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手工教学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实践表明,通过大量手工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手眼配合的协调能力,并与现实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关键词:美术课;手工;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129-01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游戏,教师尝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快乐和新奇中主动参与活动,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得以充分发展。小学生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动手和探究的欲望。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手工作品的创作。
1.材料中激发兴趣。让学生从认识一些常用的手工工具材料入手,例如小剪子、双面胶、透明胶、色卡纸、海绵纸、皱纹纸、瓦楞纸,超轻泥……,学生认识后一定会特别兴奋,很想尝试用这些材料做出新颖的物件来。
2.欣赏中激发兴趣。让学生欣赏用各种材料做出的优秀作品,学生看后会感到新奇、喜欢,并从这些作品的制作中得到启发,汲取知识。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白,他们在这节课中要学习的是什么,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设计出完美的手工制作。例如:我在教学《纸拖鞋》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纸拖鞋,可以让学生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了解纸拖鞋的制作过程及性能,用多媒体展示花样繁多的纸拖鞋作品,学生欣赏之余,得到启发,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纸拖鞋。这样一来,学生的手工制作兴趣大大提高,创作的作品会更有创意。
二、指导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我们强调在动手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能素养的形成,从而学会技能。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手工课中除了让学生动手掌握制作方法,关键还得让学生学会动脑,学会创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学生手工制作中,更应注重实践第一的思想,大胆让学生进行尝试。我在教学中,注意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体现从易到难的教学层次,放手让学生实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讲后做和边做边讲的教学形式。如在执教《会走的玩具》一课时,我拿出已经做好一个小玩具,并推着它走,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一名学生将这个会走的小玩具拆开再组装起来,其他学生观看;在学生重新组装玩具的过程中,适当讲解与点评;当某个环节遇到困难时,就重点讲解这一环节;当全部组装完成后,再让全体学生自行动手制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手工制作需要采用边做边讲的方式,如《千变万化的帽子》我这样设计的:第一是借助手工材料,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模仿着做,指导学生认识帽子的造型和装饰特点、设计方法、基本知识等;第二是让学生借助手工材料制作千变万化的帽子:用什么材料、如何将平面的纸变成各种立体造型的帽子、设计装饰出造型独特的帽子……这是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的过程,是自己动手的过程,是充满乐趣的过程;第三是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小组内比一比谁的帽子设计的好,谁的存在哪些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自我,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新知识,锻炼新技能。评价时,注意加强针对性,对制作的好的作品及时表扬。对学生手工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改正,并不断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同时,我利用搜集的各种款式帽子图片和自己事先做好的作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以此来点燃学生手工制作的欲望,巩固了学生劳动成果。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合作交流,发展良好品质
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为小组的集体荣誉负责,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
1.分组各自完成作品。美术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需求和发展,走下讲台,努力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能够促进他们思维发展与品质形成的活动空间,在学习中与他人互动。如在教学《穿花衣的鱼》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把做好的“鱼”示范作品分发到各个小组,让学生自己研究是怎么做出来的;再让每个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动手做一个折纸鱼,并对“鱼儿”想象美化,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花衣服;最后在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欣赏、比较、借鉴。在此过程中发挥“群育”效应,小组内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创造能力弱的学生,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分组共同完成作品。手工制作看似简单,但由于学生个性心理、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的不同,在创作水平上会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个体差异变为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有主动权,可以自主安排手工制作活动,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飘来飘去的小岛》时,我将学生每4人围成一个“小组”,让他们通过共同讨论、构思,分工画稿、选材、切割、组合、粘贴,制作出不同风格的小岛。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通过听、学、看、做、说,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创作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创作愿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等等,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手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荣.“玩—拆—做—赏”有效教学模式初探——一节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启示[J].小学教学参考,2011(6):104.
[2]沈洁.把握要点有效实践——初探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9):61.
论文作者:祁丽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学生论文; 手工论文; 小组论文; 手工制作论文; 作品论文; 帽子论文; 材料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