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论文_王雯雯1,陈臣2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论文_王雯雯1,陈臣2

1沈阳夏岩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2沈阳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同时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共存,最终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环境。生态园林对植物的需求较高,对植物使用和配置的方式也存在很高要求,针对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和具体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具有较为突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一、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1.1因地制宜,即充分了解这个区域的自然条件与各种植物的属性(光照强度、开花期、气候特征等),不同环境种植不同植物。对于植物配置这一环节不单单是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植物,其中还包括植物的育种、施肥、灌溉、美化等过程,进而选用植物的各个方面融入该环境。

1.2建设节约型园林。在景观配置中要尽可能简约化、自然化。城市绿化的自然与节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做到摒弃奢华,以绿为主,才能回归自然和质朴。城市绿化在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自身也需要财力投入和资源消耗。只有树立了自然、庄重、简朴、节约的城市绿化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和资源,形成资金资源投入和良好环境产出之间比值的最优化,才能体现城市绿化回归自然和实现节约。

1.3植物同周围环境的协调搭配。在水景植物的配置中,在符合水质环境的前提下,应该选用色彩鲜艳、能够净化水质的灌木,在种植与修剪过程中,应注意其形态与周围环境相匹配,进而展现其优美的姿态。种植路旁的植物时应该注意道路视野的开阔,每株植物的行距不应太小,并且不应将路旁植物种类设计得过于单一,应将两种到三种乔木按规律种植,根据乔木高度的不同设计出层次感。

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空气质量逐渐下降,个别破坏、污染严重的城市已经深受雾霾等环境问题的侵害。鉴于此,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首先要遵循生态原则。例如,针对草皮的种植,应注意草本植物种类的选择,以保证植物适应当地环境,达到美化、绿化目的;应注意草皮形状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外观魅力,另一方面要考虑雨水收集功能,如采用中间低、两边高的设计,雨水会流向地势低的地方,进而滞留、收集雨水,这将使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2、美观效果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是美观原则,这也是生态园林之所以被称为“园林”的核心因素。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发挥不同植物的特点,综合提升观赏效果。如南方地区的生态园林景观,强调在精雕细琢中感受意蕴之美,植物配置强调精细化,以不同色彩、大小的植物构成一处景观,包括小片竹林和灌木、草皮组成的园林边角景观,以及色彩多变形式下的核心景观等,均以提升美学上的观赏价值为直接追求。

3、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只有构建多样、完善的植物群落系统,才能促使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取长补短、共同繁荣,真正发挥不同植物之间和谐共生、和平共处的优势,进而达到良好的生态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保证了生物的多样性,才能促使生态园林内部形成和谐、完善的生物链,最大化发挥生态景观和自然植物的调节功能。例如,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应在本土植物的基础上附加多种野生生态植物,从而形成具有地带性的多元植被体系,营造出多样化的园林环境。

4、创新原则

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应该在继承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相应元素的衍生进行创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例如,在沿海城市进行相关的生态园林设计,必不可少的是大海、沙滩等元素,设计人员以此进行构思上的延伸,将二者相融合,进而在城市中设计出波浪形沙滩小路,使其成为一个标志性地点。另外,设计人员进行相应设计时,应对文化、民俗等方面更加重视,在选材上也应该尽量选用符合整体风格的生态环保材料。

三、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策略

1、核心景观设计配置

对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方法进行分析,首先应强调核心景观的设计,可就色彩配置、位置配置、大小配置进行详述。一般生态园林均以绿色植物为主,如果在核心景观的设计上依然强调绿色的应用,可能产生美学上的单调感,因此一般以有规律的颜色搭配展现丰富的色彩内涵,提升装饰效果和吸引力。如我国南方水网发达的地区,园林建设时必然会使用凉亭和石桥,目的就是提升景观丰富性,就植物配置而言,可利用开花植物进行规律性的错落配置,一方面提升色彩丰富性,另一方面提升位置配置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因核心景观更注重外观观感,还应仔细斟酌不同植物的比例搭配,如果景观区域面积较大,可应用高大木本植物作为背景,分层次配置乔木和草本植物,地皮则直接应用草皮。如果景观空间较小,可弃用高大木本植物,以绿色草皮为主要背景色,搭配开花植物进行点缀。

2、广场植物配置

广场植物配置必须保持连续性、协调性,只有拥有了这两种特性,才能体现出植物配置的丰富性和个性。要完成对这些景观的艺术化处理,不单单要在色彩上、空间上给人以美的感受,还要从时间上让人们感受到美,比如,在季节交替时让人们感受到色彩变化的美。除了美观性,更要注重群落结构合理,提升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避免植物遭到病虫害侵蚀。

3、植物与花卉配合

众所周知,花卉植物是根据不同季节来开放的,如果花卉种类过多则无法体现植物特点,也会丧失主体性和观赏性。为了彰显花卉特色,必须加强花卉与植物景观的搭配,形成一定的层次性。考虑到植物的生命周期比较长,其自身也有一定观赏性,在进行植被配置时必须充分考虑植物颜色、种类、大小等,从而有效提升配置效果。例如,可将花草与树木搭配,高植被与小植物搭配,保证空间层次鲜明,各种植物有效组合、合理配置,从而全面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还需要考虑植物景观设计的人文内涵要求,加强植物景观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搭配,使得植物景观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审美标准相吻合,避免盲目造景。例如,可以对山水草木、亭台楼阁等进行科学布置,让人们能在休憩中陶冶情操、欣赏美景。再比如,通过自然式配置方式进行河湖溪涧植物造景,通过列植、孤植布置植物群落,能够有效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4、周边景观设计配置

假定园林核心景观为人文景观,应在周边景观中增加自然元素。如园林入门处的两侧,可设计为幽深的小径,引导游人前往核心景观处,实现生态、观感方面的补充。大型生态园林中,核心景观数目较多,不必再强调周边景观的精细化设计,以免产生喧宾夺主、眼花缭乱的感觉。可采取我国园林的对称设计原则,利用树木、乔木等常见植物进行周边景观充实,使其生态价值得到保证,烘托核心景观即可。较为典型的是我国北方各地的皇家园林,大多采用类似设计。

结束语

在生态园林景观中,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不单单能提高整个景观的观赏性,还对之后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起到促进作用。植物的配置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设计人员慢慢摸索,参考当地的各种自然及人文因素,若最终出现的设计效果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便是科学合理的。综上所述,我国的园林设计要本着简约、节能的理念,在整体园林设计中运用科学的方式,合理配置,以最终实现园林功能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董海霞.景观植物配置在园林绿色生态中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7(5):131,133.

[2]程伟斌.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分析与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6(10):213-214,218.

[3]朱朝.乡土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3):1599-1600,1603.

论文作者:王雯雯1,陈臣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0

标签:;  ;  ;  ;  ;  ;  ;  ;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探讨论文_王雯雯1,陈臣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