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的心理调查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榜样论文,青少年论文,崇拜论文,偶像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提出
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将个体在观察学习时对社会情境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称为模仿。模仿的对象则为楷模。对于中学生来说,楷模可分为榜样和偶像。前者指教育者给学生树立的模仿对象;后者指学生自己主动寻求的模仿对象。由此可知青少年心中的榜样与偶像之间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崇拜意为“尊敬、钦佩”,表现自己对英雄或杰出人物的敬仰和敬佩。崇拜心理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需要,在中学生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随着我国受到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当代的青少年们已不再仅从同一个视角、同一个层次去理解世界,不再像过去的人那样被动地去接受成人所给予他们的选择;同时传统的教育榜样在其外在形式上显得越来越缺乏魅力,并且常常远离青少年的心理需要,导致青少年的抵触与反感,因而坦言“我们不要榜样”。与之相反,青少年偶像崇拜作为一种新萌发的偶像文化却以其特有的方式越来越强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给予理解与解释,便成为十分必要的课题。
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全面了解和把握不同性别、学校、初高中的中学生偶像崇拜心理的特点,发现学校榜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偶像教育与榜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从而为达到教育者与青少年的良好沟通,使学校、家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方法
(一)问卷
问卷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教师问卷有5道题,要求老师分别写出希望自己的学生或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为达到该培养目标采取的措施,现在或以前给学生树立的榜样,以及怎样树立的,榜样教育的重要性及对其现状的看法;学生问卷有5道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认为教育者树立的榜样,又怎样看待的,自己崇拜的偶像和崇拜的原因以及偶像对自己的帮助和偶像的不足。
(二)调查程序
随机抽取重点、一般、农村各一所中学,各年级抽取学生10人,老师2人;问卷由调查者亲自测试或寄给所测试学校校长。共发放学生问卷360份,有效问卷275份;教师问卷72份,收回49份,均有效;学生中有男生150人,女生125人,初中158人,高中117人,重点中学88人,一般中学97人,农村中学90人。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问卷
1.学生认为教育者给他们树立的榜样
表1 学生认为教育者给他们树立的榜样
重点中学 一般中学 农村中学合计
初中高中 初中高中 初中高中人数
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父母 61.30 73.33 42.10 33.33 92.59 75.00 100.00 55.00 60.87 63.16 31.58 20.00 168
老师 32.26 45.45 21.05 25.00 70.37 83.33 50.00 25.00 52.17 50.00 36.84 20.00 119
英雄模范 3.22 26.67 15.79 25.00 18.52 37.50 23.08 65.00 39.13 42.11 63.16 10.00 82
政治领袖 6.45 20.00 5.26 33.33 7.41 4.17 15.38 65.00 34.78 42.11 5.26 10.00 56
优秀学生 3.22 20.00 15.79 8.33 14.81 33.33 11.54
0.00 4.23 10.53 0.00 80.00 36
其他长辈 12.90 0.00 36.84 25.00 3.70 12.50 0.00
10.00 0.00 10.53 0.00 0.00 24
科学家6.45 26.67 0.00 0.00 14.81 0.00 0.000.00 8.70 2.63 10.53 1.00 13
其他 0.00
0.00 5.26 0.00 3.70 16.67 3.850.00 8.70 2.63 10.53 1.00 13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学生认为教育者树立的榜样主要有父母、老师、英雄模范、政治领袖、优秀学生、其他长辈(如爷爷、哥哥等)、科学家及其他优秀人物(文艺界名人、商业名人)等,并且无论重点、一般或农村学校学生还是男、女或初、高中学生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学生如何看待教师树立的榜样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看到了榜样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分为我向优秀品质和他向优品质;部分人提到了其出色的能力。并且多数人(47.64%)肯定了这些榜样具有的目标榜样作用;有部分学生(10.54%)的回答不明确,即仅回答“有影响”或“有帮助”;少数人(7.64%)认为榜样离生活太远或有不足之处。
表2 学生如何看待榜样
重点中学
一般中学 农村中学合计
初中 高中
初中 高中
初中高中人数
男 女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女男女
我向优秀品质48.39 60.00 73.68 50.00 37.14 41.67 50.00 40.00 52.17 55.26 63.16 50.00 135
他向优秀品质51.61 40.00 36.84 50.00 37.14 50.00 50.00 50.00 43.48 47.37 52.63 30.00 121
