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理论初探_两岸关系论文

习近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理论初探_两岸关系论文

习近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论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论论文,两岸关系论文,和平发展论文,习近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16)02-0001-15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全面继承新时期以来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创立并实施、由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所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在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崭新课题”和“重大课题”的规律性特征之认识和把握日益深化和精准的基础上,并有机结合新形势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发展理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战略目标,直面两岸关系发展演变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两岸关系已经全面进入和平发展“深水区”、“攻坚期”而“不进则退”的新形势,直面必须“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的新挑战、新考验,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核心利益,从把握历史发展大趋势,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台湾的和平统一”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并为未来的“和平统一”奠定坚实基础方面,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和价值的“顶层设计”、“底线思维”和重大战略举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继续取得重大成果、重大突破,指引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国家统一”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在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前,无论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时期,就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台湾工作。2007年进入中央工作以前,他曾经在与台湾联系密切的福建、浙江、上海主持工作十几年,积累了丰富的处理两岸事务的实践经验,对台湾问题的性质和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在实现“国家统一”战略目标中的“重中之重”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意义,对台湾岛内的基本情况包括台湾岛内的民情民意和社会生态,对两岸关系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现实状况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第一次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曾经特别追述自己在福建主持工作期间与台湾各界人士交往的情形:“现在想起那个时期,我几乎每天都要接触有关台湾的事情,要经常会见台湾同胞,也结交了不少台湾朋友。到浙江、上海工作,差不多也是这样。我离开福建到现在,始终关注着台海局势,期待两岸关系持续改善。”①在2007年中进入中央工作以后,习近平逐步站到了中央对台工作的第一线,直接参与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自中共十七大以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之对台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政策、新论述的创立,亲身经历了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道路、新局面开辟的全过程。自2012年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并兼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以来,习近平继续一以贯之地将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并为未来的“和平统一”奠定坚实基础的工作纳入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议事日程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进一步将此项工作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发展理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战略目标等有机结合起来,在贯彻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之大政方针和基本国策方面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针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与价值的处理两岸事务、解决台湾问题的“顶层设计”、“底线思维”和重大战略举措,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创新性地贯彻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驱动力。

      仅仅就公开报道的不完全统计,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利用每年全国“两会”期间看望台湾籍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并与其座谈的机会,利用历次会见台湾地区的各界人士,如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即历次所谓“习连会”)、吴伯雄(即历次所谓“习吴会”),如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即所谓“习朱会”),如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即历次所谓“习宋会”),如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即历次所谓“习萧会”),如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即所谓“习马会”),如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如前来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台湾各界代表人士等的机会,逾三十次发表专门论述处理两岸事务、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思维、新见解,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直接针对台湾问题的彻底解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国家统一”观逐步明晰和具体化,逐步成型和成熟。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其“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于这一大政方针和基本国策,我们将始终不渝地予以坚持,绝不会动摇。

      中共十八大选举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后,海内外各界都在高度关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之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和基本国策会不会发生改变。

      对此,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表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我们将保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③

      习近平还具体阐释曰:“‘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④这三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实事求是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具有很大的新意、善意、诚意和包容性。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我们理解台湾同胞因特殊历史遭遇和不同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心态,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愿意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同时,台湾同胞也需要更多了解和理解大陆13亿同胞的感受和心态,尊重大陆同胞的选择和追求。”⑤“台湾同胞因自己的历史遭遇和社会环境,有着自己特定的心态,包括特殊的历史悲情心结,有着强烈的当家做主‘出头天’的意识,珍视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希望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们完全理解台湾同胞的心情。……我们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⑥“60多年来,两岸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实行不同社会制度。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两岸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避免让这类分歧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⑦同时,在现阶段,我们还将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⑧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其“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论的主要内容之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处理两岸事务、解决台湾问题的新理念、新论述之历史和逻辑起点,就是中共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所提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即所谓两岸关系发展的“初级阶段”论——现阶段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是未来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终极目标不可或缺之必要准备期、必要积淀期、必要过渡期。这是因为“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⑨因此,在这个两岸关系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全面“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也是通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大道,我们应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11)

