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儿童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所就诊的79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根据生长激素应用剂量分为三组,即低剂量组(0.26mg/kg/周)、中剂量组(0.35mg/kg/周)和高剂量组(0.41mg/kg/周),每组分别为29例、26例、24例。每天睡前皮下注射rhGH,疗程为1~2年。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身高标准差积分(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HtSDS)、生长速度( growth velocity,GV)、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组患儿应用rhGH治疗1年后HtSDS、GV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高剂量组高于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三组患儿血清IGF-1与IGFBP-3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各有1例患儿出现暂时性空腹血糖轻度升高,三组患儿甲状腺功能均无异常。结论:rhGH治疗ISS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偶见,安全性高,其中大剂量疗效明显优于中、小剂量。
【关键词】 特发性矮小症;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剂量
【中图分类号】R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155-03
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是指患儿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2个标准差,出生时一般身高、体重均正常,且无证据支持有系统性、内分泌性、营养性、染色体的异常,是一种目前尚未明确病因的匀称性身材矮小的疾病,多认为与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轴的功能缺陷相关[1-2]。ISS是儿童期身材矮小的常见原因,占矮小儿童的60%~80%。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是目前临床治疗ISS最常用的有效药物,但其最适剂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本研究对79例IS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了rhGH治疗后患儿身高标准差积分(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HtSDS)、生长速度(growth velocity,GV)、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变化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从而为rhGH治疗ISS患儿的疗效,剂量选择及安全性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所2009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ISS患儿79例,其中男41例,女38例,年龄5.2~11.9 岁(平均 6.7±1.8岁)。入选标准:①身高低于同龄儿童身高的2个标准差;②GV<5cm/年;③骨龄正常或延迟;④GH激发试验峰值>7μg/L;⑤出生时身材匀称,身长及体重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染色体异常、先天性畸形、宫内发育迟缓的患儿;②继发于垂体病变、甲状腺功能减低、骨骼发育异常的矮小症;③合并特纳(turner)综合征;④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等;⑤合并性早熟。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儿均给予国产rhGH(赛增,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治疗,剂量范围参照矮身材儿童诊疗指南[3]。根据rhGH治疗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低剂量组29例,治疗剂量为每周0.26mg/kg;中剂量组26例,治疗剂量为每周0.35mg/kg;高剂量组24例,治疗剂量为每周0.41mg/kg。三组患儿均每天睡前皮下注射rhGH,注射部位为经大腿外侧、脐周,疗程为1~2年。每3个月复查身高、体重及一般体检,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甲状腺功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等的变化。
1.3 指标观察
记录三组患儿 rhGH治疗前后年龄、身高、体重、HtSDS、GV的变化,身高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9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并且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 IGF-1及IGFBP-3水平。另外,治疗期间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身体其他不适。诊断及治疗随访策略参照《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低剂量组29例患儿中,男15例,女14例,开始治疗年龄平均为5.9±2.3岁(6.0~10.1岁);中剂量组26例患儿中,男11例,女15例,开始治疗年龄平均为6.6±2.0岁(6.9~11.9岁);高剂量组24例患儿中,男13例,女11例,开始治疗年龄平均为5.5±2.0岁(5.2~9.7岁)。治疗前三组患儿年龄、性别构成、身高、体重、空腹血糖、HtSDS、GV、IGF-1、IGFBP-3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前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2.2 治疗效果
三组患儿应用rhGH治疗1年后HtSDS、GV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方差分析HtSDS、GV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高剂量组高于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治疗后三组患儿血清IGF-1与IGFBP-3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不良反应
患儿治疗随访过程中,中剂量组1例、高剂量组1例出现暂时性空腹血糖升高(分别为5.8mmol/L、6.1mmol/L),均未达到儿童糖尿病水平,未予特殊处理后均降至正常范围。高剂量组有1例早期出现眼睑及下肢水肿,1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1例出现皮疹,未予特殊处置, 患儿症状均自行缓解。2例高剂量组患儿随访过程中出现膝部疼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考虑生长痛,补充维生素D3和钙剂后疼痛缓解。三组患儿甲状腺功能均未出现异常。
3.讨论
