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穴位贴敷是祖国医学所特有的一种外治法, 近年来, 很多医家将这种疗法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上, 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近年来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用药及药物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法; 小儿哮喘;中药
所谓“冬病夏治”,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发作和复发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如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等)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疗法。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医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由于小儿口服药物困难,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简便有效。1 药物的临床应用用于穴位贴敷的常用的药物有:
延胡索、麻黄、细辛、甘遂、生姜汁、肉桂、半夏、白芥子、丁香等。1. 1“白芥子涂法为基础: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中以白芥子涂法治疗冷哮,穴位贴敷治疗咳喘病的最早应用,临床上多以此为基础。[1 ]以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生甘遂、姜汁穴位贴敷治疗
1.2穴位贴敷应用中药穴位贴敷,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患儿乐于接受,临床应用较广。[2 ]邵氏应用中药延胡索、葶苈子、细辛等研末于伏九天贴敷百劳、肺俞、膏肓穴治疗112例哮喘患儿,总有效率86.6%。对986例患者(其中儿童94例)采用中药白芥子、细辛、甘遂等研末贴敷双侧肺俞、定喘、膏肓、膻中,结果哮喘发作次数明显降低。陆氏等采用中药白芥子、延胡索、丹参、钩藤、甘遂、细辛、肉桂等研末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哮喘60例,治疗组哮喘发作频度、易感冒、肌肤多汗主要症状积分值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药物贴敷于穴位后,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①药 物从基质中释放,穿透角质层屏障,通过表皮和真皮被血 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作用。②药物刺激腧穴可以激 活皮肤中某些神经末梢酶类而参与机体免疫调节[3]。③一 些活血化瘀、芳香开窍药能提高皮肤细胞的通透性,刺激 皮肤腺体开口增大,改善微循环及机体血流动力学而易于 被药物穿透吸收。 2.1复方的研究动物实验结果表明[4],穴位贴敷后, 哮喘模型小鼠炎症累及支气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减少黏液(痰液)的分泌,控制咳、痰、喘症状。哮喘模型鼠的红细胞压积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加,全血低切 变率增高,血液浓黏,流动性下降,经药物穴位敷贴后红细 胞压积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全血低切变率下降,血沉下 降[5 ]穴位贴敷治疗后,气管黏液稀释液中菌落 数明显少于哮喘模型组,推测预防贴敷可能通过保护和恢复 气道黏膜正常结构而起到抗细菌黏附作用。另有动物实验 表明[6 ],哮喘模型组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率比正常对照组 明显降低(P<0.01),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上升 (P<0.01);通过治疗,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率明显上升 (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下降(P<0.01)。 3单味药研究3.1 白芥子实验证明[7],炒白芥子醇提取物有明显 的镇咳作用,白芥子水提取物有良好的祛痰作用,炒白芥 子石油醚提取物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白芥子[8]中的主 要成分白芥子甙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硫代异氰酸 对羟苄酯,为强力的皮肤发红剂,并有起泡作用,从而破坏 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促药渗透。实验表明,白芥子对麻黄 碱有一定的促透作用。同时,白芥子细粉、白芥子挥发油、 白芥子脂肪油均可促进黄芩苷的透皮吸收[9]。 3.2 细辛细辛的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对氨水所致的 小鼠咳嗽有显著的镇咳作用,能增加气管分泌量,具有稀 释痰液的作用[10]。另有实验表明,细辛挥发油能松弛组织胺、乙酰 胆碱等引起的气管痉挛,使肺灌流量先呈短暂降低。 3.3 生姜汁生姜主要含挥发油和姜辣素[11 ],能直接 刺激腧穴,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同时可以引起局部血液 循环改善,促进药物的吸收。[12]。另外,生姜能促进脾细胞抗 体的生成,能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及细胞毒活 性,能增强NK 细胞杀伤活性,提示生姜具有调节机体免疫 功能的作用[13]。 3.4麻黄麻黄具有镇咳、平喘、抗炎作用[14],麻黄的 主要成分麻黄素具有β- 受体激动效应[15],使支气管平滑 肌内cAMP 含量升高,过敏介质释放减少,同时兴奋α- 受 体,使支气管黏膜的血管收缩,减轻黏膜水肿,并有中枢性镇咳和祛痰作用。 4 展望 临床与机理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定 的不足。①有些药物如延胡索应用于临床已有悠久 的历史,且疗效确切,但对其机理尚未研究清楚。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将临床与实验研究更好的结合起来,互相参照,以期使用药更精,疗效 更好,机理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 1] 袁静, 赵欣记, 任珊.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J] . 医药 论坛杂志, 2006, 27( 10) : 56- 57.2. 3. 杨帆, 陆益, 蒙子卿, 等. α- 细辛脑对气管纤毛运动的影响[ J]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9, 16( 2) : 173- 174. [2]李明忠 小儿哮喘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近况《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第02期 [ 3] 赵立岩. 经络学说在中药透皮治疗中的作用[ J] . 中国针灸, 1998( 6) : 335- 337. [ 4] 曾征, 刘雨星, 罗永芬. 穴位敷贴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的 血液流变学影响[ J] . 中医外治杂志, 1999, 8( 3) : 5- 6. [ 5] 曾征, 刘雨星, 代勇, 等. 穴位敷贴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病 理形态学的影响[ J]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 22( 3) : 39- 41. 论文作者:李丽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芥子论文; 穴位论文; 哮喘论文; 细辛论文; 作用论文; 药物论文; 延胡索论文; 《大众医学》2018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