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_农业论文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农业产业论文,农业现代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区别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相关联产业一体化、市场化、集约化、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梁荣,1997)。农业现代化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管理思想所提供的成果,使农业成为市场化、集约化、高效益的农业。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的一种生产经营方式,它与其它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区别。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多种,1949年后我国先后出现了农业单干、农业互相组、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下的生产队大排工、农业家庭承包制等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这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均在农业内部进行,没有超出第一产业的范围。农业产业化则是跨一、二、三产业,以农业承包生产经营为基础,把农业相关联的产业连结起来的产加销、农工科贸一体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属于农业生产关系方面,它与农业生产力、农业上层建筑紧密相连。

农业现代化是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的农业的全部内容。它包括农业生产力、农业生产关系、农业上层建筑的内容。农业现代化的状态就是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或现代农业处于农业发展较高的阶段之上,它与低级阶段的原始农业和中级阶段的传统农业相区别。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农业上层建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是指农业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力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和体制、生产经营方式的现代化,农业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是指政府管理农业的机构、农业政策、农业思想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起决定作用;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作用于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决定农业上层建筑的现代化;没有农业上层建筑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难以建立起来的,也是不全面的。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三个方面现代化的缺一不可的有机统一体。(见图1)

图1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是:1.农业现代化的一般性。从高标准来说,农业现代化的一般性是指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农业发展共同的追求,农业现代化具有世界一般的同一的质和量的规定性,达到世界性的农业现代化的质和量的规定标准才能称为农业现代化。从低标准来说,农业现代化的质和量的规定标准至少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是同一的,并与农业现代化的世界性标准误差很小。农业现代化不能一个国家内的各个地区各有自己的质和量的标准。如果农业现代化没有一个质和量的同一的规定标准,则农业现代化的实践就会混乱不堪。当然,由于我国当前还没有农业现代化全国性的质和量的指标,有些省、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参照世界性的指标作探索。其量的规定性至少有:一是农业商品率的指标;二是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贡献率的指标;三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指标;四是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自动化、工业化等的指标;五是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指标;六是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指标;七是农业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有关的指标。绝不能在户均耕作几亩地、商品率较低、田地产出率较低等的情况下就说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也不能够说当代的农业就是现代化农业或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这个词不能滥用,要达到一定的“台阶”才能称作为农业现代化。

2.农业现代化的特殊性。农业现代化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国家、地区因各自条件的不同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想、途径、模式等的差异性。不同的国家、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状况、科技水平等都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决定了不同国家、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方式方法、采取的措施、实现的路径和模式等等都是不同的。各个国家、地区都应依据自己的实际,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一步一步向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迈进。不要贪快而不顾自己的条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性。首先,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性是指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一个国家、地区正在向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做着各种各样的工作,而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可以称为正在做着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工作。当一个国家、地区达到农业现代化最低规定标准的70%,可以称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当一个国家、地区达到了农业现代化的质和量的最低的规定标准之后,即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之后,还会向前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情。其次,人们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也有一个历史过程。最初我国人民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毛泽东同志较早时就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97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大地园林化、操作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品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饲养标准化和农村工业化。”这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现代化不单单是机械化,还包括应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等。“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抄西方国家或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合乎中国情况的道路。”(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62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1998年, 江泽民总书记在江苏、上海、浙江考察时指出: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把农业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这都为我国对农业现代化认识的深化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二、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我国传统农业如何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怎么走?这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头等大事之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需要有一条良好的途径,这就是农业产业化。

目前,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和东部落后农村的农业,大部分仍然处于传统农业发展时期,有些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农业比较利益低,以手工劳动的工具为主,农产品流通不顺畅,科技应用水平低,农业商品率低,土地产出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劳动力人均4.43亩的超小型农业规模,农村二、三产业不够发达,有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出路,农民收入少,生活水平不高,等等。农业产业化正好适合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桥梁和纽带。农业产业化可以存在于传统农业之中,也可以在现代化农业中生存和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形式有“公司+农户”、“流通组织+农户”、“各种协会+农户”等。农业产业化中的公司等龙头企业,能够把千家万户的农户相对集中起来,把各个分散的农民的小规模生产连结起来形成生产基地,作为第一车间,把加工、销售分别作为第二、三车间,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产业链条,引导农民顺利进入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比较收益。这样就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广东新兴县的温氏养鸡集团公司,通过合同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联结了8500户、35000个农民,形成了产、加、 销社会化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农产品流通顺畅。1998年该公司销售额10亿元,农民获利共1.38亿元。

