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策略论文_马宝荣

浅谈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策略论文_马宝荣

石河子高级中学  新疆 石河子市 832000

摘 要:化学必修一、必修二在高中学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是学好高中学化学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探究;教师应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知识和方法等进行衔接和调整,以更好的让学生学习,以实现初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衔接。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培养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直接影响着高中化学教学效果。高一化学必修一、必修二在高中学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化学必修一、必修二是学好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和前提。高一教材中的“物质的量”及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基础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等内容既是高中化学中的重点知识,又是难点知识。针对如何解读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可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进行探究;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建议。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存在一个较高的台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异。大部分的学生无法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高一相对初中教学课堂容量大,内容难度大,突破不了重难点。具体有四方面的原因:⑴、学习方式上大多数同学还是以初中的死记硬背来学习高中课程,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⑵、就知识本身而言:初中教学体现“浅、少、易”的特点,而高中的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突然加大,导致学生课堂接受的不适应。⑶、初中课改教材与高中教材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甚至某些地方出现了脱节,且相关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增大,学生没有能力将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和应用,造成解决问题的不适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⑷、心理方面: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有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如:自我陶醉、自我放松、自暴自弃、自我优化等)对学习化学有重大阻碍作用。

二、初高中生学习对比及对策:

1.由“是什么”向 “为什么”进军

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等,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在学习要求上,以了解识记为主;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如: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初中要求1、记住化学方程式。2、记住反应现象。而高中要求1、记住化学方程式。2、记住反应现象。3、这个反应的意义(氧化还原反应角度)4、会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2.由“死记硬背”向寻找“规律性”记忆进军。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较少,很多同学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在中考时考高分;而高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或记忆后应用,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高中化学,则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而事倍功半。例如:Li和Na 、C和Si、F和Cl、Mg和Ca在高中阶段课本主要讲解Na 、Si、Cl和Mg的性质,不仅需要掌握它们的性质,而且与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性质你也必须会推测。例如:通过金属钠的学习分析初高中生学习的区别;初中(死记硬背)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保存。④、用途。而高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①、记忆物理性质,并证明钠的熔点低、质地柔软。②、记忆化学性质,粗浅从结构分析钠具有活泼的金属性,从性质分析钠的结构。③、记忆钠的保存方法,从性质推断保存方法,从保存方法推断性质。 ④、记忆用途,并理解。

3.由“看小说”的阅读方式向“研究学问”的阅读方式进军。

阅读自学能力方面:初中用看小说的方法读课本,抓不住要领,只记忆自己喜欢的简单情节,常常读过后对于学习一无所获。高中阅读的同时,进行记忆和思考为什么,并且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理解作者安排的意图。阅读完毕后知道教材中主要想说明什么内容,并且理解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说明的。很多知识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体会更加深刻。

三、教学建议

1.使学生很好的从慢节奏向快节奏过渡。

高一的学生的心理状态还保存着很多儿童时代的气息---天真和贪玩,再加上初中化学内容较少,讲课比较慢,复习时间比较长,在他们的意识里任然是无所谓以后突击的态度。进入高中后,化学课程难度、深度大为增加,知识密度加大,这就面临着在短期内要容纳更多、更难知识的难题,但可用于课堂上演习消化的时间又比较少。因此,教师要重视这种时间和学习节奏上的变化,引导学生由慢而快地转好轨。

2.加强培养兴趣,着重培养学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化学知识比较杂、乱、多、细、碎,如果不对它进行系统分类,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困难。教学过程中,可用联想、类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庞杂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由点连成线、由线串成面、织成网,以便学生学习,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性质的内在规律性。

课堂上多让学生自我表现,这种“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学生学习的信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让学生从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培养学生的正能量。

高一学生中常见的负能量表现为以下几种:①自我陶醉型。中考成绩较优,自认为可松一口气,不了解高中学习上的难度和高要求而盲目乐观;②自我放松型。现在才高一离高考还早,可以放松一下,高二再努力还挺早的;③自暴自弃型。中考不理想,上高中后想努力读书,但事与愿违,便产生畏难厌学心理,因此自暴自弃;④胆子特小,怕实验伤害自己,怕污染,学化学动口不动手,不理论联系实际。在化学教学中坚持长期不懈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展正面教育。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法、情感的衔接,只有实际调查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和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为有效的措施来完成初高中衔接。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必修一[J].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2007(3).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必修二[J].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2007(3).

论文作者:马宝荣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2

标签:;  ;  ;  ;  ;  ;  ;  ;  

浅谈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策略论文_马宝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