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从“知耻”开始论文

“修身”从“知耻”开始

贵州省册亨县/吴海明

中国文化在个人品行德行方面,历来讲“修身”。“修身”的目的,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准备条件。逻辑上讲,如果“身”不“修”,便不足担当治平大任。所以《大学》里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一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是传统士人“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而其起点和前提条件,是“修身”。

何谓“修身”?《礼记》的《中庸》篇讲得最明白:“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矣。”此处的意思是,“修身”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储备知识,二是要善于实践,三是要懂得什么是羞耻。最后一句“知耻近乎勇”,则尤为重要。“知耻”就是有羞耻感,知道害羞,知道羞愧,知道难为情,知道不好意思。孟子把“羞恶之心”视作人之为人的“四端”之一端,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羞恶之心”,不知道害羞,不知耻,就不能称之为人,也就是“非人”。

孔子的名言则是“行己有耻”。见诸日用常行,可以表现在各个方面。譬如巧言令色、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孔子认为是可耻的。孟子除强调“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还反对“声闻过情”,认为一个人受到的赞誉,如果超过实情,作为有道德的人,也应该以此为耻。

中国历代思想家都把“知耻”置于人格修养的重要位置,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修身”要从“知耻”开始。明末思想家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他还把“耻”和“廉”结合起来,提出“廉耻”是“立人之大节”“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几千年以来,中国社会共同接受的价值是“礼义廉耻”,“礼”就是文明秩序,“义”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廉”是勤俭廉洁,“耻”是约己知耻,不乱其所为。先“知耻”,再“修身”,诚哉斯言!

高龄产妇产后都很虚弱,一定要吃些补血的食物,但不能吃红参等大补之物,以防虚不受补。比较适合的是桂圆、乌鸡等温补之物。此外,要补充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牛奶、鸡蛋、海鲜等动物蛋白和黄豆等植物蛋白都应该多吃。

趣味逻辑

一个阿拉伯酋长生了重病,考虑要分配遗产。为了测试一下两个儿子的能力,酋长要求他们骑骆驼到远方的城市去,谁骑得慢,谁就可以继承他的遗产。两兄弟思考了一番后,跳上了骆驼,用最快的速度向目标城市飞奔而去。请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当p=1,l1范数定义为:当p=2,l2范数定义为:在向量空间Rn中定义l1,q范数为:其中其中每个都是c的子向量。当q=2时,l1,2范数定义为:当q=∞时,l1,∞范数定义为:

(答案在本期找)

(责任编辑 张若薇)

标签:;  ;  ;  ;  ;  ;  ;  ;  

“修身”从“知耻”开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