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高考改革应该是一次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该是论文,机遇论文,外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外语的作用不可替代 外语教学力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外语高考改革的目的应该是加强而不是削弱外语教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指出,一个民族的外语水平,是其总体实力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全民族外语水平的提高。他建议,考试内容改革要重实践能力,要考出“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可普遍增加口试和听力考试。 英语是公认的国际性语言,是交流的主要渠道,忽略这个事实是短视的、狭隘的,也是对国家和学生未来发展不负责任的。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王蔷教授指出,解决好改革可能面临的挑战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她期待英语考试改革不会以削弱英语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为代价,而是通过改革,更好地促使学校自主办学,教师创新教学,学生、家长和社会理性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文秋芳教授介绍了法国、俄罗斯、巴西的外语教学情况以及对我国外语教学与高考改革的启示。她认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外语水平尚不够理想,国民整体外语水平不能符合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设法提高外语教育质量,而不是降温。外语教学标准应该实行多元化,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语种选择权。 课程教材研究所刘道义编审指出,外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公民都应接受一定程度的外语教育。这不单是因为外语学习赋予青少年基础的外语素养,更培养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个教学目标,单靠其他学科(包括语文)是难以达到的。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精神是好的,但社会化考试可能出现学生对外语学科的重视度下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等问题。关于外语高考分值要不要降低以及降多少的问题,需要有科学的分析。社会化、等级化考试仍然要避免应试化。 二、取消外语高考不是“教育公平” 专家们在发言中纷纷认为,外语高考改革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应该坚持科研导向,去行政化,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稳步前行。上海外国语大学戴炜栋教授指出,外语高考改革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他建议教育部组织多方调研论证,科学设计改革方案,并根据经济、教育、地域等指标体系,选取不同代表性省市进行分类试点。他还建议成立全国性的外语测试研究中心,汇聚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相关考试机构的专家学者,对高考英语、英语专业四八级、大学英语四六级等各类测试进行一体化研究。 北京大学胡壮鳞教授指出,外语高考是一个涉及教育部、学校、教师、社会、家长、学生、民族、地区以至物质水平的超学科的问题。取消外语高考不能说明我们真正实现了“教育公平”,因为其他课程照样要进行高考。他希望从事外语高考改革的领导和专家对改革精神要有统一认识。 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认为,高考是一种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不应实行所谓的“社会化”。无论“一年多考”的初衷如何,其结果将是强化应试教学。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上连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起点,下引基础教育,具有强大的导向性。中国21世纪的对外开放将范围更大,领域更广,层次更高。因此,必须加强而不是削弱英语教育。对高考英语科目考试改革进行探索,必须慎之又慎。南京大学杨治中教授也认为,社会化是高考改革的趋势,但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目前情况下,这项工作仍然要由教育行政部门主持运作。允许考生多次参加考试的前提是,要设立对历次考试成绩进行等值处理的机制,使历次考试的成绩有可解释性和可比性。 王蔷教授提出了社会化考试可能带来的四个挑战:第一,如何保证一年多考测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问题;第二,多次报考可能加剧高中英语课程的应试教学;第三,社会化考试可能会催生大批的社会培训机构,引发新的社会不公平;第四,社会化考试如何确保考试对教学正向反拨作用。总之,不论英语考试如何改革,英语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 三、改革与教学联动 中国是考试大国,有些考试规模很大且往往具有极大的社会权重,直接关乎考生命运,是名副其实的高风险考试。实际上,考试的作用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教育中存在的一切问题。所谓后效,只有在考试结果被实际使用以后才会发生,而使用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的决策,并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不在语言测试工作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上海交通大学杨惠中教授认为,考试、教学和考试结果的使用,三者构成一个系统,要发挥系统的作用,三者必须协调。只有正确处理好各自的关系,做到有效测试、有效教学、有效使用,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取得整个系统的最佳效果。 四川大学石坚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外语高考改革是机遇,不是外语教与学的危机。他认为,高考改革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供了机遇。各高校应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分离,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他强调,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对外语的学习既要看重其工具性、应用性,更要看重其人文性,以及它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指出,围绕外语高考改革的争议由来已久,其实质是对外语教学效率低下的不满。若要平息不满情绪,就得在提高教学效率上狠下工夫,以此提高学习实效。就目前外语教学现状而言,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条件:学习者的积极情感;正确的外语学习理念;通晓外语教学和学习手段的有效性;彻底丢掉以考促学的幻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龚亚夫研究员认为,英语教学界不能仅局限在管理与运作范畴中谈论高考。在“教学方法”层面讨论英语学习,不能回避社会对英语教育的质疑,不应仅从自身的立场争取“学科地位”,而应该清楚论述英语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的素养培养的关系。外语界也应反思目前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等方面的深层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程晓堂教授在发言中呼吁要充分预见英语高考改革的“蝴蝶效应”。英语高考改革对高校和社会最重大的影响是,这些政策有可能削弱英语和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地位,势必导致政府、学校和社会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降低,减少对英语教育的投入,不仅学校正常的英语教育教学将会受到干扰,而且可能导致国民整体英语水平下滑,甚至波及其他外语语种的学习。同时,这些举措可能再次引发社会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育意义的质疑。 外语高考改革作为中共中央重大决定的形式出台,表明了这一举措具有重大政治含义,准确理解该决策的政治背景和教育政策含义至关重要,任何误读和曲解都会对该决策的有效实施和后续影响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主编束定芳教授指出,该决策的初衷应该是减轻学生负担,缓解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因高考而承受的各种压力。教育主管部门、学术界和外语教学专家有责任尽快帮助消除疑虑,尽量减少负面效应,使该项改革的收益最大化,使外语教学和评估的方式回到理性、科学的轨道上来。外语高考改革应是机遇_高考论文
外语高考改革应是机遇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