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要想实现国家的兴盛和发展,需要勇敢的进行创新和传承,结合古代国民的发展经验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的教育发展事业建设新的发展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里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并形成了稳定的文化意识形态,是我国古代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凝聚之学、兼容之学以及经世致用之学等,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并与现阶段的教育发展活动相适应,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在现阶段的教育活动中应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实现了教育活动的创新。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教育行业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在中学地理课堂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教育价值。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学地理课程的渗透过程中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同时也实现了地理课程教书育人的价值,进而使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以养成,实现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中学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使地理教材的内容得以丰富以及教学的素材、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思想上的创新发展。
(一)丰富中学地理教学内容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涉及到了历史、地理以及风俗习惯等,为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地理课程的教学氛围十分广泛包括了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等,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的与经典书籍相结合,借助古代书籍中所描述的自然风情来理解地理教学教材中的知识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古代文化底蕴丰富例如古代诗歌以及散文等,其中描述地理环境的内容并不少例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似桃花始盛开",就是描述气候差异以及自然景观上的差异等,古代诗词中具有无法描述的自然壮观以及人生哲理,使其与中学地理教学课程的融入实现了学生人格修养上的增强。人文地理的主要内容是人口、城市以及风土人情等,一些古代的建筑、民族服饰以及传统节日等无一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融入人文风情可以增加教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掌握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以及城市额空间结构等,让古代先辈们的智慧得以体现出来。中学地理的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将不同区域的自然风情与人文风情等相结合,并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建筑文化等。我国南北地区的文化差异明显但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使中学的地理教学内容得以充实起来。
(二)完善中学地理教学的方式
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调整现阶段的教学方式都是采取课上教学、作业练习以及实践操作等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教学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育工作应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学思并用以及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活动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效,这些教育方法不但在之前适用在现阶段的教育活动中也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价值,为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二、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学地理教学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中的内容包含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观点等,现就地理教学教材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展开讨论。地理教学内容中的自然景观、自然历史以及乡土文化等都是爱国主义素材上的体现,爱国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爱国不能停留在表面层面,要进行实践活动将爱国元素与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带有人文风情的乡土地理作为爱国主义教学活动的素材,以小带面从热爱家乡过渡到热爱祖国。教育工作者应将地理教材中的爱国内容得以深入的挖掘,并利用课堂教育实现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可以与地理教材中的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一课相结合,实现了地理知识的深入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普及。仁爱思想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仁爱思想强调的是爱人,主要是针对交流以及分组等模式展开的讨论,在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合仁爱思想有利于实现学生与他人的和睦相处。在地理的教学范畴内可以就人口的道德、民族问题以及国际争端等教学内容可以适当的渗透仁爱思想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一课中对于城市以及自然活动展开了研究,仁爱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合作交流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中学地理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策略
(一)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
现阶段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存在传统文化素质低下的特点,不利于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工作,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是文化的传承主体。因此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才可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得以运用和展示出来。但是现在多数的教育工作者文化素质并不高,对此加大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在课余时间可以多阅读些优秀的文化书籍或者是观看相关的传统文化节目,来实现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其次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必须课程,采取课堂教学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以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学习,并采取学分制来督促教育工作者完善教学课程,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挖掘地理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地理教材不但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地理教材主要可以分为正文、图像以及地理活动等。地理知识具有复杂性以及综合性的特点,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活动中深入的挖掘地理教材中所隐藏的传统文化元素,最大程度的将传统文化得以传授。教育工作者可以适时的将正文、图像以及图表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想要获取的传统文化,并结合相关的知识点展开教学工作。
(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育工作者要想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采取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榜样式教学模式等。情境教学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带有目的的进行特点的情境融入,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得以塑造起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情感上的体会,让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能力得以强化。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情感上的塑造,例如在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可以借助情境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得以进一步的提升。而榜样教学法更利于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借助历史中的典型人物以及典型事件来鼓励学生进行教学,以地理名人为榜样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例如郦道元所作的水经注,是在作者的大量阅读以及实地考察的背景下实施的创作,体现出了探索地理事物的真实性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自身的独特人格魅力以及文化素养来感染学生,形成实际教育活动中的榜样力量,以保证学生可以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四、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在中学的地理教育工作中要想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教育工作者保持教学课程的目标与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相符合。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相关的教育部门对地理课程的教学活动有了新的要求,地理课程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并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适应的环境中展开相关的地理教学,实现爱国情怀教育的培养,让学生具有爱国意识,并以爱国教育工作为中学地理教学工作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杨洁.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创设初中地理试题情境的手法--以《梦溪笔谈》为例[J].文教资料,2018(10)
[2]卢茜.利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数码设计,2017,6(10)
[3]王宏英.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6)
论文作者:董世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中华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工作者论文; 优秀论文; 中学论文; 学生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