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政治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实施意义
项目运转重在管理一是依赖于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二是在于技术、物资、资金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靠合理的管理。自建国以来,国家尤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程建设单位中思想政治工作则是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起点--物质力量。首先,物质力量的转换实施主体是人,而人的言行受思想支配,在施工建设中,要确保所有参建人员统一协作,有组织、有规范开展相应工作,就需要对思想进行统一。其次,施工管理往往涉及到技术、物资、成本、合同、后勤、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工程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是确保管理运作的强制性手段,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强制性手段得以落实的必要方法,在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上至关重要。一个企业或项目,制度规范可行,员工执行力强,而可促使企业或项目管理工作的广度及深度得到延伸,保证工程管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施工人员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尤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偏远地区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且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施工难度大,因地质、管理等原因导致的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及安全威胁。对企业或项目的队伍建设和项目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目前,我国基层在建项目,特别是部分国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乏正确认识,党组织负责人偏离党建工作,片面追求工程经济效益,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及时开展,项目管理混乱,出现出现超预算支付、竣工延迟、偷工减料等现象,给企业荣誉、市场等带来严重影响。
三、在工程建设中加强施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为工程建设人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长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施工阶段属于建好在建工程的重要环节。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增强施工人员思想政治意识。一是围绕施工生产经营中心,结合当前国家形势、工程项目实际、节点目标等内容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参建职工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动职工积极性,确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维护组织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结合工程项目建设单元,分版块、分内容、分场次长期进行安全、质量、环保等方面的意识培养。施工单位作为项目建设主体,需重视强化施工人员思想意识,保证实体工程质量。一方面制定科学规范、合理可行的管理制度,作为集体约束标准,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思想,把握重点,强调施工安全质量,通过会议、QQ、微信等宣传方式给予施工人员正面思想引导,督促参建人员重安全质量,转变工作作风,树企业形象。三是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激励职工向先进靠拢,争树典型。
2.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被教育主体是人,实施教育的主体也是人。要达到教育效果,就必须强化政工管理人员素质。政工队伍要熟知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生产、管理方式、员工队伍结构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变化,在现场思想工作、项目文化建设、加强群众工作和维护队伍稳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和服务保证作用。要确保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提高政工干部责任意识与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及工作水平。施工企业应不断吸引年轻、高素质工作人员,重视培养年轻干部,不断提高其知识储备量与工作能力,鼓励其借助现代化思维方式及工作模式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促使工程建设中的施工人员思想政治工作既可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又可与新时期发展需求相适应,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生产水平。
3.创新新形势、新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时期,国家战略、企业制度在变,施工内容和环境在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当结合当前大形势发生变化。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项目深化发展、施工人员薪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施工人员正视目前面临的处境,鼓励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综合水平,从而实现施工人员自我发展。
4.强化管理层思想政治工作。施工单位管理层的思想认知与工作态度可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生产态度,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还应重视对管理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使管理层政治思想观念与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进度等密切结合起来。首先,管理层应具备较高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以党的群众路线为依据向施工人员实施政治思想教育。其次,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管理阶层应重视培养施工人员稳中求进、坚持不懈、扎实工作的作风,结合制度管理与政治思想教育对施工人员错误思想及行为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
论文作者:夏 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施工人员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论文; 思想论文; 教育工作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