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的基础性科目,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德育教育的主要平台。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核心素养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品质和关键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从法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方面分别探析,通过创新多样教学方式,组织多种教学方法,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的各个方面,最终将思想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建设统一起来。
一、创设多样教学情境,构建活动型课堂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主宰者”的角色,学生在课堂中只是扮演一个听众和看客的角色,教师对学生实施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极少,学生质疑、思考、探究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创设多样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空间。
例如,在教学《创新驱动发展》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为了让学生感受创新源于生活,无处不在,可以在教学中呈现社会新闻材料,某地学校开展了青少年科技比赛,一个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环保扫把,简易下水道疏通器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创新项目来自哪里?通过让学生结合自我生活经历探究创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由此导入新课学习。又如,在学习《坚持改革开放》一课时,我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新闻事件,让学生在课下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变化,从社会生活到经济发展开展探究,也可以从小处着手,从自家的吃穿住行变迁感受人们生活富有的原因,在深入探究讨论过程中促使学生理性精神发展。
二、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构建实践型课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关心政治、参与政治,有一定公民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可以模拟真实的道德与法治场景,分组在社会生活中展开调查研究,并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建设美丽中国》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我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分小组探究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及具体的防治措施,学生对身边的一些不合理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采访和调查,针对当前本地大气污染情况从不同方面设计了防治措施,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同时,我还通过带领学生组建环保小分队,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提出的一系列防治污染措施实施到位,共同创建环保专题报纸在各个社区宣传,在具体实践中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活动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公共参与的重大意义。
三、借助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构建趣味型课堂
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给教育教学展现了更大的魅力。信息技术能够融合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对学生形成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另外,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可以呈现更多的教学资源,随时为学生查找所需要的信息,使教师教学更加方便快捷,更重要地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来,促使学习效率提升。
例如,在学习《走向和平与发展》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邓小平于1975年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他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中国现在不搞霸权主义,将来也不会搞霸权主义。接着,我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邓小平说和平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主题,那么是否意味着当今社会不再会有冲突和战争了?随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美军轰炸伊拉克的视频,让学生辩证地分析和平与冲突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认识到这一主题的内涵。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新课题,对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不断思考,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66-68.
[2]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104-106.
论文作者:梁培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核心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