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儿童天性 倡导快乐作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性论文,儿童论文,快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只是理解字、词、句、段和篇章结构以及中心思想,还要从课文中学到写作方法。再就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儿童文学修养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的水平。
我是一个从事儿童创作的人,所以我的讲话多从自己的写作体会切入。下面我来谈谈小学生的作文教学问题,谨供老师们参考。
一、快乐——趣味——个性
我们古人提倡写作“文以载道”,但具体到孩子来说,他们的写作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或者说是一种“游戏精神”的体现,因为他们更凭直觉看待世界。他们把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就高兴了。所以,与其说让他们学习写作,不如说是教他们用写作感受快乐,就像他们画画、唱歌一样,都是快乐的游戏。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多,阅历的丰富,他们的习作内容会更加深刻,更加显示思想。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渗透游戏精神的写作是很重要的。新课标说:“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少布置命题作文。”从某一个方面看,这都是“寻找快乐作文”应当把握的原则。一、二年级的“写话”,首先是“对写话有兴趣”,当然更应当是“快乐作文”。到了三、四年级,新课标规定“乐于书面表达”,“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出来以后还愿意“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到了五、六年级,又强调“懂得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写”。“为自我表达”,就是表现儿童的天性。所以无论是低年级的“对写话有兴趣”,中年级的“乐于书面表达”,“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还是高年级的“为自我表达”,都贯穿着一个“兴趣”、“快乐”原则。让儿童以作文为快乐的事,像做游戏一样,这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
举例:
小手电,
拿手上,
我把开关打开了,
哈,射出一个小太阳!
(两岁零三个月)
这个小娃娃之所以能“写”出这首诗,必须具备这样一些条件:第一,他平时玩手电一定玩得很开心,他要表达这种愉快的情绪。第二,他平时听到、也朗诵过一些儿歌和诗,这些儿歌和诗让他体验到了听觉的快乐。第三,他找到了一个简单的表现方法——把手电筒照出的光比喻成“射出一个小太阳”,这是“为自我表达”的快乐。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条件,例如家长、幼儿园老师的鼓励,环境影响以及对于押韵和节奏的感觉,等等。
二、孩子故事多,天天学写作
我希望老师们加强儿童文学修养,用心灵拥抱孩子。老师们的教学工作,需要补上儿童文学这一课。这不单单是知识结构的问题,还是修养的问题。
1.职业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现儿童,这是我们每天的工作。发现儿童,也是我们自身的成长。我们应当常常扪心自问:我们离儿童有多远?我们还保留多少童心?对于身边的学生,我们理解吗?
与孩子产生共鸣,情感上贴近学生。尊重儿童,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理解世界的方法,有独立的思考能力。
举例:
《种照片》
奶奶说
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
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种下
不知什么时候
就能长出
我日思夜想的妈妈
三、平时多引导,作文有材料
作文不是到了课堂上才去想怎么写,作文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生活积累,是一种审美趣味。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孩子们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很多,关键是教师是不是留心了,及时引导了。当然,这需要教师首先勤于观察,敏于思考,长于表达。老师们应当喜欢儿童文学,尝试着从事儿童文学写作。写作实践可以帮助你做到“平时多引导,作文有材料”,因为你懂得了童心童趣,懂得了把素材变成习作的规律。
亲近儿童会获得和儿童一样的审美愉悦,因为儿童的幻想是美丽的。如:
《一个小姑娘和两块石头》
自从那天她和我一起捡石头以后,她也开始喜欢上石头了。
(当然,她还不懂得欣赏石头的美。)
她常常把捡回来的石头,悄悄地藏在家门外。
(她不敢带回家,让爸爸知道了,会训斥她。)
每逢见了我,她就悄悄问我:“我捡了块石头,您要吗?”
我知道她捡的石头谈不上美,也不会有什么收藏价值。但是,我不好扫了她的兴致,拂了她的好意,只好说:“要。”
她兴高采烈地跑回去,取了石头来。
这是一块平平常常、皱皱巴巴的石头。这也难怪,她还是一个缺少审美眼光的小姑娘啊!
我把她送给我的石头,郑重地摆在窗台上。她很高兴。
这一天,她又来找我。这一次,她的小手心里托着一块枣儿大小的石头。她告诉我:这块小石头,像一只小鸽子,那圆圆的小洞,像它的眼睛。
说完,她就走到窗台边,把小石头放在那块平平常常、皱皱巴巴的石头上。
顿时,我发现,一只鸽子落在岩石上。
儿童是喜欢探究的,如:
《花大姐》(汪曾祺)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摺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瓢虫是做得最精致的昆虫。
“做”的?谁做的?
上帝。
上帝?
上帝做了一些小玩意儿,给他的小外孙女儿玩。
上帝的外孙女儿?
对。上帝说:“给你!好看吗?”
“好看!”
上帝的外孙女儿?
对!
