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同的方法对小儿扁桃体炎的护理效果论文_尉海燕

浅析不同的方法对小儿扁桃体炎的护理效果论文_尉海燕

尉海燕

兰西县人民医院 151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小儿扁桃体炎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98例扁桃体炎患者,按照患者资料收集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显效有37例(75.51%),总有效率为93.87%,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显效有12例(24.48%),总有效率为55.1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扁桃体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有助于增强小儿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扁桃体炎;耳鼻喉科;综合性护理

小儿扁桃体炎属于一种常见儿童疾病,该病病变较轻,炎症仅限于表面黏膜,隐窝内及扁桃体实质无明显炎症改变。可有咽痛,低热,疲劳,食欲欠佳等,局部表现咽痛,见扁桃体及舌腭弓、咽腭弓充血、水肿,扁桃体不明显肿大,表面无明显渗出物,局部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时有咽干、异物感、发痒等,常有急性发作史。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转为慢性扁桃体炎或肾炎。对小儿扁桃体炎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患儿由于咽部疼痛拒绝饮食、不爱说话,对术后恢复十分不利[1]。因此,对小儿扁桃体炎患者的术前、术后均应进行相应的护理指导,帮助患儿尽快恢复。本次针对2年间某院收治的98例患儿作出研究,观察常规的护理方式和综合性护理方式对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某院儿科收治的98例扁桃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37例,女61例,年龄为3~7岁,平局年龄为(4.23±1.52)岁,患者经术前诊断确诊为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12例,双侧扁桃体炎37例,II、III度肿大15例,咽部扁桃体前后腭充血88例,扁桃体出现白色条线瘢痕59例。对患者进行扁桃体手术治疗,时间为7天,按照患者资料收集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口腔卫生护理。

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检查、术后口腔护理、出血护理、饮食护理、日常护理和疼痛护理。

1.3疗效判定

对患儿及家属做满意度调查,发放院方自制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专业水平、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等,80~100分为非常满意,50~79分为满意,30~49分为一般,10~29分为不满意,10分一下为非常不满意。每个患儿发放一份问卷,由家属帮助填写。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100%。

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口腔运动正常,无疼痛感,唾液无血;②有效:患者口腔运动稍有疼痛,唾液无血;③无效:患者症状无减轻或加重,唾液始终有血,咽部阻塞加重。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显效有37例(75.51%),总有效率为93.87%,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显效有12例(24.48%),总有效率为55.1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经综合性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7%,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5.10%,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综合性护理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术中检查患者各项指标的水平,术后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护理,指导患儿及家属掌握日常护理关键,对患儿恢复十分有帮助。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儿应用了综合性护理方法,其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3.67%,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此可以证明,综合性护理方法更适用于小儿扁桃体炎临床手术中。由于综合性护理方法全面、及时、科学,有助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治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加快了手术恢复时间。综合性护理包括以下几点:

3.1术前护理

对患儿进行心理安慰和辅导,鼓励患者不惧怕手术、与家长合作,使患儿精神放松,增加机体抵抗力,让患儿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2]。

3.2术中检查

术中帮助临床医师做好个项检查,掌握患儿的用药情况及药物过敏情况,排除麻醉禁忌,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测,让患儿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术前10小时禁食。

3.3术后口腔护理

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口腔清洁,使用涑口液漱口,术前给予适当的苯巴比妥,让患儿安睡。

手术后患儿的手术创面敞开,增加了感染的几率,这时需要帮助患儿去枕平卧,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儿的创口出血情况,保证患儿的呼吸畅通。患儿清醒时,叮嘱患儿若口中有血液或分泌物,需要轻吐,不能下咽,吐出略带血丝的唾液不要担心,是正常血性分泌物,如果血丝含量较多,应立即通知医生,查看是否为术后出血。对患儿术后出血情况可以使用冰袋,将冰袋敷于患者的颈部,使患者颈部血管收缩,减少手术创面的渗血。

3.4饮食护理

患儿在手术后由于口腔创口露出,吞咽疼痛,患儿通常拒绝饮食,护理人员鼓励患儿进行饮食,在术后6小时左右食用冷流食,比如患儿爱吃的雪糕、酸奶等,减少患儿吞咽困难程度,降低出血,还能补充患儿身体的所需能量。术后第2天可以食用半流质食物,术后3天食用软质食物,不宜食用过酸、过硬、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到伤口出血疼痛。鼓励患儿多饮水,每日保持蛋、奶的摄入量[3]。

3.5感染护理

术后无论饭前饭后均需使用必泰漱口,促进局部卫生,降低感染率的发生。如患者由感染引起的体温升高、吞咽疼痛加剧、张口困难,可适当给予抗生素药物。指导患儿保持口腔卫生,预防感染的发生:术后当日不漱口,次日可用朵贝尔液清洁口腔。

3.6疼痛护理

患儿术后疼痛是必然的,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准备,多与患儿沟通,分散其注意力,如果疼痛难忍,可以使用适当的镇痛剂。同时可请一些手术后较开朗、乐观的患儿讲解手术体会和战胜疼痛经验,通过患儿之间的沟通来增强患儿战胜疼痛的信心。

3.7术后并发症护理

为防止术后创面粘连,手术当天患儿避免说话,术后鼓励患儿多说话,多做口腔运动,伸舌头、吞咽等动作,预防创面粘连,如果创面粘连可以使用漱口水或抗生素药物,如果粘连情况严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

3.8术后出院指导

让患儿保持口腔卫生清洁,多饮水、少使用刺激性食物,如果患儿在出院后一段时间内唾液中仍然有鲜血或眼部阻塞严重,应立即入院就诊。

通过上述对儿童扁桃体炎护理方法的相关介绍,当儿童患上了扁桃体炎疾病的时候,通过一些合理的治疗以及健康的饮食方式,在有咽喉疼痛的时候患者要多注意休息,多喝水尽量少吃一些快餐辛辣性食物,来更好的恢复咽喉健康。

参考文献:

[1]刘晓辉,牛仁秀.釜底抽薪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56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3,02(01):107-108.

[2]金莲锦,李罡,刘再英,等.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3,05(05):11-14.

[3]曾元惠.护理干预在小儿腺体扁桃体摘除术后恢复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3,05(07):543-544.

论文作者:尉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  ;  ;  ;  ;  ;  ;  ;  

浅析不同的方法对小儿扁桃体炎的护理效果论文_尉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