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论文_翟颖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论文_翟颖

山东省淄博市万杰肿瘤医院内科 山东淄博 255213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收并实施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3例,按不同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n=43)与参照组(n=40)。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及血压、血糖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两组比较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及血压、血糖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其能够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同时控制血压及血糖指标,维持患者机体健康,因此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生活质量;血压;血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以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均为慢性疾病,现阶段无完全根治方法,需终身服药对血压及血糖指标进行控制,以有效规避脑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疾病,提升患者患重病期间生活质量[1]。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配合相应安全、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保障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收并实施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3例,按不同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n=43)与参照组(n=40)。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1.50±10.50)岁,高血压病程1-32年,平均病程(16.50±15.50)年,糖尿病病程2-29年,平均病程(15.50±13.50)年;参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1.12±10.88)岁,高血压病程2-33年,平均病程(16.46±15.54)年,糖尿病病程2-34年,平均病程(15.79±13.21)年;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纳入统计学中分型显示并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临床比较。

1.2方法

参照组优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方式如下:用药指导。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服药,不可自行更换药品,改变药品用量。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让患者充分了解药品名称、剂量与用法等。部分降压药物在服用后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用药后,若需更换体位应当动作缓慢。部分使用胰岛素注射方式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应注意实时更换注射位置[2]。此外,糖尿病患者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应在情话用药指导,嘱咐其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及时进食或补充糖分。(2)饮食护理。饮食控制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最基础的疾病控制措施,予以有效的饮食指导,保障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可改变饮食习惯及传统生活方式,进一步确保其摄入饮食处于营养平衡状态,且只有从根本上对饮食进行控制,才能促进患者病情好转,并处于稳定状态。(3)心理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均属于终身性疾病,其具有并发症较多、病程时间长等特征,大部分患者均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常出现焦躁不安、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与排解,使其直面内心、正视疾病,积极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等着保持最佳状态,进一步保障治疗效果。(4)自我监测。护理人员可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血压及血糖检测方式进行指导,充分了解其正常指标大小,便于后续患者对自身血糖及血压指标进行管理与调整,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及血压、血糖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应用GQOLI-74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其中含括社会功能、业余娱乐、躯体功能、工作学习等,满分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血压主要测量患者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血糖测量患者空腹血糖(FBG)与饭后血糖(2hP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观察组(n=43),社会功能(82.47±6.87)、业余娱乐(86.81±6.73)、躯体功能(81.07±6.54)、工作学习(84.73±6.94);参照组(n=40),社会功能(71.55±8.31)、业余娱乐(69.34±8.64)、躯体功能(62.51±8.33)、工作学习(66.73±8.24);(t=6.543,P=0.000;t=10.316,P=0.000;t=11.332,P=0.000;t=10.791,P=0.000)经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血压及血糖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n=43),DBP(74.38±4.65)mmHg、SBP(123.58±11.35)mmHg,FBG(5.02±0.31)mmol/L、2hPG(5.32±0.58)mmol/L;参照组(n=40),DBP(89.31±2.06)mmHg、SBP(138.42±15.31)mmHg,FBG(6.49±0.57)mmol/L、2hPG(8.02±1.13)mmol/L;(t=18.668,P=0.000;t=5.078,P=0.000;t=14.734,P=0.000;t=13.835,P=0.000)经两组比较显示观察组血压及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作为临床中病发率较高的终身性疾病,与患者情绪、状态等因素存在重要关联。临床相关资料显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几率为15%左右[3]。该疾病存在诱发患者微血管及大血管出现病理性病变的风险,因此治疗该疾病应可对患者血压及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其血压及血糖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进一步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血压及血糖指标控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其一般与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对饮食进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关联。对患者饮食进行控制,可保障其摄入食物多样化及营养均衡,同时增加低脂、低糖、蛋白质等食物的摄入量可对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改善[4]。此外,护理人员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同时减少其可能在生活中出现的应激反应,保障患者在生活中保持平稳的情绪,与积极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生活习惯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显示,护理过程中患者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有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言更具优势,且最终数据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并将其血糖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后续并发症发生几率,因此,可将此种护理方式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阴娣.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29):119-120.

[2].李英辉.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2):228-229.

[3].陈琦. 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14):103-104.

[4].包晓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医药前沿, 2017, 7(6):271-272.

[5].郑丽.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3):149-150.

论文作者:翟颖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论文_翟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