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效果观察论文_林述洋,代英杰,蒋智林,蒋智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 1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配合常规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扩容;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效果

分水岭区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的一种疾病,相邻的两个血管供血之间的分水岭区边缘缺血。临床常见致病原因有,脑血管本身疾病,如颈动脉狭窄,出现血压降低,在分水岭区与低灌注,从而引起疾病[1]。当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会引起分水岭区域发生梗死。且由于低血压引起血液循环减少,如各种手术引起患者失血过多等,也会造成脑组织梗死。临床治疗主要进行纠正患者血压。对患者颈动脉病变进行常规的溶栓抗凝治疗。本次研究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分析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2月~2017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3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6~81岁,平均(63.3±11.3)岁,所有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流成像(MRA)确诊。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感觉障碍、失语、偏盲。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化患者23例、高血脂患者11例、冠心病患者27例以及糖尿病患者9例。排除标准:脑出血、脑肿瘤患者。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独立进行问卷调查患者[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值得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首先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引起疾病的原因进行治疗。脑水肿患者选取合理退税降压药,一般选取20%甘露醇高深溶液,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给予药量5~250ml。溶栓治疗,采用降纤酶注射剂,初次药量为10U,与生理盐水250ml混合,静脉滴注。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抗凝,50~75mg/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羟乙基淀粉扩容。初始剂量10~20ml,最大剂量不超过50ml/kg。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

1.3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量(cm3)、收缩期峰值流速(cm/s)、舒张期末流速(cm/s)。采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进行评定。本次判定标准如下。显效:NIHSS评分≤3分,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NIHSS评分4~15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NIHSS评分>15分,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篇文章出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处理,P<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有意义。其中计量资料“ ”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 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后对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两种患者经治疗后均有好转,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为94.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内分水岭脑梗死属于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一种,是发生在两条主要动脉分布区交界处的脑梗死,常见发生部位是脑部较大的两个动脉供血交界区。脑血液循环也属于体循环,由于脑分水岭区距离心脏较远,通常供血不足导致血压较低[3]。由于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侧支循环不足。血管栓塞如心脏附壁血栓大动脉粥样化均可引起脑分水岭梗死。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羟乙基淀粉为一种复方制剂,能够抑制血管内红细胞的聚集,促进微循环。是一种血液容量扩充剂,药剂的扩充效应以及血液的稀释程度,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分子大小,取代度、方式以及药物本身浓度[4]。其次是药物的剂量与滴注速度同样重要。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溶栓、抗凝)。观察组患者再此基础上同时扩大血液容量,促进血液循环。本次进行参与研究的70例患者治疗后对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定,两种患者经治疗后均有好转,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量(cm3)、收缩期峰值流速(cm/s)、舒张期末流速(cm/s)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同时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配合常规治疗,效果显著[5]。

综上所述,采用羟乙基淀粉扩容配合常规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凤廷. 大脑中动脉狭窄所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接受羟乙基淀粉扩容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1340-1340.

[2]李建设,车振勇,王慧敏. 大脑中脑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病灶类型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5):31-33.

[3]陈克尚,张容. 基于MRI和DSA的ICA、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发生不同供血区脑梗死的对比分析[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24(3):237-240.

[4]胡继新. 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疗效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42-43.

[5]唐彦,张凡,窦艳霞,等. 神经节苷脂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3):42-45.

论文作者:林述洋,代英杰,蒋智林,蒋智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  ;  ;  ;  ;  ;  ;  ;  

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致内分水岭脑梗死效果观察论文_林述洋,代英杰,蒋智林,蒋智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