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地铁的交通功能已基本完善,但在地铁空间环境设计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异。简述了地铁发展历史及车站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环境艺术概念,分析了国内外地铁的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和典型案例,提出国内地铁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相关建议。
[关键字]中外地铁;环境艺术;设计
地铁因快捷、安全、便利的特点,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随着科学技术、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地铁车站作为一种特殊建筑,已不仅仅被看作交通设施,更被看作传播地域文化和展示城市风貌的微型窗口。在此背景下,地铁车站的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环境艺术设计概念
环境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艺术流派,通过结合雕塑、绘画等观赏艺术,创造出一种使参观者置身其中的艺术环境。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通过某种空间组织、围合方式,结合利用光线、色彩、装饰等设计元素,为建筑室内外空间创造出某种风格,以满足人们视觉审美的需求。
地铁车站的环境艺术一般遵循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的基本原则,同时创造出具动感和活力的空间效果。
2 国外地铁车站环境艺术设计现状与实例
2.1 俄罗斯莫斯科
莫斯科地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于1935年开通一期工程,至今已有近200个车站,其中44个被列入“文化遗产工程”。
莫斯科地铁较好的融入了政治文化和艺术设计。众所周知,斯大林希望把莫斯科打造为无产阶级的新罗马。因此莫斯科地铁建设初期,斯大林即希望将莫斯科地铁打造为宣传工具,向全世界展现国家的意识形态。因此20世纪90年代之前建设的车站,大多充满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和本土文化气息。通过浮雕、雕塑、壁画、马赛克拼贴等方式,将地铁站打造为一座座华丽典雅的地下艺术馆。如5号线基辅站以华丽、精致、厚重的石膏画框镶嵌壁画,展现乌克兰民族风情;革命广场站内通向站台的每个拱门两侧均设置真人大小的革命战士雕像,提醒人们不忘历史的同时,呼应了站外纪念十月革命胜利而设置的广场的主题。90年代至今的车站,整体风格较简洁,充满现代感与科技感。如新科西诺站顶部采用X型骨架,辅以白色灯光的漫反射处理,营造科幻感。
2.2 瑞典斯德哥尔摩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地铁车站经由百余名艺术家的设计,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艺术长廊。其最大的特色是在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天然岩层的原始结构和挖掘痕迹。受益于地质条件的稳定,车站空间开阔、纯净。
艺术家们利用色彩,通过“洞穴绘画”,辅以艺术性照明烘托,创造出不同的车站环境氛围。再以雕塑等艺术设置增加空间趣味性,表达出不同的主题。如地铁中央站内,蓝白色相间的墙体上蔓延出数枝的橄榄叶,以纪念古代雅典奥运会。国王花园站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站内则通过浮雕、彩瓷拼贴等展现历史痕迹,与车站周边环境艺术氛围融为一体。
3 我国地铁车站环境艺术设计现状与实例
目前我国地铁车站文化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艺术墙设计,即在站厅层侧墙各开放一片墙体进行艺术设计,如深圳地铁、郑州地铁、长沙地铁等,均采用了此种方式。亦有部分城市针对重点站车站空间进行了整体设计。
3.1 北京
北京地铁始运营于1969年,是我国首个建设地铁的城市,至今有50年历史,运营车站达三百多座。