瓢虫是昆虫里面最漂亮的。
北京人叫瓢虫为“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黑色的小圆点。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黑色,叫做“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瓢虫就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吃蚜虫的,是益虫;一类是吃马铃薯的嫩叶的,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四、重视阅读教育,激发写作兴趣
学习写作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好作品。但儿童的阅读大多是从趣味出发的。纯正的审美趣味很难自发地产生,它需要引导,需要阅读教育。
提倡阅读教育,目的是:
1.开阔阅读眼界,学会鉴别。目前,学生的阅读是自发的、从众的、时尚的——一言以蔽之,还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的状态,因而也是缺乏鉴别力的阅读。“倘不小心,被他诱过去,那就坠入陷阱。” (鲁迅)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通过想象把文字变成形象,学会玩味文学(如:语言的美、细节的美、情调的美),学会观察,从而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掌握写作方法。
3.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把握时代精神,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别林斯基说过:“书籍是时代的生命。所有的人都需要书籍……孩子也如此。”
赏析《花大姐》。
这是一篇充满童心、爱心和好奇心的散文。
汪曾棋先生(1920-1997)很喜欢写昆虫。他笔下的昆虫活灵活现。他一写昆虫,就变得像个孩子。读他写昆虫的这些散文,深深感动我们的是他的童心。
玩昆虫有乐趣。这乐趣首先表现在和昆虫有一种亲近感上。“花大姐”是“上帝”做的“小玩意儿”,是“专门给他的小外孙女儿玩”的。这是玩昆虫玩出来的幻想。它像一篇童话。幻想是强烈的感情激发出来的。因为“花大姐”太美了,“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黑色的小圆点”。不仅长得美,还可爱,这是因为“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七星瓢虫是“吃蚜虫的,是益虫”。那么“十四星瓢虫”呢?“是吃马铃薯的嫩叶的,是害虫”。
作者不仅对瓢虫的外貌观察细致,能抓住特点,还顺便向我们介绍了关于瓢虫的知识。这知识的介绍很自然、很从容,描绘瓢虫“圆点是有定数的”,随后笔锋一转,就带出了知识。这知识的介绍,不干巴,很有趣,让人过目不忘。
结尾更有趣,作者面对“害虫”,忽然发问:“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这一问,问得巧妙,问得有趣。在成年人看来,问得出人意外,但是,在孩子看来,是天真的愿望,问得顺理成章。没有童心的人,是问不出这样的问题的。
作者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新鲜感,所以对一只小小的虫子也能发现许多“秘密”,还能引发出许多探究的问题,也启发了读者的想象。
如果你能大声朗诵这篇散文,你会感受到语言的简洁利落。作者多用短句和问答来表现孩子的思维和语言特点。
或问:你写这些昆虫意义何在?答曰:“我只是希望现在的孩子也能玩玩这些昆虫,对自然发生兴趣。现在的孩子大都只在电子玩具包围中,未必是好事。”(汪曾祺:《夏天的昆虫》)作者这几句话,不但让我们了解了他的创作意图,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爱心。
又如《金色的草地》:([俄]普里什文)
我家门前有一片草地,当许许多多的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黄色的了。大家都说:“金色的草地太美了!”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我回家时,整个草地又变成金色的了。我开始注意观察,发现傍晚时草地又变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哦,原来是这样的: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一样,可以张开、合拢。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成了绿色。清晨,大阳升起来了,我看到蒲公英慢慢地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也就变成金色的了。
从那时起,蒲公英就成了我的好朋友。它和我一起睡觉,也和我一起起床。
普里什文最早介绍到中国的作品之一就是这篇《金色的草地》。它最能代表普里什文的艺术风格,从平凡的大自然中,发现最有趣的景物,并揭示它的秘密。
作者还用最贴近儿童、最有趣的语言,把这一自然现象描绘了出来,你看,他的比喻多么巧妙:“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一样,可以张开、合拢。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成了绿色。”
作者不但写了蒲公英“清晨”和“傍晚”的变化,还进一步写了这一自然现象和人类,特别是和孩子的相似之处:“从那时起,蒲公英就成了我的好朋友。它和我一起睡觉,也和我一起起床。”
高尔基在《致普里什文》一文中写道:“您的知识世界是惊人的丰富和宽阔。”“在您的作品中,我没有看到拜倒于大自然的人物。在我看来,您所写的不是自然,而是比自然更大的东西——是大地,是我们伟大的母亲……”
这样的文章,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学会观察,可以把平凡的事物变得伟大。
总之,作文教学,绝不仅仅是怎样开头结尾,布局谋篇的问题,它是尊重儿童的人格,发现儿童的天性,赏识儿童审美的一种综合教育。
作文教学就是和孩子们交流感情,贴近他们的生活,拥抱他们的心灵世界。和孩子们在一起,是快乐的,就像走进了一个没有年龄的国度。最后,我以一首小诗表达我的这种心情:
睁开眼睛看自己,
已进入老年;
闭上眼睛看自己,
还是个孩子。
从孩子变成老人,
就在倏忽之间,
从老人变成孩子,
却是心灵永远的体验。
在感觉中想象,
在想象中感觉,
孩子——老人——孩子,
人生的两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