      在这个基础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发展、丰富和深化了这一现阶段推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总纲”。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走向“和平统一”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两岸同胞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把握两岸关系历史发展总体趋势的战略高度做出的唯一正确选择。习近平明确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12)“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13)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推动两岸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两岸同胞共同选择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两岸同胞都从中得利。事实证明,这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走向民族复兴、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同胞要坚定信心,排除一切干扰,沿着这条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14)“今天,两岸关系已站在新的起点上,也面临着重要机遇。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清醒认识并主动因应形势发展变化,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新的成就。”(15)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值得珍惜,绝不能让其“得而复失”,绝不能让其出现大的“逆转”。习近平明确指出:“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过去7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所以,我们必须共同努力“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16)“绝不能让来之不易的台海和平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得而复失。”(17)“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两岸同胞都有利,大家都不希望目前的好局面逆转。”(18)“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共享其利、同受其惠。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19)“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摆脱紧张动荡、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各领域交流合作蓬勃发展,同胞往来更加密切,台海呈现安定祥和局面。两岸同胞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充满期待,我们不应让他们失望。”

      (三)必须“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格局”,“努力构建稳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框架”。习近平明确指出:“2008年以来,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同两岸同胞一道,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有利于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实现互利双赢的正确道路。”(20)“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双方可以积极探讨构建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框架。”(22)“两岸同胞应该倍加珍惜和平发展成果,彻底化解两岸敌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稳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框架。”(23)而且,还必须“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完善涉台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和保障两岸人民关系、推进两岸交流合作。”(24)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其“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论的主要内容之三:要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就必须坚持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内涵和底蕴的“九二共识”(25)之共同政治基础绝不动摇。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处理两岸事务、解决台湾问题的新理念、新论述之最大实质性政治成果,就是推动两岸最终确立了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内涵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这一基本理念和基本信念——因为“‘九二共识’经过两岸有关方面明确的授权认可,得到两岸民意广泛支持。”(26)

      习近平明确指出:2008年以来,之所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27)“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夯实共同政治基础,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28)“这个基础是两岸关系之锚,锚定了,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只要这个基础得到坚持,两岸关系前景就会越来越光明。”(29)“‘九二共识’对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两岸双方的共同政治基础遭到破坏,两岸互信将不复存在,两岸关系就会重新回到动荡不安的老路上去。”(30)“‘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有了共同政治基础,就可以保持良性互动。”

      (一)“九二共识”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一个中国原则,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意志坚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坚持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利益。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31)“‘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它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32)“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33)“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否认‘九二共识’,挑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法理基础,搞‘一边一国’、‘一中一台’,就会损害民族、国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动摇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发展。”(34)“在涉及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我们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会有任何妥协和动摇。1949年以来,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再造。”(35)习近平的这一全新论述,是对中共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基础重要思想的全面继承和进一步的丰富、深化以及创新性发展,是对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代表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发表重要讲话(即“胡六点”)对于两岸关系的性质和现状、国家统一的内涵和形式所做出的现阶段的规范性界定和表述——“1949年以来,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36)的全面继承和进一步的丰富、深化以及创新性发展。

      (二)“九二共识”在新阶段的“最大公约数”,就是“一个中国框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37)习近平明确指出:“增进互信,核心就是要在巩固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这一原则问题上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一致立场。”(38)“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同属一个中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国共两党理应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39)“两岸双方要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基础,深化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40)“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41)“只要两岸双方都秉持民族大义,巩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增进共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认知,两岸各领域合作的前景就是宽广和光明的。”(42)“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交流。世界上的很多问题,解决起来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只要谈着就有希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43)“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已经多次表示,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44)“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只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两岸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来。”(45)

      (三)在确认“九二共识”的前提下,什么人都可以交往、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始终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只要做到这一点,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都不会存在障碍。”(46)“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47)“我们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不管他以前有过什么主张,只要现在愿意参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48)“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49)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两岸关系中还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共同努力。”(50)“两岸关系进入巩固和深化的新阶段,更需要我们双方保持积极进取精神,以更大勇气和决心面对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取得更多积极成果,不断拓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51)