能力16.13 6.67
5.268.33
7.4
12.50 7.69 10.00 17.39 4.53 21.05 10.00 30
(注:我向优秀品质指向自己本人,如勇于进取、知识丰富、自信;他向优秀品质指向他人,如乐于助人、敬业)
3.中学生自己崇拜的偶像
从表3可以发现,中学生崇拜的偶像主要集中在政治领袖、歌星、体育明星、科学家及文艺界名人,其次是父母、英雄模范、影星及商业名人,少数人提到老师、优秀学生、军事将领、自己和其他长辈,并且各学校、男女、初高中学生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从调查中看出,邓小平、朱镕基等政治领袖重新成为青少年们最崇拜的偶像,这与近几年国内外社会的巨大变化分不开,也与中学生“关心政治、关心时事,把自己当成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的特点分不开。对于明星的崇拜居于第二,这一方面是由于大众传媒的“追星”效应,一方面是因为明星个人的性格、外表、风度所致。科学家、文艺界名人依然成为青少年们崇拜的偶像,这与其光辉成就是有关系的。青少年时期中学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自我意识有所增强,开始思考将来,为自己树立目标与理想,因此成为所谓的“家”便成了中学生的奋斗目标,其本人也成为学习和崇拜的偶像,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重视。这些崇拜人物总的反映出中学生目标上的求异性。
表3 中学生崇拜的偶像
重点中学
一般中学
农村中学 合计
初中高中 初中 高中 初中 高中人数
男
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 女政治领袖 35.48 66.67 94.74 58.33 37.04 37.50 57.69 85.00 30.43 23.68 100.00 100.00 142
歌星 12.90 46.67 42.11 58.33 18.52 20.83 34.62 30.00 21.74 78.95 21.05 50.00 95
体育明星 48.39 20.00 21.50 41.67 66.67 16.67 57.69 10.00 43.48 13.16 57.89 10.00 93
科学家16.13 13.33 21.50 25.00 55.56 16.67 7.69 5.00 39.13 31.58 21.05 30.00 64
文艺名人 22.58 33.33 31.58 25.00 18.52 20.83 7.69 45.00 0.00 48.72 10.53 10.00 64
父母 32.26 26.67 10.55 8.33 22.22 29.17 46.15 30.00 17.39 13.16
5.26 30.00 61
英雄模范 16.13 33.33 5.26
8.33 40.47 41.67 7.69 20.00 30.43 23.68 21.05 10.00 60
影星 3.23 26.67 15.79 8.33 3.70 16.67 11.54 35.00 60.87 39.47
5.26 10.00 55
商业名人 19.35 6.67 36.84 25.00 22.22 0.00 15.38 10.00 13.04 7.89 26.32 10.00 41
老师
0.00 6.67 10.53 25.00 7.40 25.00 15.38 15.00 26.09 7.89
0.00
0.00 30
优秀学生 16.13 26.67 0.00 8.33 3.70 20.83 0.00 5.00 13.04 13.16
0.00 30.00 28
军事将领 12.90 6.67 10.53 8.33 7.40 0.00 19.23 0.00 4.35 2.63 15.79
0.00 20
自己
6.45 0.00 10.53 25.00 0.00 4.17 23.08 0.00 0.00 0.00
5.26
0.00 15
其他长辈
6.45 6.67 0.00 8.33 3.70 12.50 7.69 5.00 0.00 5.26
0.00 10.00 13
4.中学生崇拜其偶像的原因
从表4中我们看到,中学生崇拜偶像主要由于偶像身上具有的优秀品质,包括我向的(如勇于进取、坚持不懈、知识丰富、自信、乐观等)和他向的(如爱国热情、敬业、正直无私等),以及偶像所具有的杰出能力和做出的突出成就、贡献,反映中学生在当今众多名人中选择偶像时并非完全盲目追求“时尚”,他们在意识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大多数中学生认为偶像能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极大的支持,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当他们受挫时总能在偶像身上找到动力。
表4 中学生崇拜其偶像的原因
分项 具体原因(%)
我向优秀品质勇于进取、坚持不懈(36.36) 知识丰富(3.64) 有抱负(2.18) 传统美德(1.46) 自
信、乐观(1.09)
他向优秀品质正直无私(29.45) 敬业(9.45) 爱国热情(7.27)
能力技艺高(19.27) 球技精湛(17.09) 成绩好(5.45)
成就/贡献
为国家或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32.36) 有才华(20.00) 卓越的成就(15.64) 有名(3.64)
其它歌曲好听(19.27) 对自己的帮助(14.81) 外貌酷、帅、漂亮、高(12.73) 优秀女性
(4.36) 有钱(4.00) 与自己兴趣一致(2.18)
5、中学生认为偶像带给他们的帮助及对偶像的不足之处的看法
大多数学生(55.27%)认为偶像是他们前进的目标,为其指明方向,特别是在精神上给予了巨大支持,部分(22.55%)偶像身上所具有的优秀之处可使他们提高修养,少数人(8.36%)提到偶像可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丰富生活。
对于偶像有哪些不足之处,部分中学生明确认为主要是在性格上的“过极”表现(如过于忠心、过于武断、太严厉等)、技能单一或不足、单纯的利他(指只为别人着想而不为自己或家庭考虑)以及非正义性等,同时认为偶像离现实太远者仅有2.91%;有21.09%承认其偶像的不足,但却不了解;另有25.09%明确回答没有,认为偶像是“完美”的,体现了“尊敬和维护崇拜对象”的崇拜心理特点。
(二)教师问卷
在本次调查中,教师期望其子女/学生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如正直诚实、自立、学识渊博)、有能力、能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这具体体现在其树立的榜样身上,他们给学生树立的榜样主要有英雄模范、优秀学生、政治领袖、科学家、文艺界名人及其他名人(商业名人、明星等)。
