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进而出现随意排放污水的现象,严重破坏水资源,使水源被污染。本文以流域水环境治理为研究对象,从海绵城市理念相关概述出发,对当前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加强防洪建设、补水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修复等几方面组织开展了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水环境;治理
1导言
我国仅用了30年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地表覆盖状况和自然水文循环被急剧改变,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城市内涝频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等一系列水环境问题集中凸现,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应用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基本内涵
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之中,强调了以生态规划为核心的发展价值观,既注重对于雨水的回收与应用,也注重雨水在城市中的渗入与保存。而因为城市化的建设,地表水无法得到有效的下渗,水文环境产生改变,并且径流污染也相对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应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有效缓解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锚段,利用人工强化城市设计的方式,来推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进步[1]。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应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是水环境保护以及生态保护的必要选择形式,而对于河道水环境以及生态保护而言,则是一种治理手段的转变,治理方式并不仅仅集中在防洪、排水等功能上,更多的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保护水体的生态平衡,对于生态保护与生态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高度认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应用到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加强理解的同时,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应用在实际整治工作之中,切实提升河道水环境的质量,修护水体的生态平衡,从而促进我国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发展。
3城市水环境现状分析
目前,城市对水环境保护不注重,没有积极引用污水处理设备,进而在公共场所和城市的中心,由于缺少污水处理设备,不能快速处理水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致使污水长期滞留[2],从而污染生活引用水,直接破坏了水环境。主要在于污水处理没有加大投资力度,没有充足的资金购买污水处理设施,难以迅速处理污水,使城市污水密集,不能快速处理和排出,污水长期堆积,势必会污染水资源,散发恶臭的气味,直接降低空气质量,影响人们生活。并且,没有合理选择污水处理厂的地址,致使所选择的位置比较偏远,不能尽快处理大量的污水,不能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无法高效净化污水,造成大量的污水随意排放,直接破坏水环境,不利于保护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佳。另外,不重视规定污水排放量,使得各个城市不注重排放污水的总量,一味地排放一些含有重金属或是有毒的污染物,没有限制排放量,使有害物质生产病原体,直接危及人们身体健康。针对城市水环境保护现状,以下文章提出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而解决存在的问题。
4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4.1两大核心理念:慢排缓释、源头分散
海绵城市与传统的雨洪管理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1)传统方法的目的是将雨洪尽快排向异地,短时间内大量雨水径流及其携带的污染物被输送到管渠末端,而海绵城市强调就地保留尽可能多的水用来吸收和渗透,降低雨水径流的速度和流量,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2)传统方法倾向于建设大型集中的末端工程设施,而海绵城市强调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在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尽可能模仿自然水文模式构建分散式、小规模的小海绵体,实现最有效的源头控制[3]。
4.2加强防洪建设
防洪工程建设是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防洪泄洪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防洪工程建设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一方面可在城市河道上游遵循水环境与景观环境协调管理原则,科学配置调蓄湖,使其成为城市“海绵体”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河道中下游采用淤泥清理、拓宽河道、科学拆除管线等方法进行处理,提升城市河道防洪抗洪能力,实现流域水环境科学治理[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注重城市污水的有效截流,并采用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如通过配置截污箱涵基础工程,有针对性对水资源进行处理,降低城市提升污水利用率,改善城市污水污染与城市用水短缺问题,降低污水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4.3构建完善的水系沟通网络
在进行河道的综合治理的过程之中,不能够将河道进行隔离来看,要将河道与其他河湖像狗头,优化其平均水面率 ;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很多的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始实现了湖水沟通与联系,并且在连接的过程之中也能够实现水体的交换,根据水设施的交换建设,来提升其品质,形成实时的数据检测。
另外对于一些被建筑道路所覆盖的老旧河道,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恢复,加强河道的调查,从而提出河道给水排水的实际建议,只要符合城市建设的实际要求,满足调水、蓄水、排涝等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等,就可以进行河道的重新建设与恢复,以构建完善的水系沟通网络的形式,去为城市提供全新的发展方向。除了隐藏的河道之外,城市内部的管网以及水系都可以与河道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共同手机涝水,或者直接使用调蓄池以及调蓄泵站,综合处理污水,也能够实现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相应目的。除此之外构建完善的水系沟通网络,也有利于城市之间实现水资源的平均调控,因为当水系连通时,其水资源的稳定性也就相对较高,对于水环境的修复程度而言也更具有重要意义[5]。
4.4调控水量—多目标、全过程动态弹性调控
海绵城市的理念是顺应自然而不是对抗自然,对水的态度也由“严防死守”改为“弹性应对”。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多目标综合管理模式,实现“源头消纳滞蓄,过程减速消能,末端弹性适应”的全过程动态控制,使径流总量和峰值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弹性波动,这对水环境治理中洪涝灾害防治和解决河湖水量缩减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实例:浙江金华的燕尾洲公园通过拆除之前的防洪硬岸,将河岸改造为多级可淹没的梯田式堤岸,种植适应季节性洪涝的乡土植被,建立适应不同洪水水位的步行网络,大量运用透水混凝土瓷砖、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用消纳、蓄滞、减速的方法构建生态防洪区域,实现了与洪水相适应的动态弹性调控。
4.5保护、修复、低影响开发
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不同于以往我国的城市建设模式,主要包括:(1)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林地、坑塘、草地等水生态基础设施,它们是“海绵城市”的核心,也是维持城市开发前自然水文特征的关键。(2)生态恢复和修复。对过去粗放式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受损的水体及其他生态环境,运用生态手段进行修复,以求扩展海绵体的基数和功能。(3)低影响开发。将低影响开发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通过分散式的“小技术”、“小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水文循环的影响[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就城市水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社会在进步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各个城市的发展,更要重视解决水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因此,在明确认知并掌握海绵城市理念的基础上,应根据当前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提升环境治理力度与效率,促进流域经济、社会、人文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井志强,朱倩.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的分析[J].科技风,2018(24):145.
[2]蒋太旭.加强水污染治理推进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N].长江日报,2018-07-27(008).
[3]侯达公.城市水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2):79.
[4]孙婕.海绵城市的理念方法在我国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探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8,38(04):8-11.
[5]钱如嫣,张雯.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对策[J]. 居舍,2018(16):94.
[6]冯治诏.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8):145-146.
论文作者:曾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城市论文; 水环境论文; 河道论文; 海绵论文; 污水论文; 流域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