      (四)“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最大现实威胁,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明确指出:“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2008年前的一段时间,‘台独’分裂势力利用执政推行分裂路线,损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挑动两岸对抗紧张,给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祸害。两岸同胞对此记忆犹新,期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得以维护。需要警惕的是,‘台独’分裂势力并未善罢甘休,仍在竭力煽动两岸敌意和对立,阻挠两岸交流合作,仍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52)“当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53)“‘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企图挑起两岸民众和社会对立、割断两岸同胞精神纽带,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54)“我们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坚定意志,也是我们对历史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责任。”(55)同时,我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56)这也是继2005年颁布《反分裂国家法》后,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反对“台独”分裂势力提升到法治化的高度。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其“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论的主要内容之四:深化“互利共赢”的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宗旨和着眼点、落脚点。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处理两岸事务、解决台湾问题的新理念、新论述之最大实质性经济成果,就是全面构建起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框架,并且使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之互利共赢的“一体化”进程呈现出不可逆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一)必须持续推进和深化“互利共赢”的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利益基础。习近平明确指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希望本着两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促进两岸经济合作。”(57)“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58)2008年以来,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已经实现,尤其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和实施,开启了两岸经济关系新的发展阶段。“希望两岸加强经济领域高层次对话和协调,共同推动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59)“希望两岸加快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议商谈进程,提高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两岸可以适时务实探讨经济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和可行途径,为两岸经济合作增添新的活力。”(60)“在两岸关系大局稳定的基础上,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有着广阔空间。两岸双方应该为深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采取更多积极举措,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创造更加便利条件,以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产生更大效益。”(61)

      (二)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必须“以我为主”,共同努力使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搭上祖国大陆经济腾飞的“快车道”和“顺风车”,使台湾同胞首先分享祖国大陆经济全面发展和深化对外开放的机遇和“红利”。习近平明确指出:“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我们要保持自身发展势头,同时采取正确政策措施做好台湾工作。”(62)“大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将为两岸经济合作带来强劲动力和有利条件。”(63)“我们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两岸可以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发挥好各自优势,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我们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64)“我们愿意首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愿意优先对台湾开放,并且对台湾同胞开放的力度要更大一些。”(65)

      (三)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最大限度地关切和回应台湾同胞的利益诉求,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民意基础。习近平明确指出:“维护好台湾同胞权益,发展好台湾同胞福祉,是大陆方面多次作出的公开宣示,也是我们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郑重承诺。”(66)“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靠两岸同胞共同维护,由两岸同胞共同分享。我们坚持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的理念不会变,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办好事的政策措施不会变。我们注重听取台湾各界特别是基层民众意见和建议,愿意了解台湾同胞想法和需求。我们欢迎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大交流进程中来,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要继续加强两岸同胞交流往来,实施惠及两岸同胞的政策法律措施,扩大台湾基层民众受益面和获得感。”(67)“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要充分考虑两岸双方社会的心理感受,努力扩大两岸民众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尤其要为两岸基层民众、中小企业、农渔民合作发展、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让两岸同胞参与越多受益越多。”(68)“只要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两岸双方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并把好事办好。”(69)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其“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论的主要内容之五:全面增进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合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家园”,两岸同胞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新理念、新战略伊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两岸和平统一问题即被有机地纳入其中,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思想内容,这就是——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台湾的和平统一”。

      (一)“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70),“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71)。习近平明确指出:“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我们共同的血脉和精神,扎根于我们共同的历史和文化。”(72)“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我们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73)“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不论是几百年前跨越‘黑水沟’到台湾‘讨生活’,还是几十年前迁徙到台湾,广大台湾同胞都是我们的骨肉天亲。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本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两岸走近、同胞团圆,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没有什么力量能把我们割裂开来。”(74)“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75)“只要我们都从‘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出发,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就没有什么心结不能化解,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76)

