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平调,散结除痞论文_徐凡叶

寒热平调,散结除痞论文_徐凡叶

——刘吉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体会

(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要】 慢性胃炎多属中医“痞证”范畴,多为正虚邪陷、升降失调、寒热互结、气失升降,属虚实夹杂、寒热并存之症,故治疗上当以寒热平调,散结除痞为主。本研究将我院刘吉祥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证体会进行总结。

【关键词】 慢性胃炎;中医;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347-01

我科(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刘吉祥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三十余年,研读中医经典,秉承前辈,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笔者在随老师行医过程中发现其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获得广大患者一致好评,现总结随其临证体会如下。

1.明确脏腑,明辨病机

刘吉祥教授认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胃炎多属中医“痞证”范畴[1,2]。脾胃居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或为病邪所阻,或为脾胃之虚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中焦痞塞不畅而发生胃痞,可见胃痞主要病变脏腑在于脾胃,同时除脾胃之外,中焦气机之调畅,尚赖肝气之调达,若肝气郁滞,最易克脾犯胃而致中焦气机不利,发生胃脘痞满,故“胃痞”病位在胃脘,病变脏腑关键在脾胃,以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为基本病机。

2.辨机立法,方从法出

刘吉祥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正虚邪陷、升降失调、寒热互结、气失升降,属虚实夹杂、寒热并存之症,故治疗上当以寒热平调,散结除痞为主。针对此法,老师擅长应用《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加减治疗。本方主要组成成份为:姜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炙甘草。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以上四药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寒热互结,又缘于中虚失运,升降失常,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与半夏配合,有升有降,以复胃脾升降之常,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是本方的配伍特点,使寒热得解,升降复常则痞满自愈。

3.随机辩证、随证加减

本病总体病机已明,治疗方药既定,但在具体临床应用过程中需随证加减,具体应用如下:

3.1 若同时兼有水热互结于中焦,症见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则用前方干姜减量同时加用生姜,本方中药用生姜健脾胃以散水饮,佐以半夏涤痰以消痞气;干姜温中以祛寒气;人参、甘草、大枣甘温扶虚,补中益气;黄芩、黄连苦寒而降,以治胃气上逆。

3.2 若同时兼有肝火犯胃,症见胁肋疼痛、嘈杂吐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则用前方加用辛热疏利之吴茱萸,取其下气之用,可助黄连和胃降逆;其性辛热,开郁力强,佐于大剂寒凉药中,非但不会助热,且力使肝气条大,郁结得开;又能制黄连之苦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吴茱萸与黄连相配辛开苦降,肝胃同治,肝火得清,胃气得降。

3.3 若胃肠积滞较重,以热为主,症见胃胀、腹胀、便秘、临厕努挣不下者,则加用制大黄、枳实、厚朴,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下降为顺,加用制大黄苦寒泄热、祛瘀通便、涤荡胃肠邪热消除致病之因,又有厚朴、枳实行气散结,以治痞满。

3.4 若中焦寒热并存同时兼有下焦肾阳虚弱。症见腰腿酸困、怕凉、尿急、尿频、失约明显者,则加用菟丝子、枸杞子、肉桂。

4.临证举例

4.1 王某,女,58岁,主因“反复进食后胃胀、呃逆,空腹时胃痛、烧心、背困20余年”主诉就诊,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20余年,平素喜进热食,伴疲乏、间断头昏、视物模糊不清症状,口干、口粘,大便2-3日一次,便溏,排便不利,小便正常,双下肢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测血压125/70mmHg,身高165cm,体重75kg。予黄芩12g,黄连9g,姜半夏10g,枳壳12,厚朴12g,石决明15g,吴茱萸3g,全瓜蒌12g,麦冬10g,赤白芍各12g,制大黄5g,车前子10g,砂仁5g。用药4剂后胃胀、呃逆、胃痛症状明显减轻,但进食后烧心症状仍较明显,疲乏症状仍明显,大便2日一次,排便不利,舌红少苔,脉弦细。遂减全瓜蒌,并将制大黄加量为10g,黄连加量为10g,同时加用炙甘草3g,生姜10g,蒲公英15g,浙贝母15g,生晒参10g。用药10剂后患者不适症状消失,继续服用2周。3月后随访,不适症状未再出现。

4.2 徐某,女,60岁,主因“胃痛、纳差30年,耳鸣5年”主诉就诊,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30年,平时有胃痛、口苦、口臭症状,同时伴有明显尿频、尿急,偶有失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脉弦紧。身高162cm,体重58kg。予姜半夏10g,黄连9g,吴茱萸3g,黄芩10g,干姜10g,生晒参10g,炙甘草3g,枸杞子10g,菟丝子15g,赤芍12g,白芍12g,桑寄生15g,麦冬10g,补骨脂10g,砂仁5g(后下)。用药7剂后,胃痛、纳差症状明显减轻,尿频、尿急症状明显减轻,自觉舌面火辣,咽部不利,舌淡红苔微黄。遂减补骨脂、干姜,同时加用炙五味子7g,蒲公英15g,浙贝母15g,同时将黄连加量为10g,继续服用2周后不适症状消失。3月后随访,不适症状未出现。

综上,将寒热平调,散结除痞的思想应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凤云,唐旭东,李振华,等.慢性胃炎痞证论治[J].中医杂志,2011,52(3):199-202.

[2]王凤云,唐旭东,李振华,等.慢性胃炎中痞证论治[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暨第七次学术研讨会.2011.

论文作者:徐凡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8

标签:;  ;  ;  ;  ;  ;  ;  ;  

寒热平调,散结除痞论文_徐凡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