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论文_何捷

何捷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中医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分析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在使用中药制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0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推测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制定预防策略。结果:106名被研究患者中,年龄在12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占比20.75%和44.34%,而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比例远不及这两个阶段,P<0.05,有统计学意义;样本中共有65名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用药,占比61.32%,远超过选择其他方式用药的人数,P<0.05,有统计学意义;样本中出现皮肤与附件反应的患者占比高于出现其他器官反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个体差异与不合理用药是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的主要原因,故临床上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只有合理用药,才能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发挥药效。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原因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5-0302-01

随着中药制药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制剂种类不断增多,使用范围和频率也在不断增加。且由于中药制剂具有价格偏低,服用方便,不良反应较小等优势,临床使用也不断扩增。然而,根据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年度报告显示,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中,仅中药所致的就达17%。由此可知,中药制剂并非绝对安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中药制剂的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2月~2019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部上报的服用中药制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究其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上报的10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其中,男62例,女44例;年龄在13-82岁,平均(61±1.58)岁。

1.2 方法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在计算机Excel系统中输入医院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的106名接受中药制剂治疗的不良反应报告。年龄和给药途径分布分布情况集中观察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主要分析≥60岁、13~39岁、40~59岁和≤12岁四组年龄段;给药途径分布主要分析静脉滴注、口服、肌肉注射和外用四种方式。总结不良反应所涉及的系统及各系统表现,统计各系统占比。

不良反应针对性监护对照组内行常规药学监护;在对照组的监护管理基础上,观察组加行针对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观察组的监护管理内容主要如下。①强化药品管理,不同药品行分类保管,注意合理储存养护,准确查对、验收。②全面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药品使用史、疾病史,强化药品安全意识,加强药学监护培训。③合理选取给药方式,儿童患者应优先选择口服给药、避免静脉直接滴注;老年患者应慎重用药,注意联合用药,必要时可动态监测血药浓度。④静脉滴注药品应严格科学配备,注意药品溶解度、溶剂种类和PH值;注意糖尿患者者选用葡萄糖溶剂时,应预先皮下胰岛素注射,避免造成血糖紊乱等不良反应。⑤科学调节药品静滴速度,合理控制滴速。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106名被研究患者中,年龄在12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分别有22人和47人,占比20.75%和44.34%,而其他年龄阶段患者比例远不及这两个阶段,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的受累系统(或器官)及症状表现情况

106名被研究患者中,出现皮肤与附件反应、呼吸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和其他反应的人数分别有51人、21人、20人、12人和2人,皮肤与附件反应患者占比高于其他器官反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结合临床资料,对中药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做了以下体会:(1)患者自身因素:因患者年龄、体质等各方面因素不同,自身药物耐药性也不同,如儿童和老年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而老年人各项身体机能已逐步退化,因此,其药物耐受性自然而然较差,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如果没有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用量,就极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2)药物因素:中药组成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一些药物如果不经过处理,或者用药量、次数过多等,均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如苍耳子,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的功效,但如果不经过炮制直接做药,其所含有毒的毒性蛋白即可损害患者的肝肾、心等内脏实质细胞,引发肝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在使用中药制剂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炮制,辩证下药,以防引起不良反应。(3)用药不当、滥用:用药不当、滥用是所有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最多问题的一项,因此,首先药房必须做好采购与验收工作,最好选择有药监局备案的企业采购药物,验收时注意查看药物有效期和质检报告等,防止买到假药、过期药;药品应尽量存放于温度、湿度适宜的地方,防止药物霉变、药效发挥;用药时应准确称取药量,对症下药,同时注意切不能用类似药物代替。有些患者认为保健品药物食用越多越好,因此大量使用,导致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监督并嘱咐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参考文献:

[1]陈青.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3):144-145.

[2]景晓.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及用药管理对策[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4):539-541.

[3]杨盛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对策[J].双足与保健,2018,27(05):171-172.

[4]杨国忠,张国强.中药制剂致150例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9):176+178.

论文作者:何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论文_何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