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晚枫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中心校 322000
【摘要】对于小学课堂而言,音乐教学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提升对音乐的兴趣,使其能够更加欢乐地成长。在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帮助提升课堂的活跃气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这同其好动的天性非常符合。本文主要对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音乐律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其在小学教学中的价值展开综述。
【关键词】音乐本能;学习兴趣;音乐律动;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018-01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基础课程也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开展,在素质教育工作中,对教师的观念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其与时俱进地更新观念,勇于尝试并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式,从而从多个方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音乐素质,使其情感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有利于塑造更加健全以及全面的人格。所以,音乐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律动”的概念
律动,又名为音乐动作,是指在音乐伴奏下,人们能够根据音乐的力度、节拍、速度以及性质等,反复且具有规律性地重复某一组(一个)动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指听到音乐之后,能够根据节奏的情况,并由身体方式进行表达。音乐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对于小学生的情操陶冶、身心健康、智力开发等均具有重大的意义。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最早提出,体态律动是指人们在听到音乐的时候,能够用身体运动对音乐进行体验,此时,便是将体验转化为了一种认知,心灵以及肌肉同时需要去感受,实现了音乐同身体多个部分的协调以及统一。因此,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其具有封闭性的特征。律动使学生能够根据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等做出相应的有规律的动作,能够在此过程中体验音乐,并将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天性,如果能够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律动,便更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更加全面地满足其需求,使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律动”教学最早起源于欧洲,到了20世纪初期,传达到了日本,30年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广以及发展。其在教学中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属于音乐教育阶段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模式中应用音乐律动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在课堂中播放旋律欢快、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则可帮助学生活跃大脑,消除疲惫,帮助恢复精神状态。除此之外,将律动教学模式引入,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陈规,使学生觉得音乐课堂是有趣的,动静结合的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音乐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孩天生具有活泼、好奇、天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把控课堂的音乐气氛,让学生能够跟着音乐律动起来,并且在音乐环境中为自己创造一个音乐的情境。(二)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不仅仅要求他们能够音乐律动以及简单地掌握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而,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平台。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歌咏比赛、乐器演奏比赛等课内比赛,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进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三)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本能。每个人天生具有节奏的本能,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诱导与培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在对儿童的音乐训练上,如果仅采用孤立的听觉训练,是很难让儿童热爱并且理解音乐的。要让儿童爱上音乐,我们需要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律动条件入手,依托听音乐以及身体运动等手段,进而激发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在小学音乐课堂,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的音乐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研究学生的律动本能,在课堂中多引入游戏活动,并将游戏活动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能够体验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诱导学生的音乐本能以及音乐意识。例如,在进行一年级《我们一起来唱歌》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歌词进行一些小律动的辅助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你来唱——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伸出一只小手指,指向前方;我来和——教师指导学生,伸出双手,放在脸庞,做出喊叫表情;你在前,我在后——教师指导学生做出齐步走的动作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形象表演,从而理解歌词的含义,进而更加快速地记住歌词。(四)律动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音乐的实质是情感的反映。在对音乐的理解过程中,与其说是一个智力过程,不如把它当作一个情感的过程,因为人们在音乐的理解过程中需要的是通过律动来唤醒人们的音乐本能,从而培养人们的音乐感受力以及敏捷的音乐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以及表现音乐的能力。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律动教育,能够使学生从小就可以在生理运动器官与思维模式之间构成一种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达到身心合一的控制水平。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音的位置时,教师便可以结合柯达伊手势,在教授学生音节的时候,结合手势,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唱名和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律动教学手段,不但能够使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到音乐,学习到音乐,而且能够让他们亲身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激情,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据有关研究表明,完全不具有音乐感的儿童是十分罕见的,对于儿童音乐感的激发,只需要在其某一个点进行引导,便可以激发其音乐本能。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学生的语言、动作以及舞蹈节奏与表演方式节奏等方面进行训练。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律动教学方式,对于年龄稍微偏小的学生,可以采用个人的律动教学;对于年龄稍微偏大的学生,可以采用集体或者团队的律动教学。对学生采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是十分值得探索的一个教育领域,但是想要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提升其音乐素质,还需要教师长时间的深入研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三、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深入浅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知识,将有助于学生提升学生的音乐律动感以及音乐想象能力,进而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月明.“音”你而动——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方法微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
[2]谭莉.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装扮课堂——浅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117.
论文作者:陈晚枫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音乐论文; 律动论文; 学生论文; 音乐课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