      (二)“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77),“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78)。习近平明确指出:“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79)“国家强大、民族强盛,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生存、发展、尊严的保障。”(80)“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81)“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的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82)我们必须“积极促进两岸同胞在厚植共同利益、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增进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振兴中华的共同信念。”(83)“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两岸同胞要以心相交、尊重差异、增进理解,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84)“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85)我们将持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三)“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8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87)。习近平明确指出:“‘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成为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88)“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中国梦既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每个中华儿女的梦,同我们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相连。”(89)“中国梦与台湾的前途是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两岸共同的梦,需要大家一起来圆梦。……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让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早日成真。”(90)“经过中华儿女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应该登高望远,看到时代发展、民族振兴大趋势,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束缚,明确振兴中华的共同奋斗目标。两岸关系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据此确定自己的路线图,继续往前走。”(91)“大陆和台湾取得的每一项发展成就,都值得两岸中国人自豪。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只要两岸凡事都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考虑,就一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阻碍,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9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在探寻民族复兴强盛之道的过程中饱经苦难沧桑。‘统则强、分必乱’,这是一条历史规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希望台湾同胞同大陆同胞一道,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进程中,把握住机遇,相互扶持,紧密合作,为过上和平安宁、幸福美好生活,为在世界上共享中华民族尊严和荣耀而携手奋斗。”(9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需要两岸同胞共同维护,开创共同美好未来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同心干。”

      正是由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针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和价值的处理两岸事务、解决台湾问题的“顶层设计”、“底线思维”和重大战略举措,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勇气、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大局驾驭能力,并有机构建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直接针对台港澳问题彻底解决之“国家统一”和“国家治理”篇,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创新性地贯彻落实“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和基本国策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驱动力,不仅巩固和深化了自2008年以来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格局,而且还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新突破、新进展,使“两岸关系总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两岸关系的发展进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94),为未来两岸和平统一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

      中共十八大以来,两岸互信共存、互利共赢的交流与合作,在接续2008年以来开辟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所取得的丰厚的前期成果和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又攀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突破。

      仅仅就近四年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统计数据观察——2012年两地贸易额为1689.6亿美元,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4.4%,同比上升5.6%。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367.8亿美元,同比上升4.8%;自台湾进口为1321.8亿美元,同比上升5.8%。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229个,同比下降15.5%,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8.5亿美元,占大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3.0%,同比上升30.4%。截至2012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8001个,实际利用台资570.5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4.5%(95)。2013年两地贸易额为1972.8亿美元,同比上升16.7%,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4.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406.4亿美元,同比上升10.5%;自台湾进口为1566.4亿美元,同比上升18.5%。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017个,同比下降9.5%,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0.9亿美元,同比下降26.7%。截至2013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0018个,实际使用台资591.3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占大陆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4.2%(96)。2014年两地贸易额为1983.1亿美元,同比上升0.6%,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4.6%。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462.8亿美元,同比上升13.9%;自台湾进口为1520.3亿美元,同比下降2.8%。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318个,同比上升14.9%,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0.2亿美元,同比下降3.3%。截至2014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2336个,实际使用台资611.5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占大陆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4%(97)。2015年两地贸易额为1885.6亿美元,同比下降4.9%,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4.8%。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449亿美元,同比下降3%;自台湾进口为1436.6亿美元,同比下降5.5%。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962个,同比上升27.8%,实际使用台资金额15.4亿美元,同比下降23.8%。截至2015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5298个,实际使用台资626.9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占大陆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3.8%(98)。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年两岸开放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后,截至2016年初,两岸贸易额已经高达2万亿美元。其中,自台湾进口为1.6万亿美元,大陆对台湾出口40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1.6万亿美元。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5万个,实际使用台资650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占大陆累计实际吸收境外投资总额的4%。大陆已经成为台湾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已经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第九大出口市场。

