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他们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缺少积累,语言贫乏,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而造成了他们每逢作文,总是无事可叙,无话可说,内容空洞,枯燥无味,甚至条理不清,前言不搭后语,缺乏真情实感。面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写作需要出发,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写作教学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 多种渠道 写作素材 贴近生活 作文批改
在我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农村小学学生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生活经历不丰富,视野不开阔,阅读少,积累少,却又不爱阅读或没材料读;学生见少识浅,语言充满浓重的乡土气息,作文不够大气;教师作文指导形式单一,仅从理论上介绍所谓的写作技巧,作文训练不能让学生产生写作兴趣;想象力弱,接触面窄影响学生的写作素材与水平;教师与学生都存在着一种惰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重视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写作信息,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读写能力。
一是仿写。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篇章为模仿提供了范例。仿写的训练方式有仿句、仿段、仿篇,使阅读教学得到延伸。
二是扩写。
教材中有些文章语言简洁,重记叙,轻描写,概括性很强,是作为扩写的很好对象。而小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引导他们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
三是续编。
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情节引人入胜,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引导学生续编。
四是补白。
教材中有些故事情节一带而过,却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仔细揣摩,会令人陶醉其中,这样的地方可以进行补白作为练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写作素材
词汇积累是作文训练的基石。同样的“积累词汇”,实施过程中,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农村,是需费些心思的。在每周的语文课中专门开设阅读课,教师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布置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个人的藏书拿来;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特殊作业,那就是买一两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籍。使家长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教师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事,学会评价美丑善恶、鉴赏人生世态。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灵活施教,贴近学生生活;放宽选材限制,写生活中的作文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章。”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放宽选材限制,让学生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素材基础。上树掏鸟蛋、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童年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喂猪、放牛、锄草、插秧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这些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多开展课外活动,多组织学生郊游、野炊,让学生多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这样,以活动导趣,又以活动诱写,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四、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老师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看内容是否切题。
其次,检查文章条理、详略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
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
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
学生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充分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他人评价时,自己受到启发,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教师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论文作者:徐林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大自然论文; 素材论文; 补白论文; 文章论文; 评价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