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高效课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改革新探索论文_王彦峰,王志峰

新课改高效课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改革新探索论文_王彦峰,王志峰

王彦峰 王志峰 甘肃省清水县第六中学 74140

甘肃省清水县郭川镇青莲附中 甘肃 清水 741405)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标实行后,高效课堂的设计更新了不少角度、方法,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重、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联系实际,拓展思维,调查研究,在课前、课中、课后享受独特而深刻的地理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6-255-02

新课改地理课堂教学技巧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实施,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给所有的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家都在寻找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摸索的过程中也折射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没有真正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地理潜能。因此,研究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技巧,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一、科学创设地理问题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地理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地理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地理问题,以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地理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讨论的余地,并及时给予提示和补充,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地质构造的褶皱时,采取实验演示导入法。先通过一块柔软的物体,教师拿在手中从该物体的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学生会看到该物体会发生向上和向下的褶皱和弯曲,当看到这种现象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最终实现对褶皱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实验演示,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解决问题,教师就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并以课堂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学生的求知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积极参与教学。

例如,在教学“中国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西安有沙尘暴吗?如果有的话会什么时候出现呢?西安出现沙尘暴的原因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够有效治理沙尘暴呢?对于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简单地将其否定,而应该在不打击学生回答积极性的前提下妥善处理,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通常情况下,在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会比较活跃,学生更容易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气运动的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掌握大气运动规律,然后提出问题:大家在生活中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这样,教师就可以使学生联系生活掌握知识,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好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传授提问的方法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地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

例如,在教学“荒漠化的防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讨论荒漠化的具体概念,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过程与防治荒漠化的具体措施提出问题,从而最终展开教学。

教师在教给学生提问技巧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综合提问,还要让学生学会对比提问,比较已学知识与新传授知识。

二、有效体现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科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地理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教师只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就是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科学讲授基础知识后,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讲,学生评,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要注重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地理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在地理问题情境的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展开、地理相关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师生间的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教师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讨论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地理难题,要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三、全面统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第一,有关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适合准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成果上到达理想状态。既要全面统一,又要兼顾重点、难点;既要具体实际,又要灵活创新。比如说,本文开篇所讲的课程目标所包含的三个维度,每一节课应该都有可检查可及时反馈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不能只看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生硬记忆,更直接说是一张考试试卷的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教师的教学成果。例如必修二的《人口与城市》一节,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说明人口增长模式的不同类型特点和主要区域,并且对于导致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附以例证来阐明。如此的教学目标既包括了学生对于教材关键知识点的掌握,又重视了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第二,有关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的学习状态的主要设计,尤其强调是学习状态而不是学习成绩,意在说明学生学习本就是一个长期动态多维性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学生一次的回答、一篇文章、一场试卷所能体现的。教师应该在课前、课中及课后都能够根据不同学生、不同课程内容、不同的评价标准而进行评估,不论是预习作业、课堂问答还是家庭作业,应尽量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劣,不轻易评判每个学生对于本节课地理学习的收获。例如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节,教师便可布置如此一份作业:学生亲自观察自家住宅附近是否存在没有使用或不合理使用的土地?分析研究一下为什么这块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当?假设你是一名开发商,有机会开发它,你要如何做呢?理由是什么?学生因自身环境不同而思考角度相异,教师因收到学生的不同反馈而完成更周全、个性化的教学评价。

四、要学会把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是解决地理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规律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大大增加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地理教学的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偷快的。

论文作者:王彦峰,王志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新课改高效课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改革新探索论文_王彦峰,王志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