入质量监管的范围当中,在智能建筑完工以后,以相关质量标准为依据来进行工程的验收工作,对智能建筑的设计以及建设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监管作用。

3.4加速培训智能建筑的专门管理人才

智能建筑的科技含量很高,对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也非常高,若没有培训出智能建筑的专门管理人才,智能建筑一旦建成,将可能出现无人会使用、无人会维护的状况。实际上,智能系统BA、CA、OA的具体设计,包括其集成内容、范围、深度的确定,均与物业管理密切相关。因此,智能建筑的系统设计应有物业管理人员的介入,倘若物业管理人员对智能建筑一知半解,便无法向设计部门提出合理的设计要求。目前,全国各高等院校还没有专门的智能建筑专业,智能建筑专门管理人才的培训只能通过专门的培训。物业管理部门应采取各种培训手段,使物业管理人员尽快掌握智能建筑的基础知识,即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及机电设备的运行知识。此外,还应学会操作先进的设备,熟练掌握各类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等技术。

3.5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考虑

建筑是人类的影子,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以环保节能为前提的新型智能化建设正以世界发达国家城市为先驱在快速发展。而全球一流的城市建设专家则认为:21世纪世界规模最大的绿色智能化建筑市场在中国。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建筑能耗中的2/3~3/4是可以通过正确、理想的建筑措施节省下来的,如果以整体综合的方法来实现全方位的建筑节能,将对建筑物整体能耗的大幅度降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发展水平,可以将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科技进步体现出来,作为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正确对待智能建筑相关行业所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使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可以快速、稳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英鉴.智能建筑设计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探讨.住宅与房地产,2018.31.51+92.

[2]葛荻.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风,2014.04.157.

[3]杜金光.我国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39.

论文作者:徐美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我国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徐美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