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胜敏 (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摘 要】 均衡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体现着城乡教育的社会公平尺度。它在教育资源非均等的条件下,实现国家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校际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包括几方面:一方面在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机会方面,实现城乡校际间"以校带校、以城促乡"的资源共享举措;在教育决策方面要有完善的保障机制护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社会效率;最终采用相适应的义务教育各阶段的均衡教育方法,实现社会的均衡教育发展。
【关键词】 均衡教育;义务教育;社会效益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之子课题(13060195)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2-052-02
1.引言
随着教育的改期发展,人们已认识到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这也促使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教育部门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推动与改善当前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一个怪圈,力争从根本上来解决并且缩小区域间教育发展的差距问题。本论文就当前城乡教育发展的现状,从经济学视角来分析讨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
2."以校带校、以城促乡"实现资源共享举措
经济决定一个学校的教育发展。从教育经济投入方面来分析,学校设施完善是保障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良好基础;从学校软件方面来分析,师资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受教育的主观因素。然而这种现象的存在,最大的根源是地域间的经济发展区别决定了校际间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现象。反之,教育的非均衡发展现象又从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从而影响到本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如何从根源方面解决经济差距?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问题,而从当前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可从客观存在的现实出发,推行"以校带校、以城促乡"的资源共享措施。
2.1城乡教育经费差距形成区域间教师价值认同偏向
义务教育政策的出台,使全国青少年都能保证得到正规的九年义务基础教育。但是,由于地域间经济差异形成了校际间的巨大差距,这也就造成了城乡间、以及偏远农村的学生并不能够得到公平的教育。
从当前政府财政对学校教育的投资力度来看,应该说是相当可关的。但具体分配到各个学校的经费就又有了不同,重点学校的财政相对要多一些,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城镇、重点、经济发达等因素,致使学生硬件设施以及师资等软件方面都有很好的教学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择校生,这无疑保障了学校的经济收入,学校的良性发展。相对其它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来说,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拨款仅仅能够维持教师的基本生活保障现状,很难从根本上来投入教学的设施以及师资水平。相关研究结果,老师的结构工资在农村学校工资中早已不存在了。作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联性,一味地提倡弘扬教师奉献精神,缺乏激励机制的教育管理制度是无力可撑的。 在当前这种教育现状形势下,导致教师在对自身的价值认同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主要是自我感知的社会地位一般,主要是经济收入的低下导致了对社会价值认同的迷惘。在这种环境下,提升学校教育环境将是近迫在眉睫。
2.2城乡校际间的师资帮扶模式
如何弥补城乡间学校教育资源差异?首先从师资帮扶模式来逐渐改善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从客观方面是将管理理念注入到相对教育落后学校,如把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教育品牌、先进文化、办学理念和高效管理移植与浸润到教育资源落后学校。 促使这样教育资源比较薄弱的学校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办法质量和效益的快速提升,为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差距,加速教育管理制度模式的优化速率,促使落后学校以及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缺乏学校得到一定缓解。
通过新的教育管理制度模式的改进,力争使教育资源落后学校的教师在思想认识、专业素质、个人价值观、教学科研等多方位得到改善。这种教师支教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的正能量导向,也是拓宽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新视角。
2.3城乡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帮扶模式
从资源共享来分析,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从学校设施资源共享层面,由于当前是信息社会时代,学校教育理应在网络资源方面进行共享,使学校教育得到更多的信息。相应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自己学校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无偿的通过网络对相对应学校进行开放。并且在教师教学经验方面可提供交流平台,这样无论从学生的受教育层面还是知识结构的获得,都能够快速、有效的传达到对口学校,既充分利用了资源问题,又为教育薄弱学校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平台,能够在有限的环境内得到更大的收益。
2.4城乡校际间的教学质量督查帮扶模式
教学质量决定了学校的生存,而教师将是这个环节中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的恶性循环就是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又难以达到所谓的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其主要是经济条件导向师资的缺乏,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匮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政府部门极力改善这种现状的前提下,通过城乡校际间的优秀师资对支教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定期的督查、现场指导与引领,通过采取观摩课、汇报课、说课比赛、教研讨论、课题参与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实施,从学校领导到学科教师,从思想上得到重视,从实际中改进,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备课投入、上课态度、作业批改等思想意识,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整个教学设计水平。因此,在现代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通过课例研修,促进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水平,提升专业技能,形成良好教学氛围,无形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这种"以强带弱、互帮扶持"的"以校带校、以城促乡"的教育改革模式,从基础方面大大地改善了由于"山区向平坝,农村向场镇、乡镇向城区" 的生活、教育追求的趋势;通过"师资助教"的模式,从教育均衡发展方向是一条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而弥补学科教师不到位、教学设施不配备的资源短缺制约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现象。通过以上这种教育系统改革,真正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搭建平台,通过师资共享缩短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这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3.完善保障机制护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在各级地市教育部门大力推行"以强带弱、以城促乡"的教育均衡推进中,都在不同程度上收到了一定的效益,也看到了一些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其决定性因素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做后盾,这是真正能够实现当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有效途径。
作为政府部门应如何保障各地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从操作层面做出倡导,而且还要从制度层面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首先,财政专款专用。要建立相对完善的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保障机制,依法进行筹措专用教育经费,增加各级学校的教育投入,专款专用,建立起财政拨款为主,调动多渠道筹措学校教育发展经费体制。从原则上要对义务教育财政拨款优先预算、优先拨付与追加的"直通渠道",放宽对筹措义务教育经费对学校自身发展的使用权,这是拉近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其次,教育考核评估。要制定相对完善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考核评估机制,针对小学与初中义务教育不同级别的系列考核评估方法,通过不同级别学校的调查研究确定做到公平实施。同时,要针对各级各类学校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相应发展性的督导与考核评估,以确保学校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再次,"四风"监测。要建立起相应的完善"四风"监测机制,由于在面对教育经费、学校招生等热点问题,要采取财务公示,接受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尤其在学校教育收费标准、学校设施建设等财务制度方面做到提前预测和评估,从学校管理层抓起,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的正确走向。
4.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基本途径与关注点
4.1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一,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校际间的学生教育机会均等。首先要保障学校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其次要实现均衡教育制度的约束性,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大化效益性。另外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教育管理模式及切实可行的均衡教育实施方式。
第二,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校际间的教学资源的均衡机会。首先要把握传统文化的根脉,这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也是通向经济发展的基石。 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的灵感离不开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事实证明,学校教育中应加强民族文化、艺术与德育的教育内容资源,这也是城乡学校教育中实施教育内容均衡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来看,关键还是要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整体资源均衡性。既要注重对教育资本的投入,又要加强教育过程的高效能,还要力争实现教育效益的产出。
4.2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关注点
第一,为实现教育的最大效益化,普及义务教育中应加强教育改革的均衡理念意识。
第二,为实现社会的最大效益化,需要制定相对各级学校具有普遍性标准的教育制度,这样才能在保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
参考文献:
金庆伟.义务教育均衡问题研究[J].2007(1):75
汪莉.以校带校,均衡教育背景下的互动双赢[J].教育咨询(教育科研),2013(3)
阮晓芳.均衡教育破"墙"之战[N].基层,47
卢宇峰.论均衡教育的内涵与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270
作者简介:
魏胜敏:(1969-)女,河北无极人,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与体育养生文化
论文作者:魏胜敏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学校论文; 城乡论文; 义务教育论文; 义务教育阶段论文; 教育资源论文; 教师论文; 师资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