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行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宁

机械通气患者行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宁

摘要: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行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选取重症监护病房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同时应用可冲洗的气管插管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冲洗痰液的引流方法,对照组使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使用不能冲洗并引流的常规气管导管。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机械同期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治疗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可以得出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行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可以进行推广。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持续声门下吸引;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一种常见于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在机械通气48小时后出现肺部感染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病死率较高。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导管气囊上的滞留的内分泌物滋生的大量细菌持续通过导管流入患者的下呼吸道,从而引起肺部严重感染。而且由于此类引起感染的细菌多为耐药菌,所以病死率较高,有报道称持续声门下吸引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冲洗引流气囊上滞留的分泌物,防止致病菌通过导管进入患者的肺部,从而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本研究挑选了100例经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以上的患者给予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冲洗的方法以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9月的重症监护病房内收治的,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且机械通气时间≥48小时以上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4例女36例。

二、排除标准:

插管前已伴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和入院前已经接受过气管插管在入院后再次插管的患者以及气管损伤或手术的患者和鼻窦炎的患者。

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以及对照组。

观察组使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并联合应用可冲洗的气管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痰滞留分泌物的引流措施。使用手术室内负压吸引装置将位于声门下的独立附管与吸痰管连接于负压吸引装置上随后吸出患者被冲洗过的分泌物。冲洗结束后立即向声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对照组使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的同时使用常规气管导管。吸痰时先使用吸痰管吸取气管内的分泌物再对口腔内、鼻腔内的分泌物进行吸取。

三、评价指标:

①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②2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

③2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细菌的生长情况。

四、诊断标准:

①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48小时

②患者肺部平片提示新出现的或进行性进展的肺部浸润性阴影提示肺部炎症存在

③出现肺部实变体征或肺部湿啰音。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定义为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在48小时以上,小于5天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为速发性肺炎,大于5天发生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迟发性肺炎。

统计学方法:用软件分析结果。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五、结果:

1.对照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无论是速发性肺炎还是迟发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

2.对照组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的住院治疗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对照组的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生长情况明显多于观察组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生长情况。

六、讨论:

因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人工气道辅助呼吸,因此不再具备正常的吞咽等生理功能,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和防御机制,所以无法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正常阻隔在下呼吸道外。

而且经口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的患者无法及时的对口腔进行护理,导致分泌物残留,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此种状态下还是耐药菌。

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里的患者病情危重,有一些患者还留置了胃管,降低了患者括约肌的收缩功能造成了食物反流等情况,反流的食物在食管和咽部滞留,大量滋生细菌并附着于气管导管的气囊上。如果气囊压力过低,这些细菌就可能会通过声门下和附加管间的空隙进入患者的下呼吸道造成肺部感染,成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持续声门下吸引并通过冲洗引流分泌物后,分泌物中的细菌生长情况与经常规气管导管引流分泌物的对照组比较后得出结论,观察组的细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细菌数量。这表明持续声门下吸引能够有效降低细菌滋生情况的发生。而细菌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定时对气囊的压力进行检测并调整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减少此类病例的发生。

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并冲洗可以有效减少声门下和附加管间的空隙中滞留的分泌物,同时防止患者因为误吸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总发生率。提示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提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使患者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两次,使治疗时间大大缩短并节省费用,早日康复出院。因此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能够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更加利于患者康复。

七、注意事项:

①机械通气患者在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时保证引流通畅。对引流及时冲洗、稀释,并使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避免引流不畅。

②保证气囊压力充盈的同时维持最小压力,定时对压力检测并调整防止患者出现黏膜损伤。

③吸引器的负压保持恒定,在保证有效吸引分泌物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对患者的黏膜损伤。

④定时清洗患者口腔,避免内部滋生大量细菌。

⑤定期观察患者分泌物的颜色、性状,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振平,赵改凤,张春民,等.应用冲洗式气管导管囊上分泌物 吸引预防VAP的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5):373— 375

【2】阎锡新,曹双清,安树舄,等.气囊I 滞留物引流对呼吸机相关 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_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 20—22. (收稿20b,12—11)305- 313.

【3】黎琼,曾雪萍,吴建玲.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6): 42-44. 

【4】许启霞,童朝辉,王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进展[J].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12):932—935. 

【5】徐群力,耿艳丽.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2):84. 

【6】李华苗,何礼贤,胡必杰,等.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临床与病原学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 4(2):266-270. 

论文作者:张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0

标签:;  ;  ;  ;  ;  ;  ;  ;  

机械通气患者行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张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