农业产业化使科技成果和现代工业成果以及科学管理知识、管理思想等广泛应用于农业。一是搞农业产业化的农民用高薪聘请科技人员作技术顾问。二是农业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农业转化。三是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操作水平。龙头企业、各种农民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对带动的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使这些农民不断增加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四是龙头企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购买大中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对农民提供各种有偿的农民能接受的价格合理的服务,解决了农民因分散小规模经营土地而无必要、无能力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的问题,使现代工业的物质成果较容易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五是各种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各种现代管理和市场经济的知识、现代农业思想,形成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机制。这样,传统农业在农业产业化的牵引和作用下,一步步地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农业产业化使我国农业从小规模、分散、不连片的经营方式逐步向适度规模的连片的经营方式转变,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向现代化农业的目标迈进。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将来现代化农业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农业就不可能有较高商品率,农民在温饱之后向小康和富裕生活迈进就难,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现代化农业。要解决超小规模家庭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绝不能用行政手段,而只能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至少具备五个条件:一是大多数的农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当作为副业,而不是主业,农民愿意把土地转给别的经营大户承包,从土地上剥离出来;二是所有农民的生计都有十分稳定的来源,农民达到小康或富裕生活水平;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都能找到出路,不会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四是所有农民的素质有较大提高,从事农业的农民有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的技术和能力,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有相应的技术与能力;五是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得到大发展,有容纳农民的地方。农业产业化是逐步达到这五个条件的好办法。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桥梁和纽带,还表现在:农业产业化使农业逐步成为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高的持续发展农业,逐步使农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转向现代化等等。

从生产力角度来看,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生产经营方式,它渗透到农业生产力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去,并与之紧密结合,产生新的更大的合力。传统农业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者,受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等中介组织的支持,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如劳动对象选用龙头企业提供的优良的种苗,劳动手段采用龙头企业提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劳动者接受龙头企业的培训,劳动者的生产过程受全面指导。这样,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劳动者+龙头企业就产生了很大的合力。从图2中可知,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与农业生产力的三个要素的结合是非常紧密的,排列成一个大三角形包含一个小三角形,这种结构是非常牢固的,产生1+1+1+1>4的效果,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方向发展。(见图2)

图2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与农业生产力三要素的结合使传统农业向前发展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农业产业化作为生产经营方式,与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产品消费几个过程紧密结合,形成新的排列组合方式,出现新的产业链条,符合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需要,产生很大的合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见图3)

图3 农业产业化形成的产业链条使传统产业向前发展

从生产关系来看,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与农业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紧密结合。从图4看出,在农业产业化中,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 农民的承包权是土地所有权派生出来的,农民如果把土地经营权转给别人,则依据自己所有的土地承包权来获得分配。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不是行政命令式的超经济关系,而是以买卖形式或合同等契约形式等结成的平等、自愿、互利、互助的合作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则是按劳动的质和量、按劳动的技能、经营的水平、按生产要素等来分配。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与农业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的结合是按经济规律来运行的,并形成一种良好的运行机制,从而使传统农业一步一步地向现代化农业迈进。

图4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结合使传统农业向前发展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认识,防止出现偏差。(1)防止因“农业现代化”的名字时髦好听,而脱离本地区农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处于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上的实际,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出现偏差。(2 )在对实践的指导上,防止不顾本地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实条件,出现一些急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偏差。(3)防止一轰而起, 出现不顾条件一齐搞农业现代化的现象,不要把好的东西变了样。

2、落后地区的农村应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 当前和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落后地区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应重点实施农业产业化,可把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长远的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也是向农业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具体工作。农业产业化的容量大,适用性广,落后地区的农村更适合更需要搞农业产业化。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点:一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及各种种植业、养殖业农协会等,让这些中介机构把农民组织起来,指导农民生产,把科技应用到农业中去,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种社会化服务。二是大力发展各种流通组织,开拓农产品市场。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使农产品的存放时间拉长,利于农产品远距离运输,提高农产品价值。

3、沿海经济发达的农村可直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工作。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可先搞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作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试验,也可把示范区作为今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按照农业现代化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内容进行操作,开始时的标准可要求低些,以后逐步提高。1999年广东省在珠江三角洲发达的农村搞了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就是按此部分内容进行探索的。其内容主要是“六化”、“五高”。“六化”指农田标准化、耕作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科学化、生态良性化、城乡一体化;“五高”指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投入产出率高、科技贡献率高、农民收入水平高。广东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试点,逐步推开农业现代化。江苏、浙江、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市也以不同方式探索农业现代化。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还应进一步抓好农业产业化这个工作,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水平,把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产品消费形成一个紧密不可分的产业链条,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一个整体,着重在龙头企业、生产和加工基地、销售和消费基地、支柱产业、农业结构、农业投入、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等方面抓好各项工作,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水平。

标签:;  ;  ;  ;  ;  ;  ;  ;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