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问题求解方法——尝试 探索 发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箱论文,发现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黑箱又称黑系统,是指内部要素和结构尚不清楚的系统(真正的黑系统求解非常困难,高考中碰到的实际上是已经提示了部分内部信息的灰系统,但习惯上仍把它称为黑箱).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系统的内部和结构我们无法了解,或者不便于直接了解,这样的系统就称为黑箱.黑箱研究方法的根据是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索黑箱系统的外在功能来推测或模拟其内部结构,进而认识其结构.
高考中黑箱问题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是:(1)通过问题的条件提供的输入、输出信息研究黑箱;(2)确定几个可供选择的黑箱模型(可能解);(3)进一步验证这些可能解是否满足所有的已知条件.
一、含有二极管的黑箱问题
对于普通电阻,不必考虑哪一端接多用电表的红表笔(电流从待测元件流入红表笔),哪一端接黑表笔(电流从黑表笔流入待测元件),测得阻值相同,而对于具有单向导电性的二极管,情况就不再是这样.由于二极管具有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特性,所以当黑表笔接二极管正极,红表笔接二极管负极时,处于正向导通状
例1 将一只电阻和一只二极管串联起来,放入盒中,外面留下三个接线柱A,B、C,使用欧姆表测量结果如下:
(1)红表笔接C、黑表笔接B时,电阻很大;红表笔接B、黑表笔接C时,电阻很小;
(2)红表笔接A、黑表笔接C时的电阻,与红表笔接C、黑表笔接A时电阻相同;
(3)红表笔接A、黑表笔接B时,电阻很大;红表笔接B、黑表笔接A时,电阻接近AC间电阻.
试画出盒内的一种接法.
极管的正向接线端为C,于是图1是一种可能情况.
评注:尝试与探索是求解这类试题的主要法宝,见缝插针才容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二、纯电阻元件的黑箱问题
例2 盒外有四个接线柱A、B、C、D,有四个阻值都为6Ω的电阻在盒内与接线柱连接,今测得R[,AB]=6Ω,R[,AC]=R[,AD]=10Ω,R[,BC]=R[,BD]=R=[,CD]=4Ω,试画出它们的连接线路图.
分析和解答:由于四个阻值都为6Ω,R[,AB]=6Ω,我们可猜想A、B两点仅有一支路相连,其间串有一6Ω的电阻,注意到R[,BC]=R[,BD]=R[,CD]=4Ω,可见内部电路对于B、C、D三点应是对称的(物理意义上的对称),最简单的实验是在B、C、D任意两点间都接上一个6Ω的电阻,此时恰好全部满足题意,所以,上述方案是一种可能解,如图2所示.
评注:利用电阻的数据特点(对称性),提供尝试与探索的方向,猜想黑箱的可能结构.
三、形式黑箱问题,重在应用数学方法
例3 (2000年理科综合试题)电阻R[,1]、R[,2]、R[,3]连结成图示的电路,放在一个箱中(虚框所示),箱面上有三个接线柱A、B、C.请用多用表和导线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对A、B、C的测量,确定各个电阻的阻值.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并用所测值表示电阻R[,1]、R[,2]、R[,3].
分析和解答:参考答案提供了两种解法.解法1比较侧重于物理思想方法的挖掘,从而建构出比较简洁的方程组;解法2尽管获取方程组极为容易,但求解却非常麻烦(参考答案仅给出结果),解法2的结果如何得出令不少师生困扰,下面给出解法2的详细求解过程.
解法1:灵活地控制实验条件,用导线适当短接一部分电路(略).
解法2:直接用多用表测电阻,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出A,B两端间的电阻值,设为x,
②测出B、C两端间的电阻值,设为y,
③测出A、C两端间的电阻值,设为z.
根据题意,有关系式
运用等比定理,有
评述:这道题形式上是黑箱问题,但命题的着眼点应是综合运用数学工具与物理规律处理问题的能力,上面两次巧用等比定理,得到关键性的(6)式极为重要.当然,发现(4)式是必须的.无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实验步骤,还是从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角度考虑,本题的自考答案都是有缺陷的.笔者以为两种解法都应加上第四步:
即④把多用表选择开关尖端对准“OFF”位置,或打在交流最高档.
标签:电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