儿童矮小症患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神经分泌障碍、宫内发育迟缓、特发性矮小、甲状腺功能减低、体质性青春期延迟、性早熟、染色体异常、骨骼发育异常、营养缺乏等[5],其中ISS是最常见的矮小类型,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在骨骺完全闭合之前应用生长激素是ISS最主要的有效治疗方法。矮小症容易引起患儿生活、行为及心理等多方面的障碍,所以对矮小症患儿进行正确的病因分析,并评估是否给予GH治疗非常重要[6]。越来越多的ISS患儿接受rhGH治疗,国内外研究发现其疗效是肯定的。自2003年美国FDA批准使用rhGH治疗ISS患儿以来,剂量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国外学者研究发现,rhGH能增加ISS患儿的最终成年身高,并且高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7-8]。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儿经rhGH治疗后呈现追赶性生长,1年后HtSDS、GV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其中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疗效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国外研究报道一致。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ISS患儿对rhGH治疗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增加GH剂量可以提高GH受体敏感性有关。
IGF-1是一种单链多肽,主要由肝脏细胞分泌,能促进生长与分化,对机体的生长具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IGF-1与生长激素水平关系密切,IGF-1的合成与分泌受生长激素水平的调节,而IGF-1的水平又能形成负反馈,调节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正常情况下,生长激素通过刺激IGF-1的产生作为生长素介质,来发挥促进骨骼生长、调节机体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的作用。IGFBP-3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家族的一员,在血清中含量最多,属于大分子糖蛋白,与IGF-1具有高度特异性亲和力,能延长IGF-1半衰期,影响IGF-1的转运及与受体的结合,从而发挥促进生长的作用。杨立础等学者研究发现,血清IGF-1和 IGFBP-3可以作为判断和预测ISS患儿疗效的指标[9]。本研究发现rhGH治疗后三组患儿血清IGF-1与IGFBP-3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提示生长激素通过对GH-IGF-1轴的调控来发挥促进ISS患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支持上述观点。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各组间患儿IGF-1与IGFBP-3增高水平无rhGH剂量依赖性,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rhGH可降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葡萄糖的利用率,长期使用可使血糖升高。中、高剂量组各有1例出现暂时性空腹血糖,未予特殊处理后降至正常,其余患儿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不同剂量rhGH对空腹血糖没有明显影响。也有学者报道其它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良性颅高压、脊柱侧弯、诱发肿瘤的可能性、色素痣、手脚变大等[4-10]。本研究发现大小剂量组患儿均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提示rhGH治疗ISS患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国外学者报道一致[11]。
综上所述,rhGH治疗ISS疗效确切,大剂量rhGH使HtSDS及GV提高的更明显,同时无论剂量大小均可提高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促进生长效应,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另外,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清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本研究对患儿的观察时间较短,远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随访分析。
【参考文献】
[1] Salerno M,Balestrieri B,Matrecano E,et al.Abnormal GH receptor signaling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8):3882-3888.
[2] Blair J C,Camacho-hubner C,Miraki-Moud F,et al.Standard andlow-dose IGF-1 generation tests and spontaneous growth hormone secretion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J].Clin Endocrinol(Oxf),2004,60(2):163-168.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28-430.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J]. 中华儿科杂志,2013,51(6):426-432.
[5]林雪霞.200例儿童矮小症病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39(6):629-631.
[6] Rogol AD,Hayden GF.Etiologies and early diagnosis of short stature and growth fail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J Pediatr,2014,164(5 Suppl):S1-S14.
[7] Wit J M,Rekers-Mombarg L T,Cutler G B,et al.Growth hormone (GH) treatment to final height in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evidence for a dose effect[J].J Pediatr,2005,146(1) : 45-53.
[8] Albertsson-Wikland K,Aronson A S,Gustafsson J,et al.Dose-dependent effect of growth hormone on final height in children with short stature without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93 (11): 4342-4350.
[9]杨立础,谢志明,张宇等.特发性矮小症儿童rhGH治疗第八天血清中IGF-1和IGFBP-3变化与疗效关系的研究[J].海峡药学,2014,26(7):172-175.
[10] Bell J,Parker KL,Swinford RD et a1.Long-term safety of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in childre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0,95(1):167-177.
[11] Henwood MJ,Grimberg A,Moshang T Jr.Expanded spectrumof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therapy[J].Curr Opin Pediatr,2002,14(4):437-442.
论文作者:王秀利,武娇,杨丹艳,王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剂量论文; 患儿论文; 矮小论文; 血清论文; 三组论文; 生长激素论文; 胰岛素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