北京具有历史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双重身份,充分利用了地铁车站这一对外展现中华文化瑰宝的最好窗口。如东西向贯穿北京中心城的地铁6号线,充分融入了“京城连廊”的设计理念,在各个车站设计上吸取对应地上城市文化,使整条线在不同站点体现不同的城市特色。对应梅兰芳剧院的车公庄站,以京剧的“生、旦、净、丑”行当的造型为意象,融入剪纸艺术特点,结合京剧脸谱、演出造型和传统祥云等装饰元素,塑造一副生动的京剧画面。北海北站利用中国园林窗的概念,将长廊和门、洞取景引入壁画,在有限的空间形成两层纵深园林景致,充分体现了北海公园的皇家园林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北京地铁亦有活泼的一面,如8号线木樨园站,以“木樨园”这一站名所蕴含的景象为切入点,用夸张的手法放大花、草、虫,对人与环境进行适当的比例转换,使人产生 “变小”了的自己置身于巨型草丛的感觉,营造出趣味性的空间环境。
3.2 武汉
武汉目前运营线路9条,车站二百余座。除了地铁1号线,余下8条线均于近六年相继开通。地铁建设迅猛发展,地铁车站环境艺术设计亦取得市民的好评。
武汉地铁车站的环境艺术设计存在两种主流模式:重点站个性化设计和普通站标准化设计。2018年前开通的线路,重点站主要通过雕塑、艺术墙等的设置来体现江城文化或迎合站点特色。如2号线汉口火车站设置了腾飞的黄鹤雕塑和展现武汉城市风貌的马赛克拼贴壁画;4号线洪山广场站设置大幅以红为主色调的楚文化壁画,展现荆楚人文、器具文化。
武汉8号线的环境艺术设计取得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对重点站进行了全空间环境氛围的营造。如梨园站,以“东梨听涛”为主题,站内天花采用欧式植物花卉镂空手法,将梨花的形态演变到设计中;侧墙通过石材层层叠叠营造出一种水墨中国画的自然效果,并有规律的以极具东方韵味的圆形“窗口”凸显重点景致,营造出极美的意境。黄浦路站以“铁铸军魂”为主题,将站厅层中跨楼板按挑空设计,墙面、柱面装饰主要选用米黄石材,融入纪念章、军旗、行军等元素,营造出庄严肃穆感。
4 我国地铁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4.1 我国地铁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不足
地铁是当下社会展现城市风貌的最佳窗口。相比于国外部分国家,我国在该方面尚存在以下不足:
1)广告设置过多
根据现状,国内几乎所有车站内均设置了大量的广告。设置形式大同小异,多为灯箱,而且设置时不考虑与空间环境的协调性。国外地铁内广告较少,即使设置,亦会考虑其艺术性及与车站环境的融洽度。
2)艺术设计分量较小,设置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艺术设计采用艺术墙的形式,部分车站设置了艺术座椅,或对柱子、天花进行了局部处理,相比于整个车站空间,艺术设计分量较小,对营造艺术环境效果的作用微乎其微。单一的形式,亦给人单调的感觉。
3)对艺术家、建筑师重视度不够
国外以艺术性著名的车站空间,均有大艺术家、建筑师主导设计。而国内目前的地铁设计基本已成立单独的设计体系,设计单位相对固定,思维模式也已定型,难以突破。艺术家参与时只能利用被固定的艺术墙区域,发挥空间过小,无法主导车站的整体环境艺术设计。
4.2 相关建议
1)增设建筑师责任制,尽早引入艺术家。在规划设计阶段即明确总建筑师责任制,引进艺术家介入工作。在规划上做好整体控制,同时设计中按相关需求控制好空间尺度,为艺术设计预留好土建条件。
2)适当减少广告,增强文化氛围。可结合扫描二维码播放、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利用站内有效空间传播传统文化或相关安全知识等信息,如唐诗宋词、消防知识等,丰富快节奏下现代人的内心世界,同时有益于为小朋友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3)设计师需解放思想、注重创新,同时关注细节处理、营造空间整体艺术氛围。采取多种艺术形式,如对色彩、灯光、艺术装置、材质等进行综合利用,采用重复、夸张、比例互换等设计手法,创造符合现代人需求的艺术空间环境。
4)完善建设管理机制。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加强对每一环节、各环节间的管理与控制,在政策上为艺术环境设计开路,并确保优秀的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束昱,《城市地下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2]陈易,陈申源,《环境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付永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地铁论文; 车站论文; 艺术论文; 空间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莫斯科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