表5中列出了教师为达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身作则,从身边做起: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树立学习的楷模等。但可能由于某些实际的原因(如升学压力),这些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不用或很少用,也可能仅仅流于形式。
对于榜样教育的必要性,所有教师(除1人外)均认为有必要,其原因主要有:榜样是学生学习和追求的目标,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34.70%);榜样以其更具体、突出,更具感召力而使教育效果更好(16.33%);中学时期是人生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存在着崇拜心理(10.20%)。
然而教师均认为榜样教育的现状不理想,主要原因有:(1)榜样形式单一,内容刻板、空洞,政治色彩浓,造成学生反感(40.82%);(2)榜样形象过于完美,不切实际,缺乏感召力(36.73%),难以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一致,使学生对这些传统的方法已缺乏了兴趣;(3)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与教育者树立的榜样差异太大(16.33%)。本调查也发现,教师认为给学生树立的榜样多为“高、大、全”式的优秀人物,他们的事迹太突出,因此离实际生活太远,缺乏感召力,甚至有些人对于宣传的某些优秀人物的事迹无法理解,“难道一棵小树苗>一个人的生命?(指赖宁)”,这可能与中学生开始独立思考问题,而非全盘接受有关;也可能是教师在树立榜样时的简单化,而没有把真正的精神传授给学生;或者是学生只注重物质价值而理解不了精神的价值;或是教师本身就有问题。多数人明确榜样对他们有积极作用,只有极少数人看到了榜样的不足之处,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榜样就是榜样”,似乎与己无关。
表5 教师为达到培养目标采取的措施
类别具体措施(%)
以身作则,从身边做 以身作则(12.24) 从小事抓起,严格要求(24.49) 个别谈话(8.16) 树立身边
起 榜样(8.61) 结合课堂知识(12.24)
提供机会,让学生参 参观、旅游(14.29) 课外阅读(10.20) 交流讨论(14.29) 演讲(6.12) 自我
与 监考(2.04) 周记或摘抄名言警句(4.08) 挫折教育(2.04) 公益活动(4.08)
树立学习的楷模 讲座(2.04) 介绍优秀事迹(57.14) 分析榜样(6.12) 电影(6.12) 介绍好书
杂志(8.16) 板报专栏(2.04)
(三)学生认为教育者树立的榜样、教师给学生树立的榜样与学生崇拜的偶像的比较
表6 学生认为教育者树立的榜样、教师给学生树立的榜样、学生崇拜的偶像三者的比较
排序1 2 34 5
学生认为教育者树立的榜样 父母 老师 英雄模范政治领袖优秀学生
教师认为给学生树立的榜样 英雄模范 优秀学生 政治领袖科学家 文艺界名人
学生崇拜的偶像政治领袖 歌星 体育明星科学家 文艺界名人
在调查中,我们让学生列举了教育者给他们树立的榜样,让老师列举了他们给学生树立的榜样,同时让学生列举了他们自己崇拜的偶像,然后对频次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三者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如政治领袖、科学家及文艺界名人既是教育者树立的榜样,也是学生崇拜的偶像;英雄模范和优秀学生是教育者常树立的榜样,而并非学生们的榜样,学生崇拜的人物大多为流行人物如体育明星、歌星、影星等。学生认为父母和老师在教育者为他们树立的榜样中位居第一、二,而另两项中并没有,这可能是因为教育者们有意地回避回答自己或家长(中国人的谦虚),但父母与学校中的教师一向被视为儿童的楷模人物,因为他们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无意中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使学生认为他们自己是应学习的榜样。
四、讨论
崇拜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必定反映了某个时代的特征。50年代的人多半崇拜英雄人物,一个英雄的报道经常使他们激动不已,60、70年代对领袖人物的崇拜可谓登峰造极,80年代随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策的落实,人们则对“家”崇拜起来,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的话成了人们的座右铭,90年代的中学生崇拜的偶像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通过前文的讨论,对青少年自发产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及行为我们不能再采取淡化态度或不干预的态度,为使青少年偶像行为发挥积极心理功能,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心理,加强沟通,从而强化偶像身上积极的一面,作正向引导。已有前人提出了偶像教育的特点,以区别于传统榜样教育:(1)教育对象内容的特殊性。青少年偶像行为在本质上不是一种单纯的道德行为,而是同道德品质、个性行为有关系的一种发展心理行为。(2)偶像教育在内容、形式与方法上更接近于心理教育的手段,其任务是认知方式输导,价值观念的交流等。(3)偶像教育的目的,不仅为实现道德教育的价值,更多地为了实现对青少年整个的调节和控制,使之具有健康人格,并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身心发展的困难阶段。同时榜样的树立要贴近生活,切忌“高、大、全”,内容上更丰富,方法上更灵活。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榜样与偶像的一致性说明现行教育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两者的差异则体现了榜样与青少年心理需要不完全符合,因此把偶像教育与榜样教育适当地结合起来必将有利于我国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