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5例,对其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积极的临床护理,45例患者中43例病情极大的好转,2例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方法;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224-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其是因肺动脉血管、肺组织及胸廓慢性的病变所引发肺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异常,肺血管的阻力上升引发的右心肥大、扩张或者伴有右心衰竭性心脏病[1]。肺心病为我国中老年人群体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多在冬、春季急性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其主要的诱因,常会导致肺及心功能的衰竭,重症肺心病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
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5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49至79岁,平均(61.7±6.9)岁。
2.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休息与活动 患者进行休息可以有效的减轻心肺负荷,降低机体的耗氧量。当出现心脏功能衰竭时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保证充足休息与睡眠。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采用半卧位进行休息,昏迷的患者需要采用侧卧位进行休息,并需要经常更换卧位,避免发生压疮[2]。在缓解期需要根据患者心肺功能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活动,例如散步或太极拳等,以此来增强患者体质,改善心肺的功能。
2.1.2饮食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当患者的心衰较为严重且水肿较为明显时,需要给予其低钠的饮食,以此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少食用含糖较高饮食,避免引发腹胀,加重呼吸的困难[3]。同时患者需要少食多餐,降低用餐疲劳,在用餐前后需要漱口,保持口腔的清洁,促进食欲。
2.2 对症护理
2.2.1保持呼吸道通畅 肺心病患者常会因痰液黏稠而阻塞患者的小支气管,又会因咳嗽无力导致呼吸衰竭。因此在护理时需要鼓励患者进行咳嗽排痰,并适当的饮水及进行雾化吸入,以此来稀化痰液便于排痰[4]。患者在排痰时可以采用物理疗法来促进排痰,对于清醒的患者可以鼓励其定时变换体位促进排痰;对于卧床及危重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翻身或叩背,协助其进行排痰,在必要时可以进行吸痰。
2.2.2合理给氧 通常采用低流量或低浓度的控制性的给氧,一般氧浓度保持在25%~29%,经鼻持续性吸入。在必要时可以通过面罩及呼吸机进行给氧,患者吸入的氧气必须经过湿化处理。患者吸氧的目的为提升PaO2浓度,通常情况下要求吸氧后的PaO2上升到8kPa(即60mmHg)之上为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低浓度的给氧依据为:当患者为肺心病导致的呼吸衰竭时,常会伴高碳酸血症或有低氧血症,且其二氧化碳的分压会有所升高,对于呼吸中枢存在抑制的作用,此时的呼吸驱动主要依靠低血氧来刺激患者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的引发中枢神经兴奋[5]。若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疗,可能会导致动脉氧分压快速的上升,进而解除缺氧对于呼吸中枢兴奋的作用,反而使患者的呼吸变慢,导致二氧化碳的进一步上升,诱发肺性脑病发生。
2.2.3减轻及消除水肿 首先,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肝大、颈静脉怒张或下肢水肿等情况,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抬高其下肢,提升静脉的回流量,减轻其下肢水肿情况。其次,对于年老、水肿明显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适当的加强其皮肤的护理,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避免压疮的发生。此时患者宜穿着宽松及柔软的衣物,受压的部位需要垫气圈或者海绵垫,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定时进行翻身,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在气垫床上进行休息。最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的调整输液的速度,并遵医嘱对其使用利尿剂[6]。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正确的记录患者24小时的出入液量(患者的每天尿量不可低于1500ml),对于排尿量较大患者,需要监测其电解质的情况,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主要的电解质紊乱为低血钾)。
3.结果
经过我院积极的临床护理,45例患者中43例患者病情极大的好转,2例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并发症为上消化道出血、1例为肾功能不全)。
4.结论
护理人员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一般护理与对症护理外,还需要进行用药观察及护理,注意观察患者使用各类药物后的作用。患者需要慎用镇静药物及安眠药,避免诱发或者加重其肺性脑病。在患者使用氨茶碱时,静脉注射的速度宜慢,与此同时还需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快慢、呼吸困难改善及血压下降等的基本情况[7]。护理人员在对患者使用利尿剂时,需要注意观察其24小时的尿量,避免出现低钾、低氯性的碱中毒,导致患者缺氧的加重。与此同时需要避免由于过度的脱水引发的痰液黏稠与血液浓缩等药物副作用。患者在使用强心药物洋地黄时,在用药前需要注意纠正缺氧症状,避免发生低血钾症。在用药后需要注意观察疗效与毒性反应,避免出现洋地黄中毒。因为缺氧与感染可能引发患者的心率增快,因此不能以心率情况作为唯一衡量洋地黄的药物疗效标准。对于呼吸减弱的患者需要使用呼吸兴奋剂时,需要注意静脉滴速不可过快。在静脉输液时需要及时的巡视病房,并保持输液的通畅,若发现因药物过量引发心悸、呕吐及震颤,甚至出现惊厥。若出现以上症状需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在患者应用光谱抗生素药物时,需要注意观察可能会继发真菌感染。当患者使用血管扩张剂时,需要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血氧分压降低、心率增快以及二氧化碳分压上升等的不良反应[8]。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注意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因肺心病的患者多是老年人,其性情较为固执,加之肺心病的病程较长,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多数患者都会存在悲观及忧虑心理,对自身的康复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需要耐心的倾听患者主诉,并充分安慰患者,做好疾病的相关解释工作,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减轻悲观失望的心理。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安心进行休养,争取早日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梅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11,43(4):295-296.
[2]陈梅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4):114-115.
[3]孔晓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6):94-95.
[4]吕金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7):19-20.
[5]魏淑群,李桂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4):224-225.
[6]朱秋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7):115.
[7]孟巧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9):320-321.
[8]郑冬青.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2011,02(2):148.
论文作者:韩旭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4
标签:患者论文; 心脏病论文; 肺心病论文; 呼吸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药物论文; 心脏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