      仅仅就近四年来两岸人员往来的统计数据观察——2012年两岸人员往来总量797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34.0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大陆居民赴台263.02万人次,同比增长42.56%。大陆居民赴台旅游197万人次,同比增长57.5%(99)。2013年两岸人员往来总量808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16.25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292万人次,同比增长11%。大陆居民赴台旅游218.9万人次,同比增长11%(100)。2014年两岸人员往来总量941.1万人次,同比增加16.52%。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36.6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404.6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达到322万人次,同比增加47&%(10)。2015年两岸人员往来总量985.61万人次,同比增加4.73%。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49.86万人次,同比增加2.47%。大陆居民赴台435.75万人次,同比增加7.73%。预计全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达到34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102)。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年两岸开放人员往来以后,截至2016年年初,两岸人员往来总量已经高达1.2亿人次以上,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已超过1亿人次,大陆居民赴台累计超过2000万人次。仅仅就两岸制度化联系沟通机制的不断巩固和深化的统计数据观察——在2008年-201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之两岸两会制度化联系沟通机制恢复运作以来所进行的“两会”领导人陈云林、江丙坤的8次“陈江会”达成18项合作协议的基础上,2013年以来,两会新任领导人陈德铭、林中森又先后举行了3次“陈林会”,达成了5项合作协议。尤其值得高度关注的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不仅两岸“两会”制度化联系沟通机制得以全面恢复和持续推进,而且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台办)和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简称“陆委会”)之间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也得以开辟和建立——两个部门的负责人张志军与王郁琦、夏立言分别在2014年2月、6月和2015年5月、10月举行了二次“张王会”和二次“张夏会”,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交换意见。这是数十年来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的首度“破冰之旅”,为两岸政治对话打通平台、奠定互信基础写下崭新的一页。正是在2008年以来开辟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所取得的丰厚的前期成果和历史积淀的基础上,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首度正式会晤,实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其重要意义,一如习近平所阐释的——“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103)习近平还就“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4点意见:第一,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第二,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三,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第四,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4)。在会见中,“双方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105)对此,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高度评价曰:“两岸领导人会面得以实现,来自于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可以说是两岸民心所向,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所趋。……会面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迈出了两岸高层互动往来的关键性一步,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开辟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前景。……两岸领导人这一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两岸双方以相互尊重和建设性的态度,围绕推进和平发展、致力民族复兴的主题,就两岸关系相关问题坦诚交换意见,达成积极共识。……为两岸同胞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基础、途径和目标,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意义重大。(106)”

      目前,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和价值之处理两岸事务、解决台湾问题的“顶层设计”、“底线思维”和重大战略举措的指导和推动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日益巩固和深化,并为未来两岸和平统一奠定着基础、积蓄着力量、准备着条件,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走向两岸的“和平统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台湾的和平统一”,已经成为不可抗拒、不可逆转的历史大潮流、大趋势,不管将来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如何演变、不管将来两岸关系如何演变、不管将来国际形势如何演变,都不可能动摇全体中华儿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都不可能动摇全体中华儿女矢志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坚强意志。

      ①《“习连会”接棒“胡连会”——凸显大陆对台政策延续性》,《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2月26日。

      ②《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2月26日。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④《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人民日报》2014年9月27日。

      ⑤《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人民日报》2014年9月27日。

      ⑥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⑦《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⑧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⑨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⑩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11)《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人民日报》2015年3月5日。

      (12)《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宋楚瑜一行》,《人民日报》2014年5月8日。

      (13)《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2015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14)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1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人民日报》2013年6月14日。

      (16)《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17)《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人民日报》2015年5月5日。

      (18)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19)《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宋楚瑜一行》,《人民日报》2014年5月8日。

      (20)《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各界代表人士》,《人民日报》2015年7月2日。

      (21)《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22)《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人民日报》2015年5月5日。

      (23)《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2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

      (25)“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受权就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事宜进行协商。经过当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一系列函电往来,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概括为‘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从而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九二共识’的达成经过两岸双方授权,无论是会谈过程,还是共识内涵,都十分清楚,有完整的历史记录,是不容置疑的。……‘九二共识’不仅是两岸协商谈判的共同政治基础,2008年以来,更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台海地区才能保持祥和稳定,两岸民众才能共享和平红利。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基础,两岸关系才能不断改善和发展,为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国台办新闻发布会辑录(2015-12-30)》,见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

      http://www.gwytb.gov.cn/xwfbh/201512/t20151230_11345139.htm。访问时间:2016-01-03。

      (26)《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27)《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28)《习近平会见萧万长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10月7日。

      (29)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30)《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人民日报》2015年3月5日。

      (31)《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人民日报》2014年9月27日。

      (32)胡锦涛:《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8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2009年1月1日。

      (33)《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人民日报》2015年5月5日。

      (34)《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人民日报》2013年6月14日。

      (3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人民日报》2013年6月14日。

      (36)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3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38)《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2月26日。

      (39)《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40)《习近平会见萧万长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10月7日。

