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为了保障内镜室的工作质量,预防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的发生,探讨基层医院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分析基层医院内镜室的感染隐患,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和内镜器械清洗、加强消毒隔离与灭菌监测、职业防护等,有效保障内镜室的各种质量,有效控制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结论 加强内镜室医院感染的防控,对降低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内镜室 感染隐患 管理对策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内镜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内镜检查是侵入性操作,存在交叉感染的高风险因素。国内有关报道,内镜检查引起感染的感染率为0.8%[1]。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全链条包括预防、诊断、治疗、报告和控制五大环节[2]。内镜感染的受宿主因素影响[3],患者合并其他合并症如糖尿病、恶性肿瘤、尿毒症、营养不良等,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内镜相关感染。其次,若当内镜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易使正常菌群移位,造成正常菌群定位改变,引起内镜相关感染。再者,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灭菌不规范,也可导致病原体传播,造成感染。内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途径引发感染:通过内镜及其附件在病人之间传播感染、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情况下造成感染、病原体在检查过程中由患者传播给医务人员。我院是拥有495张开放床位的县级综合医院,笔者通过对内镜室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分析内镜存在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对策。
1.基层医院内镜医院感染的主要隐患
1.1 消毒灭菌观念不强,消毒标准执行不严 由于患者多、内镜数目少,达不到就诊人数的需求,使用中的消毒液浓度和消毒时间未达标准,存在医疗隐患。
1.2 清洗质量不理想 清洗中使用生物酶溶液方法不正确,导致内镜表明有黄色物[4]。清洗方法不当,内镜终末清洗消毒后干燥和储存方法不合理。
1.3 不重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管 存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再使用的现象,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上存在着许多隐患,严重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1.4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不全 操作人员缺乏标准化训练,而内镜结构复杂,不易清洗,使内镜清洗许多技术不恰当、不及时,如未进行内镜侧漏检查,容易损坏内镜表面的保护膜,不能及时发现内镜侧漏等现象,影响内镜正常使用。
1.5 手卫生重视不够 对手卫生知识认识不足,依从性低、洗手时机不掌握,戴手套替代洗手或脱手套后不洗手。
1.6 个人防护不到位 工作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存在清洗内镜时不穿防渗透围裙,操作时不戴防护面罩/护目镜等现象。
2. 管理对策
2.1 根据国家规范,制定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结合内镜室工作特点,修订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如清洁消毒灭菌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科室院感质控小组严抓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保证有效执行。
2.2 人为因素直接影响内镜清洗消毒效果[5]。选派对内镜室专职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内镜的操作配合、清洗消毒等相关知识,规范流程。
2.3 完善基本设备、设施,规范操作 配备相应数量的内镜及附件,与诊疗的患者人数相适应。改用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高压气枪、悬挂式储镜柜、通风设施、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物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内镜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人工清洗难以达到良好效果,购进内镜清洗机,软式内镜消毒后,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
2.3.1 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
2.3.2 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2.3.3 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取下清洗时的各种专用管道和按钮,换上诊疗用的各种附件,方可用于下一病人的诊疗。
2.3.4 支气管镜经上述操作后,还需用75%的乙醇进行干燥。
2.4 更换合适的消毒剂 不良的清洗导致残留物在内镜内腔储留,一段时间后还会产生生物膜而难以彻底清除,常规的洗消对顽固的污渍或已经形成的生物膜洗消效果不佳,更换消毒剂获得良好效果,而且普通的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间长(消化内镜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不少于20分钟),我院改用邻苯二甲醛消毒液,内镜的消毒浸泡时间≥5分钟即可达到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满意。使用前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对内镜数量少,患者数量多的医院,为较佳选择。
2.5 防止微生物通过内镜操作或手术传播
2.5.1 要求严格执行手卫生,对内镜室的速干手消毒液进行量化,每天消耗量10ml/病人;配备一次性干手纸,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暗访,将手卫生依从性纳入绩效考核机制中。
2.5.2 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高水平或灭菌内镜,对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灭菌处理。定期清洁消毒环境及诊疗用品如听诊器、环境表面、工作台面等。
2.5.3 鼓励医生主动报告感染病例,对有细菌感染或定植的病人,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严格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2.6 内镜合理的储存 清洗后的内镜镜体应悬挂储存,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内表面内表面保持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2.7 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正确地个人防护 内镜室护士工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各种体液、化学消毒剂和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使内镜室护士成为职业危害的高危群体[6]。配备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面罩/护目镜、水鞋防护用品等,工作人员进行内镜操作和内镜清洗消毒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加强监督工作人员按需使用。
2.8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管 对一次性医疗用品从进货关开始严抓,专人保管,专柜放置,杜绝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特别是一次性活检钳的在使用,联合消毒供应室共同监管,取得较好效果。
2.9 对内镜清洗消毒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培训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并每年进行能力测定。对内镜定期进行生物学检测和消毒液浓度监测。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上述各项措施和质控办法,加强了内镜室的应用感染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许红玲.经内镜传播的医院感染[J].中国社区医师,2011,27(13):124.
[2]付强,赵烁,刘云喜,郭燕红,樊静.新时期我国医药感染管理工作思考[J].中华医药感染学杂志,2016,26(6):1204-1205.
[3]张淑军,钱瑛.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61-262.
[4]崔顺子.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监控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59-1860.
[5] 孔金艳,唐平,周小凡,鲍小倩等.人为因素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影响的分析[J]. 中华医药感染学杂志,2010,20(6):827-828.
[6]宁瑞花,殷积美.内镜室护士职业损伤因素与自我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908.
论文作者:聂忆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医院论文; 消毒液论文; 操作论文; 消毒剂论文; 效果论文; 对策论文; 病人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