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探索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展的负面因素,更好地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全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前,濉溪县委宣传部组织有关人员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感到总的情况是:农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有所提高,农民对科学文化知识有强烈的需求,多数农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也有较大程度的进展。
一、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
一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已摆上各级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县从上到下都成立了专门组织,出现一把手亲自抓,其他领导分头抓,各个部门配合抓,党政齐心协力抓工作的良好局面;都制订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等。
二是广大干群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县委、县政府利用党校,每年从十一月中旬开始,统一组织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及村两委班子分批进行集中轮训;乡镇、村分别利用乡镇业余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向广大群众进行邓小平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提高广大干群的理论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增加法律知识。
三是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县里组织有关人员,利用乡镇业余党校和农校,每年对10万人次以上的农民进行科技培训,通过几年来的培训,全县有3700余人获得了农技员以上的技术职称,有85%以上的青壮年农民掌握了一二门实用技术。各乡镇都配备了专职科技副乡镇长。
四是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已逐步形成。近几年,在地方党团、妇联、农委等组织的倡导下,各乡镇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协会”、“禁赌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健康向上的文明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及传统土葬得到得了遏制。
五是广播、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县各乡镇都有广播站,各村都有广播室,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文化事业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文艺团体常年活跃在农村,全县共有民间文艺团体20个,小型演出队20多个,戏班子50余个,电影队37个。各乡镇都建立了农民体育协会和体育中心,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常年开展。教育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群众的关心支持。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辍学率为0.3%,毕业率达100%,15岁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7%。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全县24个乡镇卫生院除任集镇正在积极筹建外都已建成了标准较高的门诊大楼、病房楼,添置了各种医疗技术设备,多数卫生院都有救护车。卫生技术队伍稳定,医疗技术逐年提高。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们从调查中发现,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如下问题:
1.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仍然存在。近几年,由于不少乡镇财政入不敷出,使部分领导在部署任务时偏重于经济建设,考核工作时偏重于经济指标,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出现“一手硬、一手软”。
2.文明卫生状况较差,与精神文明建设格格不入。由于受落后、守旧的传统思想影响,农民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改水改厕虽然有所进展,但还没有落实到位,一些地方家畜、家禽不圈养,粪便到处皆有,垃圾随处可见。有些农户虽室内净整佳,实外却脏乱差。
3.部分村民法制观念淡漠,无政府主义思潮膨胀。突出地表现在:一些群众只要服务,不要任务;只要民主,不要集中;只要索取,不要奉献;只要自由,不要纪律;只要权力,不尽义务。具体表现为:(一)在村委会选举时,部分干群不能按党性原则,依法实行民主选举,结果是各拉各的派,各选各的人;(二)小农意识严重。认为我种我的田,我完我的粮,谁也管不了,社会主义被个人主义代替,使得政令不通,法令不畅;(三)农民的法制观念逐渐淡漠。违纪违法、家族矛盾、宗派斗争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农村政局的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财务问题,导致较多上访事件。由于前几年个别村干为政不廉,办事不公,吃喝贪占,财务管理混乱,群众怨声载道;有的村多年不向群众公布帐目,群众持怀疑态度;还有的村财务虽然进行了清理,但对违纪者处理不到位。由于上述情况,群众不服,以讨个说法为由,聚众上访。
5.干部工作束手束脚,歪风邪气潜滋暗长。近几年,由于群众上访,给乡村工作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乡(镇)、村干部工作时谨小慎微;同时,一些新闻媒体对乡、村干部违纪、违法惩处报道的较多,而对群众不遵守法律、法规、条例,抗粮、抗税的处理报道甚少,无形中助长了个别农民的违法行为,不利于农村工作的开展,出现了正不压邪的现象。
三、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搞好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干部认识。各乡镇要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贯穿于农村工作的始终,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具体操作中,真正做到两个文明建设目标同向,规划同步,任务并重,措施并举。
2.实施“三大工程”,促进社会文明。一是各乡镇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集镇上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整顿交通秩序,美化街道环境,提高集镇公民的文明素质,实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二是要发挥文明集镇的辐射功能,加强和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项基本设施建设,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三是要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中的主导作用,在农村中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要制定计划,建立机制,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以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3.加强综合治理,规范干群行为。一是要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要加大对村痞村霸的打击力度,严防不法分子把持村务,二是要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农民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三是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要加大查处力度。对破坏农业生产、无理取闹聚众上访等不法行为要一查到底,处理到位。
4.强化理论教育,提高干群素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澳门回归祖国的喜庆之年,各乡镇要以此为契机,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对农村党员干部突出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党性教育和以“三观”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农民群众突出开展以“三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伦理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突出开展以“光辉的五十年”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用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广大农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意识。
5.“三下乡”活动要在“建”字上下功夫,在“常”字上做文章。各有关部门在组织送的同时,要帮助农村搞好基础建设。文化部门要帮助农村搞好文化馆站和业余文艺团体、电影放映队建设,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部门要帮助农民加强科技示范区建设,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卫生部门在帮助农村建立初级卫生保健网的同时,要搞好卫生防疫等宣传工作,以培养农民的讲卫生习惯。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常下乡工作机制,在抓好农村骨干人才培训和阵地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在农村建起一支不走的“三下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