      (41)《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人民日报》2015年5月5日。

      (42)《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人民日报》2015年3月5日。

      (4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44)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45)《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46)《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2月26日。

      (47)《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人民日报》2013年6月14日。

      (48)《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人民日报》2014年9月27日。

      (49)《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人民日报》2014年9月27日。

      (50)《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51)《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人民日报》2015年3月5日。

      (52)《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锐意创新勇气蓬勃向上朝气加强深化改革开放措施系统集成》,《人民日报》2016年3月6日。

      (5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

      (54)《习近平会见萧万长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4月9日。

      (5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56)《习近平会见萧万长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4月9日。

      (57)《习近平会见萧万长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4月9日。

      (58)《习近平会见萧万长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4月9日。

      (59)《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人民日报》2015年3月5日。

      (60)《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宋楚瑜一行》,《人民日报》2014年5月8日。

      (61)《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62)《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人民日报》2015年5月5日。

      (63)《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2月26日。

      (64)《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人民日报》2015年3月5日。

      (65)《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人民日报》2015年5月5日。

      (66)《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67)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68)《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69)《历史将记住这一天——两岸领导人会面侧记》,《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70)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71)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72)《历史将记住这一天——两岸领导人会面侧记》,《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73)《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2月26日。

      (74)《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宋楚瑜一行》,《人民日报》2014年5月8日。

      (75)《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76)《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77)《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各界代表人士》,《人民日报》2015年7月2日。

      (7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79)《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80)《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人民日报》2013年6月14日。

      (81)《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人民日报》2015年5月5日。

      (82)《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人民日报》2015年5月5日。

      (83)《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锐意创新勇气蓬勃向上朝气加强深化改革开放措施系统集成》,《人民日报》2016年3月6日。

      (84)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85)《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86)《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2月26日。

      (87)《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强调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人民日报》2015年3月5日。

      (88)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2月18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19日。

      (8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人民日报》2013年6月14日。

      (90)《习近平会见萧万长一行》,《人民日报》2013年4月9日。

      (91)《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人民日报》2014年9月27日。

      (92)《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锐意创新勇气蓬勃向上朝气加强深化改革开放措施系统集成》,《人民日报》2016年3月6日。

      (93)《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94)《2012年1-11月大陆与台湾贸易、投资情况》,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台港澳司网站:http://tga.mofcom.gov.cn/article/d/201301/20130100016608.shtml。访问时间:2016-01-03。

      (95)《2013年1-12月大陆与台湾贸易、投资情况》,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台港澳司网站:http://tga.mofcom.gov.cn/article/d/201402/20140200481419.shtml。访问时间:2016-01-03。

      (96)《2014年1-12月大陆与台湾贸易、投资情况》,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台港澳司网站:http://tga.mofcom.gov.cn/article/d/201301/20130100016608.shtml。访问时间:2016-01-03。

      (97)《2015年1-12月大陆与台湾贸易、投资情况》,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台港澳司网站:http://tga.mofcom.gov.cn/article/d/201602/20160201247080.shtml。访问时间:2016-02-06。

      (98)《国台办新闻发布会辑录(2013-1-16)》,见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http://www.gwytb.gov.cn/xwfbh/201301/t20130116_3553853.htm。访问时间:2016-01-03。

      (99)《国台办新闻发布会辑录(2014-1-15)》,见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http://www.gwytb.gov.cn/xwfbh/201401/t20140115_5535055.htm。访问时间:2016-01-03。

      (100)《国台办新闻发布会辑录(2015-1-14)》,见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http://www.gwytb.gov.cn/xwfbh/201501/t20150114_8697924.htm。访问时间:2016-01-03。

      (101)《国台办新闻发布会辑录(2016-1-27)》,见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http://www.gwytb.gov.cn/xwfbh/201601/t20160127_11376021.htm。访问时间:2016-02-06。

      (102)《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103)《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104)《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

      (105)《张志军详解“习马会”》,《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1月9日。

      (106)《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就台湾地区选举结果发表谈话》,《人民日报》2016年1月17日。

标签:;  ;  ;  ;  ;  ;  ;  ;  ;  

习近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理论初探_两岸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