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论文_梁亚男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论文_梁亚男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文化背景、人文环境以及自然地理等因素都对其造成一定影响,需要规划单位充分考虑生态因素,有效调整自身与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从而更好的将生态规划应用到风景园林建设中。以此,有效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生态规划;应用

一、生态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地方性原则

我国辽阔的疆土和气候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地域性居住区环境的差异性,地域性设计风格与已有的形式、内容、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不同地区的园林景观应遵循当地的风俗和内在特质,在园林景观的生态规划中,融合并应用文化渊源和传统积淀与新文化。然而,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趋于同一种形式或者类型,丧失了当地的特色。因此,在实地设计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当地的人文特色,因地制宜地设计。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改进和设计,保护地方文化的同时,发展文化特色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种植相应的植物,起到协调统一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影响当地文化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的同时,提升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2、整体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理念的整体性指的是园林景观的外形和内涵之间的关系。在设计前,应分析园林景观周围的环境,整体设计原则不应仅仅局限于用地红线之内,而应与园林景观周围的环境相联系,与城市整体形成有机的统一。就园林景观内部而言,景观与建筑也应遵循整体设计原则,在景观和建筑上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理念的整体性原则。

3、人文主义原则

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现代生活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不仅需要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融入传统文化的因素,还需要设计师从使用者自身出发,通过设计在该园林景观中体现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社区风俗、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等要素。现代的园林景观也应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人性化原则设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政策的好与坏,关键看群众的苦与笑”。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面表现的是国家方针大策的制定是否符合百姓的需要,只有制定出百姓切实需要的政策才是好的政策;后者表现的则是园林景观是否符合居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居民生活得是否舒服,是否开心快乐健康幸福,只有建造出使居民满意的园林景观才是符合居民需求的优秀的园林景观。虽然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但究其服务的对象都是人民,因此,二者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都是以人为本,从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人文主义情怀,强调平均和共享。

二、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分析

1、保护现有生态系统

规划风景园林时,规划部门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是任何人工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所以,园林规划人员需要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系统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尽可能使人工雕琢的痕迹减少,从而提升园林意境。如果对生态系统进行刻意改变,可能会起到相反效果。规划单位只有在保护和完善现有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才可以设计出最自然的风景园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注重植物合理搭配

选择植物时,不但要对地方性植物优先选择,而且对生态规划理论进行合理运用,对不同植物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适应能力和对水分、阳光、温度等方面的需求,合理选择搭配植物,防止植物恶性竞争存在于风景园林中,构建复合型生物群落结构使其保持种群稳定、系统健全和结构合理。与此同时,还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提高。现如今,很多风景园林工程在选择植物时往往栽种单一的植物,给后期的植物管理提供便利,这能够使园林的养护和管理成本有效降低,但如果这种单一的植物出现大面积病害,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除了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以外,还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利用多样性的植物减少大面积病害出现,使园林的生态效益大幅提升。

3、兼顾季节特性变更

植被在季节交替过程中凸显出各自的色调,色调的变更展现着美感。借助这样的交替特性对植物进行配置,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观赏效果。随着季节的更替,园林规划单位还需要重视被附带的叶子、鲜花及果实的不同色泽。北方与南方相比,春秋季偏短,在预设园林景物中融入这种变更,将和谐的色泽呈现在季节更替下。针对降水量少和过于干旱的城区,需要添加常绿植被,使其彰显绿色生机和活力。

4、重视土壤与水的设计

在植物生长中,土壤作为关键因素,为职工提供养分和水分,需要对土壤的设计加强关注。一般情况下,在园林规划时需要全面分析土壤的成分和特性,及时置换和处理污染土壤,确保植物的生长需求在土壤中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在设计风景园林时,需要加强对用水的处理,一般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污水处理以及地表水收集等方面。对于污水可以通过湿地中的大型植物及其基质进行有效净化,不仅能够扩大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而且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

5、突出园林生态功能

在园林景观中,很多新功能可以加入到原有的功能中,不仅实现低碳环保的价值,而且使其充分发挥多用功效,这是风景园林建筑活动本身以及非生物性的园林建设过程和园林应用带来的生态影响,更是对生态理念的践行方式。比如在园林中可以利用环保型材料设计雕塑座椅,从而减少座椅摆放数量,不但能给人们提供休息的区域,而且更好地实现美化的目的,减少空间占用率。在园林道路规划时,可以设计立体景观,立面以道路旁边的绿植为背景,平面以路面为背景,使道路附近的独立小景布置大量减少,便于植被的后期养护和维修,减少人工投入。规划单位可以利用建筑废料做成园林的风景墙,使其不仅能够满足低碳的要求,同时能够实现环境保护,减少园林设施投入。这些低碳环保功能在实现生态价值的同时,也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多个物种共同成长等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在建设低碳环保园林时需要突出园林生态功能的价值。

6、结合实用性与艺术性

风景园林规划中,如何应用生态规划至关重要。在具体规划应用中,首先应对美学价值加以重视,同时还应重视人文空间内城市绿地的设置,努力构筑舒适、合理的园林生态环境。在规划中需注重园林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做到两者有机结合,在满足景观空间需求的同时,还能充分体现绿色景观空间的功能性,成为陶冶情操、欣赏的空间,将其多功能景观场所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如在绿化带等位置,为达到有效隔离、保护及分界的功效,可选择丛植,以此合理分割景观区域,也可通过植物群体性栽植的方式,利用艺术性的设计将大量种类各异的植物联结到一起,以此构成一道优美的生态绿化线,充分体现出其生态性能。

结束语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有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全球的生态环境才可能越来越和谐,才可能变得越来越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于风景园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其观赏作用和艺术作用,而是更多地注重于生态的作用,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风景园林建设要贯彻落实好生态规划理念,运用好相应的原则,才可以使我国的风景园林观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陈程,陈定和,刘君宜,王燕,丁英萍,刘梦霖.生态园林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21)

[2]刘春艳.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16)

论文作者:梁亚男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规划的应用及分析论文_梁亚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